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广东省阳西县开展赤桉和尾叶桉接种10个外生菌根菌的野外试验,根据造林后对树高、地径和胸径的观测,发现菌根菌与树种间存在互作效应,这种效应影响菌根菌接种效果;试验筛选出的菌株:H4461,适于尾叶桉,树高增加2%-21%,胸径增加13%-35%,对赤桉树高生长也有促进作用;H4339,对赤桉1年生内幼树树高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也改善径生长,也适用于尾叶桉;H4111,对赤桉、尾叶桉的后期生长有效果;E4100、H4331、H4338和H4317,有时对参试树种生长有改善作用;其它参试菌根菌E4070,H4937,H4314,在两树种间表现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接种 11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 6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0 .0 1) ;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 ,接种苗平均高增加 2 0 %~ 75 % ,地径增加 5 0 %~ 10 5 % ,须根数增加4 1%~ 2 4 5 % ,干质量增加 10 0 %以上。试验表明 ,菌根菌接种不仅显著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 ,且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另外 ,不同菌株对红椎根系亲和力的差异性 ,反映出宿主对各菌根菌株的不同依赖性。菌根菌接种还对试验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光合耗水量等有一定的影响。菌株 Pisolithus C9132、MH72 7、C92 16,Rhizopogon 94 80 ,Tricholoma 9810等对红椎苗期生长效果较好 ,为优良菌株 ,可用于红椎苗期接种 相似文献
3.
接种苗木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ECM真菌蜡蘑菌单接种及其与4种VA菌根菌剂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接种后1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蓝桉和尾叶桉接种苗木的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8.86%(LS)和86.65%(LG);两种桉树地上部分平均干质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29.93%(LS)和133.34%(L),地下部分分别为119.93%(LF)和174.83%(L 相似文献
4.
5.
外生菌根菌对巨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调查了四川乐山沙湾、眉山丹棱巨桉人工林下外生菌根菌土,测定了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两地所采集的菌根土的理化指标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化,样地Ⅰ菌根土pH值显著高于对照土,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样地ⅡpH值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两样地菌根土的全N、水解N、全P和有效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大孢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与对照相比并不显著,彩色豆马勃和马勃状硬皮马勃的菌根土全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样地Ⅰ菌根土速效K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样地Ⅱ菌根土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由此可见,巨桉外生菌根真菌对提高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维护人工林地力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尾叶桉和巨尾桉为材料 ,1993和 1994年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建立了 2个外生菌根菌接种试验 ,均采用裂区设计 ,4次重复 ,每试验均 2个树种为主区 ,菌根菌处理为副区。试验 1有 8个外生菌根菌处理 ,每处理小区 6株或 9株 ,试验 2有 3个外生菌根菌处理 ,每处理小区 9株。造林后 ,定期观测树高、地径或胸径。试验结果表明 :树种内菌根菌效应分析发现 ,巨尾桉所有指标在菌根菌间存在显著差异 ,尾叶桉只是某些指标在菌根菌间有显著差异 ,表明两树种对相同菌根菌处理的反应不同 ;树种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试验 1中所有指标在区组间、树种间、菌根菌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 ,从方差分量看 ,树种效应 >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或菌根菌效应 ;试验 2中树高指标在树种间和菌根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而 2 4个月时胸径指标在树种间无显著差异 ,但胸径在菌根菌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 ,树高指标的方差分量为树种效应 >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或菌根菌效应。胸径的方差分量为菌根菌效应 >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 >树种效应。分析表明树种×菌根菌互作效应存在时间上的不稳定性 ;同时 ,讨论了外生菌根菌应用中树种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接种苗木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生长优势,ECM真菌蜡蘑菌单接种及其与4种VA菌根菌剂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接种后16周时,与对照苗相比,蓝桉和尾叶桉接种苗木的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8.86%(LS)和86.65%(LG);两种桉树地上部分平均干质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29.93%(LS)和133.34%(L),地下部分分别为119.93%(LF)和174.83%(LG)。桉树对不同菌根菌及其组合的菌根依赖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混合接种的真菌组合有相对高的菌根依赖性,而对土壤菌剂依赖性很小。菌根感染与苗木生物量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还证实了P素对桉苗生长的促进作用,P素水平对菌根的接种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报道43种澳大利亚及2种国产外生菌根菌株在广东尾叶桉人工林上的筛选试验的初期研究结果。分别对试验林6、12和24个月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林木相比,接种试验林在树高和地径(或胸径)生长量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接种优势(P〈0.01);接种林3次调查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6.1%、33.7%和27.4%,地径(或胸径)最大增幅分别为19.2%、21.59%和19.32%;24个月时每公顷材积最大幅为56.8%。E0710(Laccaria)、H4670(Labyrinthomyces)、E4501(Amanita)、E2013(Laccaria)、C9301(Pisolithus)、H1272(Scleroderma)、H1194(Thaxterogaster)、H0603(Scl 相似文献
10.
苗木是造林的物资基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造林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在育苗生产上,采用接种外生菌根菌繁育技术,即可培育优良品种和优质壮苗,又可缩短苗木的培育年限,增加苗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对建立在广东开平的尾叶桉MLA6年生无性系施肥试验林进行了生物量和养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MLA无性系幼林早期施肥促进了无性系的生长,也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生长最佳的施肥处理N75P200K50,其6年生的生物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分别为65 95、54 94t·hm-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2 37和2 36倍,分别是最大施肥量处理N75P300K75的1 65倍和1 67倍。通过胸径和树高与生物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尾叶桉MLA无性系单株或林分生物量。叶片的N、P、K含量较高,施肥促进了尾叶桉无性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12.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幼林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做底肥能使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4.67%、15.87%,每株施215g钙镁磷肥则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1.44%、7.83%;氮肥各水平间无差异,增产效果不明显;钾肥1、2水平间无差异,3水平可能过量,阻碍了肥效发挥。施肥能提高蓝桉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几个处理依次为6、9、2、10、3产出投入比值均大于对照。综合以上几个因素,N2P3K2为蓝桉幼林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幼林进行培育,研究不同施肥位点对尾巨桉幼林生物量、养分分配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点穴施更促进根系生长,但是双位点穴施对树皮、叶片、树干、树枝和总生物量累积效果更好.养分分配除树根各处理磷素累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部位各养分累积量在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不同处理叶片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氮含量高于磷、钾含量.虽然处理Ⅱ各元素养分利用率及各部位养分累积利用率普遍优于处理Ⅰ,但差异均不显著.对尾巨桉施肥位点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据短轮伐期桉树纸浆用材林不同林龄桉树(Eucalyptus)的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特性,以及不同林龄桉树纯林土壤化学性质的特点,分析一个轮伐期内桉树纯林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现有的施肥技术不尽合理,造林后第 2 年氮素缺乏,第 4 年磷、钾素不足,第 5年氮、钾素含量偏低,而第 3 年土壤基本元素含量相对偏高,因此以维持林地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目的,对林场现行的施肥方案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可有针对性地补充该生长阶段所缺乏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Corina Graciano Juan F. Goya Marcelo Arturi Carolina Pérez Jorge L. Frangi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2013,32(2):155-169
ABSTRACT Successive rotation and wood harvest of fast growing trees, like Eucalyptus grandis, can deplete soil nutrient pools. In these intensively used soils, productivity can decrease, and fertilization can be necessary to recover soil fertility.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if fertilization with N and P increases tree growth and foliar nutrients in an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 growing over a soil used for three rotations of this species. In the same experiment, both fertilization on seedlings and coppiced trees were evaluated. One and two years after planting, any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increased tree growth, even though coppiced trees had higher total height and DBH than replanted trees. Coppiced trees had lower specific leaf area, as well as lower N and P leaf concentration. The lack of promotion in growth due to fertiliza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puts of nutrients from the harvest residues of the previous rotation. As residues were never burned in this site, its decomposition released a high part of nutrients necessary to sustain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two years. We conclude that in sites where residues were left on site and were not burned, nutrient availability is enough and so fertilization at establishment is not necessary. It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if fertilization is necessary at mid or end rotation, in order to balance nutrients export with harvest wood. 相似文献
18.
19.
在太行五台山地区,调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16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拟合了华北落叶松林木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的logistics生长方程。试验表明:华北落叶松立木及林分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随年龄呈抛物线变化,24年生时达到高峰,而叶片对干材的净光合同化率18年生时即达顶峰,约为400g/m2。15年生林木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从大到小顺序为N、Ca、K、Mg、P,林分每公顷可积累以上五种营养元素的总量是888.91kg。N为406.86kg,其中叶片中N积累214.56kg,占总N积累的52.74%;干中N积累54.35kg,占总N积累的13.36%。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生产1吨干物质即固定N3.5kg;而生产1m2木材需固定N4.6kg;伐倒1m3木材所消耗的N仅为0.611kg,占1m3木材需固N总量的13.3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