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饮料的色调和沉淀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龙茶饮料的出现在日本,乌龙茶饮料R1981年作为罐装饮料问世以来,已经历十五个年头。在乌龙茶饮料出现之前,清凉饮料业界主要是由果汁饮料以及以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所占据。1980年前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在整个清凉饮料中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然而到了1995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各降至20%左右,茶饮料与咖啡饮料已与它们手齐“””。碳酸饮料与果汁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在逐年降低,而茶饮料与咖啡饮料却在不断增长。尤其是茶饮料,增长极为显著,近五年来意增加一倍之多。茶饮料在清凉饮料中,十五年前几乎是不存在的。正是由…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乌龙茶及其饮料的品质评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序言在日本,乌龙茶饮料自1981年作为罐装饮料问世以来,已经历十五个年头。在乌龙茶饮料出现之前,清凉业界主要是由果汁饮料和以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所占据。1980年前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在整个清凉饮料中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到1995年,降至20%左右,而茶饮料与咖啡饮料却在不断增长。尤其是茶饮料,增长极为显著,近五年来竟增加一倍之多。茶饮料在清凉饮料中,十五年前几乎是空白。正是乌龙茶饮料的出现,茶饮料的增长率才一跃而独占鳌头。近年来,除乌龙茶外,还有绿茶以及杜仲茶、谷物混合条等诸多的茶类饮料也相继出现。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乌龙茶的生理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后,日本才出现乌龙茶饮料。最初销售量很少,后来,它迎合了消费者对“保健性茶热”这一趋向,获得长足增长。现在在清凉饮料中,象乌龙茶、绿茶等茶类饮料,已压倒碳酸类饮料,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其中乌龙茶饮料在整个清凉饮料中竟占到10%。乌龙茶最初是由于它具有减肥作用而被传播开,它在“保健性茶”的热潮中独当头阵。当时追随乌龙茶,相继出现了许多种保健茶,但后来大都消声匿迹了。现在,除乌龙茶外,日本的绿茶饮料、红茶饮料以及以薏米、大麦为原料的混合茶、杜仲茶等几种茶饮料销售较多。因为它们都具有非糖性、保健…  相似文献   

4.
卢振辉  罗龙新 《茶叶》1994,20(3):2-4
当前饮料正在向方便化、液态化、保健化方向发展。1992年,美国茶饮料销售值超10亿美元;中国台湾茶饮料销售值超过咖啡1倍以上。1993年,日本茶饮料产量总计达230万吨。茶饮料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茶的保健,适用与加强宣传。中国饮料市场起步晚。当前其持点:碳酸饮料急剧下降,原汁饮料逐渐上升,保健饮料异军突起,茶叶饮料尚待开发,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作为特种茶,由于其种种突出的生理功效,如降压、减肥、降血糖等保健功能,尤受消费者的青睐。在日本,自八十年代初出现乌龙茶饮料,为迎合消费者对保健条热的这一趋势,获得长足发展。1995年,仅乌龙茶饮料在整个清凉饮料中竟占到10.2%。现在,在清凉饮料中,乌龙茶饮料已压倒碳酸类饮料。在台湾,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易拉罐、纸箔盒包装的即饮茶饮料,此后发展十分迅速,由于茶饮料有清淡解渴的特性,又有保健功能,因而一跃成为台湾省饮料的龙头,已取代碳酸饮料成为饮料市场最大宗的饮料,是各饮料厂重点开发的产品。一、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04,26(1):6-7
近年来,茶饮料以其天然、健康和方便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有专家认为,21世纪的饮料市场将是茶饮料的世界。一些地区茶饮料消费已超过咖啡和碳酸饮料而成为“饮料新贵”。尽管我国茶饮料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02年产量达到300万t,2003年产量仍持续增长。最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对茶饮料产品市场抽检中发现,茶饮料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产品卫生指标不合格、添加防腐剂及茶成分含量低等问题。那么,目前我国茶饮料市场状况、国内茶饮料技术研究水平到底如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7.
蒋力 《广东茶业》2001,(3):15-16
随着饮料市场的升温,饮料行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都在发生显著变化。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进行的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调查表明,茶饮料的市场渗透率1999年至 2000年急速飙升了71%,与此同时,速溶饮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增幅达到53%。业内人士分析,茶饮料和速溶饮品市场的迅速扩大是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走向融合的一种必然结果。今年五一期间,娃哈哈、康师傅、旭日升、宏宝莱……各种茶饮料广告纷至沓来,这使我们相信,茶饮料将成为继碳酸饮料和水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料主力。而可乐、汽水等传统饮料则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茶叶饮料在海外异军突起,投入大量资本及人力开发茶叶饮料。1994年8月,长期推据世界软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公司和名列世界速饮品(咖啡、牛奶等)市场前矛的雀巢公司宣布联手合作开发茶叶饮料。而在我国,近年来由于各种饮料的兴起,茶叶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号称“国饮”的茶叶在广阔的饮料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少,而一些国外的名牌茶叶饮料却已开始“入侵”中国,准备“抢滩”,占据有利可图的中国市场。所以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茶叶冷饮料成了中国茶业界和食品业有识之士的当务之急。一、国内茶饮料开发现状及制约因素中国的…  相似文献   

9.
茶饮料是同时具备文化先导与生产资源独有的快捷饮品,长久以来碳酸饮料和咖啡饮料独占饮料市场,茶饮料的异军突起打破这个几乎无竞争、全垄断市场的内循环。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的文化根基的稳固性和文化传承性,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型转变,系统地分析了茶饮料的文化集中性和市场扩张性,落脚点在消费心理需求与茶饮料的心理理论关系和茶饮料产品与消费主体的社会物质关系两个角度,阐述消费心理需求下茶饮料的消费结构与机理。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1992年美国茶叶市场总销售量达到1991年水平,令人欣慰,因为美国茶叶市场在1991年前已连续七年下滑。在美国超级市场上,茶叶销售额连续第二年达到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5%,但销售量大致维持在原水平上已有四年了。 在美国饮料种类中较为稳定增长的要算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茶叶在其中表现起伏不大,但较咖  相似文献   

11.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逸明 《中国茶叶》2005,27(4):14-15
台湾罐(盒)装饮料茶于1989年逐渐兴起,尤其是乌龙茶饮料于1992年对青少年市场诉求成功,促使茶饮料销量于1993年超越碳酸饮料,直至2003年仍位居非酒精性饮料的龙头.1996年各类茶饮料市场占有率为:乌龙茶31%、绿茶16%、红茶6%、调味红茶47%(如奶茶、花香红茶、果香红茶、麦香红茶等合计).1998年以来,乌龙茶饮料下滑,代之而起的是绿茶(含茉莉花茶)饮料.2001年乌龙茶饮料仅占12%,而绿茶饮料提升为24%,此为台湾每年需进口七八千吨乃至万吨左右的红茶及绿茶(茉莉花茶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 关于当前全球茶饮料发展的阶段 任何一种产品以及相应的产业都会有一个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茶饮料也是一样.目前在日本以及中国台湾,茶饮料处在成熟期阶段,其重要标志是茶饮料的消费量已接近或超过碳酸饮料,并且每年的消费量比较稳定.如日本、自从伊藤园公司在80年代初推出茶饮料以来,用15年的时间使茶饮料的年生产量达到3000万t,占整个饮料市场的24%,超过碳酸饮料而居第一位.中国台湾从1984年由开喜公司首先向市场推出茶饮料以来,用10年的时间,使茶饮料生产量达到42646万升,占整个饮料消费市场的31%,超过碳酸饮料而居第一位.而在欧州、中国大陆及其它一些地区(国家),茶饮料则处在成长期 ,其重要标志是每年茶饮料的生产(消费)量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例如在西欧、1996年茶饮料消费量达150万t、人均3.48升、是1992年的3倍,据杂志预测,2000年茶饮料消费量达到250万t,是1996年的1.67倍.在中国大陆,1986年中国茶叶研究所生产的茶可乐面市,标志着我国茶饮料进入导入期,在这一时期,茶饮料发展比较缓慢,所占的饮料市场份额比较小,到1997年,全国茶饮料生产量仅为20万t.从1998年以来,茶饮料生产在中国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1998年生产量达50万t,1999年达80万t、2000年达180万, 年增长率分别为250%,160%和225%,这标志着我国的茶饮料发展已进入成长期.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预测,今后10年,茶饮料在中国大陆将成为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除上述国家( 地区)外,茶饮料在其它一些国家(地区)尚处在导入期.总之,无论从国内消费市场还是从全球消费市场看,茶饮料都处在成长期的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06,(8)
近年来,湖北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茶叶生产优势重新显现,全省茶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但与浙江、福建等茶叶产业先进省份相比,湖北茶叶产业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湖北茶叶产业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供有关决策参考。茶叶在世界上属于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茶饮料以17.0%的年增长速度递增。中国茶饮料市场进入21世纪后增长迅速,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市场份额直逼碳酸饮料。湖北生产茶叶历史悠久,是历史上的主要产茶区,曾是…  相似文献   

14.
从饮料市场看茶饮料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根洪  吴赐宝 《茶叶》1995,21(1):2-4
世界饮料市场发展迅速,总体方向是发展无醇低醇饮料。茶叶已成为世界性饮料,和其它饮料相比,茶饮料具有历史久远,低热量,高营养,卫生保健,价廉物美等特点,因而具有取代碳酸饮料成为世界饮料之王的可能,积极开拓多功能,多品种茶饮料,应成为茶饮料市场的发展主题。加强饮茶有益健康的宣传,扩大生产大国的茶叶内销,有利于开掘茶饮料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5.
超滤技术对绿茶汁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我国茶饮料得到快速发展,生产量逐年翻番,2002年产量预计可超过300万t。其中绿茶饮料由于其独特的保健功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成为茶饮料市场新的增长点。 现在市场上茶饮料的主要包装方式为透明PET……  相似文献   

16.
1 关于当前全球茶饮料发展的阶段任何一种产品以及相应的产业都会有一个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样一个生命周期 ,茶饮料也是一样。目前在日本以及中国台湾 ,茶饮料处在成熟期阶段 ,其重要标志是茶饮料的消费量已接近或超过碳酸饮料 ,并且每年的消费量比较稳定。如日本、自从伊藤园公司在 80年代初推出茶饮料以来 ,用 15年的时间使茶饮料的年生产量达到 30 0 0万t,占整个饮料市场的 2 4 % ,超过碳酸饮料而居第一位。中国台湾从 1984年由开喜公司首先向市场推出茶饮料以来 ,用 10年的时间 ,使茶饮料生产量达到 4 2 646万升 ,占整…  相似文献   

17.
日本茶饮料市场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1994年以来饮料业界纷纷加强促销活动,陆续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最近,日本各可口可乐饮料厂相继推出名为“条流彩彩”(意为丰富多彩的茶)系列茶饮料。如东京可口可乐采饮料厂推出的“条流彩彩·杜仲茶)是用100%的杜仲叶配以维生素C,饮用时别有风味,又有营养,另一可口可乐厂也推出一种“茶流彩彩·爽健美茶”,是用茶叶配以十几种其他原料加工成的健康饮料,香气醒郁。三剑饮料公司为迎接其“朝日啤酒”问世110周年,已先后推出两种新的无糖饮料—一无糖的“朝日茶”和“请饮名茶三味”。朝日茶主…  相似文献   

18.
业界资讯     
2002年茶饮料总产值超90亿元据央视5月14日报道,2002年我国软饮料行业产量2025万吨,同比增长21.31%。其中,饮用水占39%,碳酸饮料占30%,茶饮料位居第三占20%,果菜汁饮料占11%。茶饮料总产值90.31亿元,同比增长21.09%。茶饮料生产企业数量108家(2001年102家,2000年116家),其中国内大中型企业超过10家,上市品牌100多个。就业人数22740人,同比减少0.95%。茶饮料销售收入85.52亿元,同比增长22.18%。茶饮料利润总额8.30亿元,同比增长100.40%。茶饮料销售费用(促销与广告)16.59亿元,同比增长14.31%,占销售收入的19.40%。茶饮料人均年消费量:日本为3…  相似文献   

19.
茶叶对于人类,不仅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而且成为当代最受欢迎的天然饮料;绿色饮料;品饮茶叶还是一种显示高雅和修养的艺术活动;茶叶被誉为本世纪最文明的饮料,许多世界饮料专家断言:21世纪将是茶的世界。长期以来,雄据世界软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公司和名列世界速饮品(咖啡、牛奶等)市场前矛的雀巢公司在今年8月29日宣布达成一项协议,进行开发茶饮料的新举措。达成的协议是个信号,表明茶是颇能赢利的重要饮料。近些年来,美国人对茶饮料的热衷也令人惊奇。1972年,两个以清洗玻璃窗为生的纽约人和一个小食品店主一起建立的斯纳波饮…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世界三大传统饮料是茶叶、咖啡和可可,后来变为茶叶、咖啡、碳酸饮料和果汁蔬菜饮料四大饮料.在激烈的饮料大战中,茶叶取胜,茶业经济贸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