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楚和 《种子科技》2001,19(6):363-364
1 生物学特性1.1  T0 974 :株高 85~ 90 cm,茎秆较细 ,叶片窄挺细长 ,分蘖能力强 ,成穗率高。主茎叶 13片左右。播始历期 82 d左右 ,幼穗分化 2 5 d左右。花粉量足 ,花期时间短 ,花时早 ,单穗开花 6 d左右 ,阴雨天花药能正常开裂。1.2 金 2 3A:株叶型好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高 ,茎秆细软 ,感温性强。主茎叶 12片左右 ,播始历期 74 d左右 ,幼穗分化 2 5 d左右。颖花开颖角度大 ,柱头外露率高 ,双边外露率 4 5 % ,单穗花期 5 d左右。2 制种技术措施2 .1 选择适宜的制种季节。地点选在丘陵区 ,土壤为黄红麻泥田及河沙泥田。父本在 3月 3…  相似文献   

2.
超甜玉米金菲保纯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甜玉米金菲于2004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沪农品审玉米2004第005号)。该品种属早熟类型.上海地区春播生育期83d左右,秋播70d左右.较对照粤甜3号早熟4~5d、  相似文献   

3.
《中国种业》2005,(12):68-69
●屯玉38(晋审玉 2005003、吉审玉 2005008) 特征特性中晚熟,生育期春播125d左右,夏播95d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83cm,穗位110cm,根系发达,抗倒性好;果穗柱形,穗长25cm左右,穗行18~20;红轴,橙黄粒,半马齿形,结实性好,出子率88%,千粒重400g左右;综合抗性好;一般667m2产800kg左右,高产可超1000kg.  相似文献   

4.
《中国种业》2004,(11):60
屯玉 24(审定编号津审玉 2002005 晋审玉 2004002) 特征特性该品种中早熟,春播生育期 119d左右,夏播区生育期 90d左右;株形半紧凑,根系发达,活秆成熟,株高 245cm左右,穗位 105cm左右;果穗筒型,穗长 23cm左右,穗行 16~ 18;白轴,橙红粒,硬粒型,千粒重 320g;综合抗性好;一般 667m2产 550~ 700kg,高产可达 800kg.  相似文献   

5.
韩成刚  盖树鹏 《种子》2012,31(3):87-89
为解决杂交育种花期不遇的问题,研究了芍药花粉短期和长期贮藏技术.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是影响花粉贮藏寿命的重要因素.芍药干燥花粉室温保存寿命7d左右,4℃条件下的安全贮藏期在90d左右,-20℃条件下芍药花粉的安全贮藏期在180 d左右,-86℃务件下的安全贮藏期在1年以上.自来水冲洗是超低温贮藏解冻的有效措施.4℃和-86℃贮藏是解决芍药育种花期不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北京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和各生育时期的温度指标,为技术人员科学指导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对多年农情调度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了北京地区小麦生育时期温度演变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指标。分析表明,北京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17~18℃;进入越冬期即基本停止生长(稳定通过0℃终日)的时期常年(近30年)为11月28日;小麦返青平均需要气温0℃以上的日期19d,需要0℃以上的积温73.3℃·d;返青期至起身期需18~29d,平均需积温216.5℃·d;起身期至拔节期需8~12d,平均需积温147.5℃·d;拔节至挑旗历时12~15d,平均需积温231.2℃·d;挑旗至抽穗历时7d左右,平均需积温153.4℃·d;抽穗至开花需5d左右,平均需积温113.4℃·d;开花至成熟历时32~37d,平均需积温800.4℃·d;全生育期260d左右,最短256d,最长262d,所需积温1 970.7~2 325.5℃·d,平均为2 294.0℃·d。  相似文献   

7.
<正>克单10号属极早熟玉米单交种,生育期108d,需活动积温2130℃左右。株高240cm左右,穗位高75cm左右,叶鞘紫色,花丝粉色,果穗长锥形,穗长21.5cm左右,  相似文献   

8.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作物.近几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采用地膜覆盖大蒜套种花生栽培模式,平均蒜头产量22500 kg/hm2,蒜薹产量45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5400 kg/hm2,经济效益6.75万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为大蒜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级商品蒜占90%左右,增产蒜头30%左右,增产蒜薹20%左右;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垅套种提前15~20 d,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 d,收获期提前10~15 d,增加花生荚果产量20~3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1 在麻阳种植表现 1.1 农艺性状 T优109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d左右,比汕优63短3d,株高115cm左右,株型松紧适度,叶色淡绿,茎秆坚韧,抽穗整齐.熟期落色好,分蘖力中等. 1.2 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做紫甘蓝、栗味南瓜、球茎茴香不同方式的贮藏保鲜试验,摸索出适合企业条件下(5℃,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的保鲜贮藏方式,紫甘蓝最好不超过42d,球茎茴香在0℃贮藏可放20~30d,栗味南瓜短期(60~180d)贮藏,可放置5℃左右条件,长期贮藏要放置10℃条件通过适量贮存达到增值保鲜和保证超市供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维科  韦善富 《种子》2002,(4):30-30,34
引进菲律宾育成的6个主栽常规稻品种,在广西农科院水稻所试验田(南宁)种植,观测其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米质、抗性的表现,并初步测产。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农艺性状整齐一致,株高、生育期适中,米质优,抗性强,产量均比对照高,适宜广西及华南部分地区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2.
高海拔地区水稻遮光、剪叶和疏花对米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遮光、剪叶和疏花等措施研究了高海拔地区水稻源库关系对籽粒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及灌浆物质和灌浆动态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遮光提高整精米率,特别是对强势粒;遮光对垩白度的影响因品种和粒位而异;剪叶提高垩白度,疏花降低垩白度;遮光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淀粉RVA谱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延长米胶长度;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既与灌浆物质量有关,也与灌浆动态有关;灌浆结实前期的灌浆速率、灌浆量及其比例对垩白面积、垩白度、最高黏度、崩解值等影响最大,后期其次,中期的影响较小;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随结实前期灌浆速率、灌浆量及其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随结实后期灌浆速率、灌浆量及其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最高黏度、崩解值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稻虾生态种养对太湖区域优良食味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提供决策参考。选用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进行稻虾复合种养和宽窄行两种栽插密度处理,分析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常规大田栽培比较,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茎蘖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稻虾种养显著改善垩白性状,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崩解值和糊化温度升高,消减值降低;降低栽插密度能改善稻米品质;稻虾种养对品质的影响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植模式与品种之间互作对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长期稻虾共作稻田宜选用适宜的优良食味品种,适量减施氮肥和减少栽插密度可以实现水稻安全稳产,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中籼组合两优6326 特征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广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两优6326。介绍两优632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两优6326系宣城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淡香型恢复系“中籼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两优6326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配套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有助于成果转化。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逾45万hm2。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稻区作优质一季稻种植,有利于优化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籼稻稻米品质性状遗传特点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丝苗型籼稻优质品种七丝占与抗稻瘟病品种外选35为亲本杂交,从F_2代开始采用单粒传法构建了含543个株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并分析了群体中各株系包括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共7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分布频率和性状相关性.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推测RILs群体中7个性状都符合2个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并存在4类遗传频率分布:(Ⅰ)两亲本间有极端差异的2个等位基因分离,其中一个亲本含2个增效等位基因,另1个亲本为2个减效等位基因的杂交类型,直链淀粉含量性状属于该分布类型;(Ⅱ)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表现为2个中等值材料的杂交类犁,包括的性状类型为透明度和垩白大小;(Ⅲ)两个较低值亲本杂交类型,实际上2个亲本共同有1个减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相应性状为垩白度和垩白粒率:(Ⅳ)2个较高值亲本杂交,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包含性状为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这4个性状存在2个等位基因的高度连锁(75%);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大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 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 d)及后期(19~32 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1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 d迅速降低,花后12~19 d迅速上升,花后19~32 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1处理在花后19 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 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 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灌浆结实期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南方水稻抽穗灌浆期低温寡照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为探明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间段(1~7d、8~14d、15~21d、22~28d、29~35d)设置低温弱光复合胁迫(LW)、单一弱光(WN)、单一低温处理(LN)和常温常光(NN)4个处理,研究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RVA谱特征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间的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均表现为LW>LN>WN>NN,且灌浆结实期各阶段的复合胁迫均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除了2016年灌浆结实1~7d的垩白度外,灌浆结实21d内的复合胁迫与单一弱光、低温差异也显著或极显著,单一胁迫低温、弱光在灌浆结实21d内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其中单一低温与弱光在部分处理下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浆结实21d后,复合胁迫与单一弱光、低温部分差异显著,弱光与低温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NN>WN>LN>LW,其中,灌浆结实21d内,复合胁迫及单一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极显著或显著,灌浆结实21d后,部分时间段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对加工品质影响程度按大小依次为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且灌浆结实21d内处理的影响大。对蒸煮食味品质,低温弱光复合胁迫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外观、黏度和食味值,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硬度,单一胁迫低温、弱光表现与复合胁迫相同的影响,且灌浆结实21d内,除2016年的胶稠度,单一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一低温、弱光较复合胁迫差异也多显著或极显著。从水稻RVA谱特征值来看,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造成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与崩解值下降,最高黏度、消减值与峰值时间上升,除灌浆结实29~35d的崩解值外,复合胁迫较对照NN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部分指标的低温、弱光较对照NN差异也达显著水平。总之,灌浆结实期各时间段的低温弱光复合胁迫及单一胁迫造成稻米品质不同程度下降,且以灌浆结实21d内复合胁迫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挖掘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产量和品质潜力,在淮安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中熟中粳‘南粳2728’为试验材料,设置长秧龄30天和常规秧龄20天(CK)的2种秧龄处理,采用传统毯苗机插方式移栽大田,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2种秧龄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产量形成和品质特征。结果表明,30天秧龄迟熟中粳稻实产较CK增加3.24%~5.01%,差异显著,中熟中粳增加1.79%~1.85%,差异不显著;产量高的原因主要是,长秧龄水稻在稳定穗数基础上,能显著增大穗型,维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CK相比,长秧龄机插水稻通过在秧田期延长秧龄10天左右,全生育期延长5~7天,虽然移栽期基本苗不及CK,全生育期茎蘖数偏少,但秧苗个体优势较为突出,群体中后期光合系统好,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高,最终实产较高。30天长秧龄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加工品质优于CK处理,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外观品质显著改善,食味品质提高。机插优质食味粳稻稻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均表现为30天秧龄处理高于CK的趋势,且差异显著,而消减值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30天秧龄机插稻技术改良了优质食味粳稻的稻米品质。淮北地区可根据生产需求加大长秧龄机插稻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并推进该项技术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结实期低温对杂交水稻胚乳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两系和三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103S/郑粳2号、丰优香占和汕优63为材料,分别于花后0~10 d、11~20 d和21~30 d 3个时期设18℃的低温处理,以常温(24~27℃)为对照,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胚乳结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时段的低温处理,对籽粒的粒型、垩白面积、胚乳结构三者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使籽粒外形异常,垩白面积提高;复粒和单粒淀粉体的体积变小且彼此差异变大,排列变疏松;复粒淀粉体变少,单粒淀粉体变多。低温处理愈早,对胚乳结构的影响愈大。灌浆前期进行低温处理、以后在正常温度下灌浆成熟的籽粒,其强势粒的粒型、垩白面积、胚乳结构均无明显改变,但弱势粒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