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针对高填方路堤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填土高度对路堤稳定性的影响.通过Geo-Slope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七种不同填土高度的路堤模型,分析稳定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路堤静力稳定系数随填土高度大致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某V墩连续刚构桥的工程实例,采用MIDAS建立起空间动力计算模型,通过M法原理模拟桩基与地基的相互作用,用反应谱法分析该桥在7度区0.15g动峰值加速度下的E1和E2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黏弹性阻尼器支撑对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板式黏弹性阻尼器和带黏弹性阻尼器支撑的一榀木框架结构缩尺模型,并对该木框架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了板式黏弹性阻尼器的耗能特性,同时还研究了带黏弹性阻尼器支撑一榀木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恢复力-位移曲线和结构刚度退化。结果表明:该板式黏弹性阻尼器具有较好的耗能特性;木框架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为1/43,满足木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30的要求;试验过程中带黏弹性阻尼器支撑的木框架力-位移曲线较饱满,黏弹性阻尼支撑耗散了大部分的地震能量,有效提高了木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木框架的结构刚度在试验过程中随着损伤的累积不断下降,但最终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4.
龙潭河大桥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其桥墩最高达178 m。采用BEAM3单元建立了该桥的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自由振动频率及振动模态。利用ANSYS软件对该桥进行了弹性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反应分析,获得了该桥的地震反应内力。计算分析表明,不同地震波输入对桥梁的地震反应影响很大,El-Centro波输入下该桥的响应最大,竖桥向激励对结构的地震影响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挡土墙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挡土墙是用来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一种构造物。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稳定路堤和路堑边坡,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并经常用于整治坍方、滑坡等路基病害。  相似文献   

6.
复合双曲线法预测公路沉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工填土早期的沉降观测资料来推测设计填土高度下的最终沉降量,是在公路工程中急待解决的课题。现提出复合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利用早期的填土期实测沉降资料对传统双曲线法进行改进,假定地基土为线弹性变形,并考虑实际土的非线性影响,引入一经验修正系数,来推算设计填土高度下的路基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7.
根据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应用空气动力学和生态动力学原理探讨了杉木人工林林冠层的动力效应及动能的传输规律.结果表明:密度2000株/(104m2)、林分平均高度16 m、平均胸径15.5 cm、叶面积指数8、冠层厚度9 m、郁闭度0.9的杉木林,其零平面位移长度11.15~11.98 m,冠层粗糙度2.32~2.53 m,林冠上表面乱流切应力0.135 N·cm-2,枝叶阻力系数0.367,摩擦速度0.339m·s-1,冠内混合长度0.12 m,相对湍流强度0.7;由于林冠的存在,枝叶对气流的阻滞作用使风速廓线发生形变,在杉木林内离地面11.15 m高度上,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呈对数规律,在此以下高度符合指数法则,林冠内风速削减因子1.98;乱流切应力和动能从林冠上表面传输到林冠下表面时,乱流切应力削弱70%,动能削弱90%.乱流切应力和动能在林冠内传递变化规律与林分结构特征有关,尤其与林冠内湍流性质和温度层结影响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可以通过设置剪力墙提高抗震性能,而轻钢剪力墙具有抗剪能力大、横向位移刚度大等优点,是木结构的理想加固构件。本研究创新性地将轻钢剪力墙作为加固件置入榫卯木框架中,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有无轻钢剪力墙的榫卯木框架模型,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对比。通过输入同等级不同种类和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地震波,对木框架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不同工况下两组木框架各层关键节点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结构应力特征。结果表明:设置轻钢剪力墙后,结构的自振频率大幅度增加,在地震波激励下,木框架的层间位移减小,结构稳定性增强。由于轻钢剪力墙承担了一部分应力,因而榫卯节点的承载能力提升,木框架的抗震性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然次生油松林下更新状况的调查,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研究分析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立地条件(坡底、坡中、坡顶)下天然油松次生林的年龄结构和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影响天然次生油松林更新的主要因子是郁闭度、灌草盖度。较高郁闭度、较高湿度更利于油松更新,幼苗更新密度最大值达4.192株/m2。(2)该保护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年龄锥体;0~10a生个体数最多,坡中处最多达525株;生命期望最大值集中于10~20a龄级,该龄级属于生理旺盛期,应予以保护。(3)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变化趋势相似,油松存活率均在10~20a生间急剧下降;在20~60a生间,除坡底30~60a生存活曲线逐渐下降外,坡中和坡顶的存活曲线均大体趋于稳定,但60a生后3块标准地存活曲线均大幅下降,其中坡底处油松种群在70a存活率最小,为0;整体而言,存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坡顶、坡底、坡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震反应谱分析的方法对民立中学四号楼这一砖木结构历史建筑的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可指导加固改造工作。数值仿真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结构的位移反应较小,说明结构整体刚度较大,但结构中部的刚度相对较弱,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剪应力出现在结构的底部,结构加固的重点应该在楼板的整体性加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