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大步 《中国茶叶》2011,33(1):34-35
一、不可急功近利,紫砂壶是人一生的玩物,也是爱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点一滴地积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计是要交不少学费,新手玩壶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新人很茫然,并不明白什么是原矿紫砂,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强加在紫砂身上,刚开始喜欢颜色鲜艳的,光亮的,泥被打成一百二十目通粉的,表面细得像玻璃一样的。这种壶其实表面已经瓷化,和瓷器没有任何区别,还算得上紫砂吗?  相似文献   

2.
周野 《福建茶叶》2010,(3):86-87
从宜兴订回了几把刻有自己书法“澄海观道”的紫砂壶,是工艺美术师黄敏洪合作的“半月壶”和“石瓢壶”,茶友们人见人爱,吵着要我割爱转让。由于喜欢品茗玩壶的缘故,这几年来,我每年都要和一些知名陶艺家合作一些紫砂壶作品,因为紫砂壶是中华传统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  相似文献   

3.
瀚石 《中国茶叶》2010,32(3):28-31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与之相伴相生的紫砂文化,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珍品,广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瀚石 《中国茶叶》2013,(8):30-31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与之相伴相生的紫砂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珍品,广受人们的喜爱。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  相似文献   

5.
孙峰 《福建茶叶》2016,(9):134-135
紫砂茶壶作为一项具有相当浓厚历史韵味的传统工艺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其中的传世名品在造型和整体设计的审美方面仍然符合现代人们的时尚需求,因而对于现代产品的设计有着极高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的手法,从紫砂壶的设计理念、整体造型以及茶壶材料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美学与文化价值两方面着手,对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形象特点以及古典美学进行分析剖析,并从中提取出现代产品设计所需要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陈鸿寿作为清朝乾嘉时期才华横溢的西泠八家之一,他将诗词铭文书刻在紫砂壶上,既显现美学形态造诣之高深,又展示紫砂壶设计创新之独特,开辟了清朝文人雅士对紫砂壶研究收藏之先河。  相似文献   

7.
胡付照 《中国茶叶》2010,32(4):34-37
宜兴的紫砂壶养壶文化由来已久。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即有紫砂壶养壶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刷洗后售卖茶壶而身价不名”的传说。虽然这一故事有失科学内涵,但经过良好滋养的紫砂壶泡茶功效优于其他陶瓷茶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只发生在紫砂壶上的传说故事又说明了它和其他陶瓷茶具的不同。作为一件毫无生命特性的普通工艺美术品,经过了火的洗礼,从窑中取出带有“燥气”、“土腥之味”,生气未发,  相似文献   

8.
江苏海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是大学历史公共课教师,几十年来闲暇收藏中国古陶瓷,尤以集藏宜兴壶为海内外同好所知,所撰几十篇关于砂壶的文章发表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刊物上。中央电视台曾两度邀请张先生谈其藏壶赏壶的故事,兼为大生堂壶事导督。张先生不懈的努力对宜兴壶业健康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媒体朋友跟我讲,一九九三年,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应邀赴台,参加宜兴紫砂陶精品展活动时,每天都有许多媒体采访他。当问他,如何看待他的作品受到众多台湾人士喜爱时,顾景舟却当场背诵起古文《战国策·邹忌讽齐威王纳谏》来。闹哄  相似文献   

10.
李书志 《福建茶叶》2016,(8):145-146
茶文化是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器物文明,紫砂茶具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典范,是中国乃至世界陶艺界的奇迹。紫砂茶具有着其他茶壶不具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随着现代设计工艺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紫砂茶具应该与时俱进,在汲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精神,设计出更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给名紫砂的宜兴壶,其形(造型)、坭、工三方面,我一概括为:造型是其美感的基础,坭料为其材质基础,而做工则是宜兴壶的技艺基础,造型与坭料的相关常识,我已在《茶世界》中讲过了,此期对做工作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趣说茶具     
说及茶具,名堂很多。广而言之,茶具可包罗采茶、制茶、储茶、烹煮、冲泡和品饮之器具。古文献中称茶具为茶器。本文侧重于品饮类茶具。最早并没茶具一说。远古的先祖发现野生茶树,是从药用开始的,先是采集鲜叶烹煮羹汤而食,因此茶具与饭具是合二为一。茶作为饮品之后,茶具才逐渐从饮酒和吃饭的器皿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门类。沈从文先生对中国古代陶瓷研究颇有建树。他从中推断出中国人饮茶  相似文献   

13.
吴芝娟 《茶叶》2015,(2):110-113
锡包壶,是指在紫砂坯外用锡器做表面的装饰效果,再刻以铭文、书画,出现在清代。锡包壶的出现可能是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有破损,才用锡来修补,而在修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锡包壶,还有玉的结合。或许也受文人饰壶风尚的影响,使得锡与紫砂在清代同时出现在一把壶上面,这表明两者之间在清以前的工艺领域中相互影响着。  相似文献   

14.
郭丹英 《茶叶》2009,35(3):187-191
紫砂茶具最早出现于明代中期,历经明清以及近代,留存至今的历代紫砂艺人作品数量并不多。吴远明先生由爱茶进而爱壶,对紫砂茶具的痴迷非同常人。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收藏的历代紫砂精品终成规模。而后,悉数捐赠给中茶叶博物馆,实现了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其一:还没有人在养壶上出一本教科书,只是个人体会。养壶贵在养性致、兴趣,绝非刻意的事,也不要当作一种负担,并且绝非一日之功。要注意:切忌不要用茶水向壶上浇,也不可用茶水泡,更不可用不干  相似文献   

16.
韩晶 《茶叶》2010,(3):155-155
2010年6月18日,杭州市五星级茶楼“你我茶燕”,为庆贺上海世博会,推广传播中国茶文化、进一步提升茶楼文化品质,举办了一场庆世博茶叙活动。浙江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市茶楼协会副会长、茶燕总经理倪晓英女士,盛邀数十位浙江茶界名师、名人,并特邀上海紫砂壶艺大师许四海先生共叙浙、沪茶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茶叶》2009,35(2):131-132
4月13日下午,“冰心寓壶——吴远明捐赠紫砂茶具”座谈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召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陈文锦,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沈坤荣,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教授王旭烽,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卓军等专家领导50余人出席。文化界、收藏界、博物馆界、社会评论界及中国文物报、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钱江晚报、杭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参加。座谈会由王建荣馆长主持。  相似文献   

18.
《福建茶叶》2010,(3):63-63
福建省建瓯市御壶春茶业有限公司简介福建省建瓯市御壶春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秉承一千多年前及北苑贡茶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集种植、加工、销售、出口、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型行业龙头企业。是福建乌龙茶出口生产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19.
吴光荣 《中国茶叶》2013,(11):35-35
装饰工艺是提高传统陶瓷质量和艺术价值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宜兴紫砂壶,因里外不施釉,就需要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及装饰,以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而,装饰本身还具有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