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γ射线和X射线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甘蓝型油菜初花期植株和X射线辐射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发育到单核晚期至二核早期的花蕾后,分离小孢子进行培养诱导胚状体和植株,探讨了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的剂量和诱变方法.结果表明,γ射线对油菜离体小孢子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均有很大的抑制作用,15Gy和40Gy处理平均每花蕾小孢子的产胚量分别是0.574和0.268个,40Gy可作为小孢子诱变的参照剂量.X射线对4个基因型离体小孢子胚状体再生也有影响,40Gy处理平均每蕾小孢子产胚4.086个,80Gy处理为0.834个,120~200Gy处理下降到0.021~0.019个,120Gy以上的处理剂量严重阻碍了小孢子胚的发生.采用X射线80~120Gy较适宜油菜小孢子诱变.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42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pol-CMS杂交亲本是可行的.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及供体材料基因型有关,胚状体经低温诱导及适当增大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可有效提高胚状体直接成苗率.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并以1.5%琼脂浓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 与选育Pol TCMS不育两用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4个甘蓝型Pol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 Pol TCMS)的 DH系,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技术纯化选育Pol TCMS不育两用系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Pol TCMS不育两用系 的最佳取样时期为第一朵花开放前的4~7d;在NLN培养基中补充0. 05mg/L的细胞分裂素6 - BA可以显著提高 出胚频率;游离小孢子首先在35℃高温条件下热激48h,然后转入到22℃恒温箱中连续暗培养效果最佳,其出胚频 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温度组合;胚状体在8~10℃条件下低温诱导两星期,能够显著提高其再生频率。  相似文献   

4.
红菜薹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红菜薹品种为试材,从花蕾的选择、影响小孢子出胚的关键因素、胚状体成苗及生根条件等方面对红菜薹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培养取样最佳时期为单核靠边期,瓣萼比在0.626~0.834之间;基因型不同对小孢子培养影响很大,以H13-3出胚率最高,为2.78个/皿;胚状体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Keller-13添加6-BA 1.0 mg/L+KT1.0 mg/L+NAA0.5 mg/L,出胚率为2.67个/皿,且70%以上为子叶形胚;转接胚状体最适宜的胚龄为15~25 d,成苗率在65%~83%;再生植株生根培养基添加NAA最适浓度为0.4 mg/L,侧根多而粗壮,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菜心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不同基因型的菜心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菜心游离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有7个基因型材料获得小孢子胚,从不同基因型诱导形成胚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基因型是影响菜心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第1天热激培养时用170 g/L高浓度蔗糖培养之后转换成含130 g/L蔗糖培养基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0.05 mg/L 6-BA+0.2 mg/L NAA能促进菜心小孢子诱导成胚;添加0.4 mg/L GA3可显著提高菜心小孢子胚芽诱导率和平均每胚出芽数。7个基因型材料均诱导出再生植株,植株诱导率为100%。  相似文献   

7.
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份本地主栽长茄品种为试材,对二倍体茄子游离小孢子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份材料可诱导出愈伤组织,‘黑金刚’长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3个/蕾;单核期小孢子是诱导愈伤组织最佳时期;4~6d蔗糖饥饿结合35℃高温预处理是小孢子脱分化的必要条件;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分3段进行,先以1.5 NLN培养基附加甘露醇90g/L、2,4-D 0.5 mg/L、NAA 0.2 mg/L、6-BA 0.2 mg/L 35℃暗培养4~6d,接着添加等体积60g/L蔗糖培养基25℃暗培养3d,再均分成2皿,每皿添加等量30g/L蔗糖的培养基,25℃暗培养5~10d肉眼可见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对40份芥蓝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胚状体诱导率差异显著,其中只有红脚黄花芥蓝×612、孤老种、黄花芥蓝、绿宝、香港中花芥蓝产生胚状体;日照时间为11~12 h的供试植株的胚状体诱导率是日照时间为5~6 h的3~7倍;采用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早期的小孢子进行胚状体诱导效果最佳,此时花蕾大小为3.0~4.5 mm;在32.5℃下高温预处理小孢子24 h诱导效果最佳,其他温度时间组合条件下胚状体诱导率降低65%~100%。  相似文献   

9.
为便于体外研究甘蓝型油菜的胚胎发育和种子油脂积累规律,以春油菜862的胚胎为材料,构建胚胎离体培养体系,通过综合比对基础培养基类型、蔗糖浓度、琼脂浓度,确定含蔗糖8%和琼脂0.6%的B5培养基作为胚胎离体培养和胚胎胚性生长的最佳体外培养体系,并用于研究种子油脂的积累和变化.在体系中分别加入甘蓝型油菜的角果皮和叶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0.
ZZ.  Chen 官梅 《作物研究》1998,12(4):34-35,37
该文比较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产生植株染色体加倍的三种方法;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再生植株,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胚和秋水仙碱处理离体小孢子。处理整株,有53%的处理植株结实,但植株生长迟缓,结实率下降。用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胚,植株加倍率为32%。秋水仙碱直接处理离体小孢子可使70%的植株整体加倍,同时还刺激了培养小孢子的胚胎发生,从而提高植株再生率。  相似文献   

11.
应用低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064与高含油量品系H105杂种F1花蕾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了两个种植地点的油菜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对长度在0.4cm~0.6cm,0.6cm~0.8cm以及0.8cm以上的胚分别培养,并比较了秋水仙碱悬浮处理离体小孢子、浸根和滴芽3种染色体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种植在西宁的材料小孢子产胚率比南京高,为8.6枚/皿;0.6cm~0.8cm大的胚转接到B5固体培养基,其成苗率高达48.53%;3种加倍处理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悬浮小孢子48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46.23%。本研究构建了含有123个株系的DH群体,可用于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分析。  相似文献   

12.
枇杷花药胚状体诱导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五星’枇杷花药为外植体,研究小孢子发育时期、低温处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胚状体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横径存在对应关系,横径为4.68~5.28 mm的枇杷花蕾处于单核靠边期,此时期的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25.05%;经4 ℃低温处理2 d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69.93%;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2,4-D 0.5 mg/L+6-BA 2.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22%;枇杷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最适培养基为MS+ZT 0.05 mg/L+NAA 0.01 mg/L+IBA 0.05 mg/L,胚状体诱导率为25.56%。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镜检花粉各发育时期及其与花蕾、花药形态的相关性,探讨了花生基因型、液体培养基及附加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花蕾纵径长为2.48~2.96mm,小孢子基本处于四分体时期;长度在3.26~4.16mm时,以单核期为主;5.38~9.9mm,为双核期。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取材诱导率最高,达9.38%。本实验所用的六个花生品种中,四粒红的单蕾产胚数最高,达到0.1个胚/蕾 (MS培养基) 和0.05个胚/蕾(NLN培养基);在附加4mg/L2,4-D,3mg/L6-BA和0.3mg/LNAA改良的MS液体培养基上且当小孢子密度为2.5×105个/mL时,花生品种四粒红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12.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粉胚状体的诱导频率,进行了花药接种前的低温处理和接种后的高温处理,试验采用了五种不同温度的分段培养,对比了变温处理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油菜花药培养,对变温处理的反应有差异;低、高温处理花药,对胚状体的类型有明显的影响;根据胚状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同可分为五类,它们的再生植株能力不同。变温处理可以提高甘蓝型油菜花粉胚状体诱导频率和正常胚比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花药和花粉培养的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的花药和花粉分别在固体、液体和液固双层培养基上进行单倍体诱导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培养效果优于花粉培养,其中以液固双层培养效果最好;在花粉培养中以液体浅层培养产生的胚状体最多.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花药培养体胚发生率低及植株再生频率低是制约其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瓶颈。以热研7-33-97品系花药为外植体,研究橡胶树花药体细胞胚发育过程并对其体细胞胚进行系统分类,同时改良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完整的体胚发育过程是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但有些心形胚不能进一步发育成鱼雷胚,在后继培养中会分化成畸形胚;体胚发生不具同步性,在鱼雷胚旁又长出次生胚。胶树花药体细胞胚共分9种类型,发现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产生连体胚现象,该类胚能正常发育成植株。不同胚状体培养条件对植株再生率的影响说明,暗培养诱导胚状体2个月后再转移至500 lx弱光照条件下培养10~15 d,然后再转移至出苗培养基培养,能够显著提高植株再生率。在诱导胚胎发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结果表明,稀土具有提高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率的效果,其中以添加1 mg/L稀土培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影响柑桔球形合子胚离体培养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柑桔球形合子胚不同发育期的分离培养、不同基本培养基及附加物、蔗糖浓度等因素对柑桔合子胚离体培养影响的研,结果表明:授粉后50d是柑桔合子胚离体培养的最适时期;Whiet基本培养基比MS基本培养基更适于柑桔球形合子胚离体培养。适当增加培养基的渗透压和添加水解乳蛋白,特别是袖子胚乳 ,可提高幼胚的诱导率,有利于柑桔球形胚的发育。比较适宜的蔗糖浓度为10%一 15%,水解乳蛋白浓度为400mg/L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种)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单倍体苗接种含70-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4-5d,植株染色体加倍率50%以上;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1-2g/L秋水仙碱液浸泡处理3-6h,加倍率50%以上,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加倍植株大多是可育花和不育花共生的嵌合体,每株产生的种子很少。分离的小孢子在含10-50mg/L秋水仙三的NLN培养基中处理48h后,接种无秋水仙碱NLN培养基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加倍率80%以上,全株的花均能自交结籽,嵌合植株很少。  相似文献   

19.
二步培养和AgNO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芽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浙双758”为材料,研究二步培养及添加AgNO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外植体先在含0.5-1.5 mg/L 2,4-D的MS培养基上 “预培养”3 d 或7 d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再转到含有3 mg/L BA和0.15mg/L NAA及添加或不添加2.5 mg/L AgNO3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结果表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再生率与2,4-D浓度、预培养时间和AgNO3密切相关;分化培养基中添加银离子可显著增加不定芽的再生频率;二步培养及添加AgNO3可使半子叶、完整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芽再生频率分别达到了96.1%,96.7%和96.7%。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高频胚诱导技术体系,以20个不同基因型白菜栽培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14个基因型产生了小孢子胚,不同基因型之间胚诱导率差异显著,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高频胚诱导技术体系的优化,胚诱导率明显提高,最优组合为盛花期取蕾;花瓣长与花药长比为0.5~0.75;4℃低温预处理1 d;150 g/L蔗糖的NLN培养基33℃高温热激2 d,重新离心更换130 g/L蔗糖的NLN培养;激素最优组合为6-BA0.1 mg/L、NAA 0.5 mg/L;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有利于胚的形成,最佳浓度为0.5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