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喷油泵的维护。喷油泵在维护中,需注意严格保持各零件的清洁度,柱塞偶件和出油阀偶件为精密件,必须成为使用,单件不得互换使用。当喷油泵生发故障或更换零件后,应进行重新调整,调整应在专门试验台上进行。第一缸预行程通过调整喷油泵第一缸预行程调整螺栓的调度,按各缸供油次序  相似文献   

2.
喷油泵工作质量好坏对柴油机影响非常大 ,喷油泵总成调试 ,技术要求高 ,调试参数多 ,本文简要介绍一些喷油泵在油泵试验台上的调试参数 ,以及缺乏技术资料的情况下 ,调试参数的确定方法。一、喷油泵供油量调试及计算供油量的调整 ,主要有额定转速和怠速供油量。在对供油量进行调试时 ,各缸供油量应均匀稳定 ,以保证柴油机平稳运转。1.喷油泵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αα =2× 各缸中最大供油量 -各缸中最小供油量各缸中最大供油量 +各缸中最小供油量× 10 0 %供油量不均匀度调整 ,以额定转速下的不均匀度最为重要 ,一般不大于 3% ;怠速供油量不均…  相似文献   

3.
对于非对称凸轮的喷油泵通常以供油预行程来衡量供油始点。所谓供油预行程就是指柱塞从下止点上升到柱塞顶平面刚好关闭进回油孔时,柱塞所上升的距离。而对于对称凸轮的喷油泵,一般供油始点用供油开始角来表示,即柱塞开始供油时,滚轮挺柱体中心线与凸轮对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就是供油开始角(小于90°)。喷油泵的供油时间对柴油机的输出功率、燃油消耗量、柴油机噪声、烟度和排气温度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喷油泵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检查,并按调试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Ⅱ型喷油泵凸轮型结构特点和柱塞运动规律的研究,在说明柱塞预行程与供油提前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了柱塞预行程对排放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指出了预行程(供油正时、供油速率)调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柴油车的供油正时,是指喷油泵正确的供油时间,常用供油提前角来表示。供油提前角,是指喷油泵第一缸柱塞开始供油时,该缸活塞距压缩终了上止点的曲轴转角。一般柴油机供油提前角为15°—25°,供油提前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一、供油正时的标记为了便于检查与调整供油提前角,一般柴油汽车在发动机和喷油泵上都有供油正时标记,它一般可分为三种:喷油泵的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标记;发动机供油提前角标记,它是第一缸活塞到达压缩行程上止点前供油提前角位置的标记;喷油泵与发动机传动齿轮的啮合标记,有传动齿轮配气正时…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车在各种工况下工作是通过高压油泵供给相应的油量来保证的,供油特性又是由调速器的调速特性来保证的。这样,调速器的调试就成为喷油泵总成调试中的关键。因为喷油泵的供油量受调速器直接控制,而只有当调速器的调速特性调整之后,喷油泵在各种工况下的齿杆行程才能确定,相应的供油量才能核准或最终确定。所以为了保证喷油泵调速器总成的调试质量和避免返工现象,首先应对调速器性能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供油量及不均匀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被称作“柴抽机心脏”的喷油泵,在试验台上调整供油量后装机使用,有时还出现功率不足、排气富黑烟、转速不稳的异常情况,主要是由于喷油泵调试的供油量与实际进缸的油量不相符或各缸不均匀引起的。一、喷油泵供油不均匀的原因1.喷油系调试时存在的供油不均匀喷油泵在试验台调试时,要求各缸在额定转速下的供油量不均匀度应小于3%。但实际调试过程中,由于试验台专用的喷油器和高压油管长度、形状、口径等不可能与原机使用的完全一致,再加上工人调试技术的差异,喷油泵装机使用后,实际喷人缸内的油量不均匀度往往大于3%.2.喷油泵调…  相似文献   

8.
喷油泵调试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按正确的维修工艺、调试方法对喷油泵进行维修、调试,使之达到应有的功能。主要包括喷油泵各缸供油开始位置的确定、供油量和供油均匀性的检验与调整、喷油泵总成密封性的检验、调速器特性的检验与调整、喷油泵附属件的检验与调整等。根据农机装配工艺及维修技术规范,柴油机在出厂前必须进行喷油泵调试,并在整个使用寿命周期中,定期开展喷油泵总成检修与调试,以恢复其原始标定的技术状态,从而满足发动机标定的功率、转速、扭矩以及耗油率等技术数据要求,确保其设计、制造的标定技术性能在生产运行中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一、喷油泵供油量不均匀产生的原因 1.喷油泵调试时存在的供油不均匀 喷油泵在油泵试验台上调试时,要求额定转速下各缸供油量的不均匀度应小于3%,但在调试过程中,由于油泵试验台专用喷油器和高压油管长度、形状、口径与原机使用的不尽相同,再加油泵维修调试人员的调试技术差异,因此喷油泵装机使用后,实际喷入柴油机气缸内的油量不均匀度往往大于3%,所以油泵装机后要进行再调整.  相似文献   

10.
由于喷油泵在试验台调试的供油量与实际喷入气缸内的油量不同,使喷油泵装机使用中会出现功率不足、油耗增加、排气冒黑烟、机温升高、发动机运转不稳等异常现象。因此,在喷油泵装机试车后,应及时就机进行供油量的再调整,以纠正上述误差。 首先按技术要求调好喷油泵的供油时刻,卸下排气岐管,让发动机怠速运转3~5分钟,用手触摸各缸排气口及喷油器,根据各缸温度初步判断其供油量,温度高说明  相似文献   

11.
喷油泵调速器总成是柴油机的心脏 ,柴油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油泵调速器总成的结构性能和调试质量。喷油泵调速器总成经组装或维修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调试 ,使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1 喷油泵调速器总成的特性1 .1 调速器的调速特性 调速特性是指喷油泵供油拉杆的位置随喷油泵凸轮轴转速而变化的规律。 (如图 1 )图中 AB段 -供油拉杆处于起动加浓位置 ,Sa为供油拉杆最大行程的位置。CD段 -柴油机低速超负荷工作区 ,Sb 为供油拉杆行程。DE段 -校正范围。校正范围的转速从 c到d。图中 2为校正行程。EF段 -额定负荷时供油拉…  相似文献   

12.
重点阐述了柴油机喷油泵循环供油量及各缸供油不均匀度试验台调试方法,并对调试出现的某一缸供油量达不到要求、装机后供油量不一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喷油泵是柴油机的心脏,其油量调试的准确度是机车能否正常作业的关键因素,广大机务人员对此十分重视.然而,在生产实际中常有这样的异常情况:尽管油泵工在试验台上按技术标准精心调好供油量,但装机使用后仍出现功率不足,排气冒黑烟和转速不稳等故障,其主要原因是喷油泵调试的供油量与实际喷火缸内的油量不待或各缸供油量不均匀而引起的.1.喷油泵供油量不均匀的原因巴(1)喷油泵调试时存在的供油不均匀:喷油泵在试验台调试时.要求额定转速下各缸供油量的不均匀度应小平3%,但调试过程中,由于试验台专用喷油器和高压油管长度、…  相似文献   

14.
一台旧东方红—75型拖拉机大修后发动机起动困难,多方调试喷油泵,无效,有时一、二缸工作,三、四缸不工作;有时三、四缸工作,一、二缸不工作,调整进、排气门间隙后也不见好转,初步分析为喷油泵调速器故障,但把喷油泵校正好后,发动机还是不能正常工作。这时估计是供油和配气滞后,导致发动  相似文献   

15.
P7100喷油泵主要特点 1.泵体与普通P型泵相同,采用整体式全封闭结构。2.分泵心距:35/38,缸数:4、6缸(国产泵)。3.油量调节机构由角型拉杆与油量控制套筒构成,拉杆全行程20.5m。4.供油预行程和供油间隔角用法兰套筒与泵体之间的垫片调整。5.柱塞套为锻造的整体法兰式柱塞套,采用整体吊篮安装形式,柱塞直径Ф12mm,Ф13mm。6.与普通P型泵相比,在中间  相似文献   

16.
喷油泵开始供给高压柴油时.曲轴距上死点的角度称为供油提前角。改变供油提前角一般有如下4种方法。1.改变套简抽孔至凸轮轴的距离,即通过改变喷油泵作至供油凸轮的区高来改变住塞上行程第一阶段的距离。套简油孔至凸轮轴距离愈长,柱塞上行程第一阶段(回油)愈长,封闭油孔应晚,而供油提前角愈小。195发动机供油提前角的调整即用此法。2.改变住寨与凸轮轮的距离。栓塞和凸轮之间装有长度可调的挺技,用调整整块或调整螺钉改变挺住的长度。改变住基上行程第一阶段的距志,挺住念长.杜塞与凸轮轴的臣寓意长.即栓塞的位置上移.因而可…  相似文献   

17.
推广运用喷油泵总成调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调试工作环境要求;从供油起始角的检查与调整、调速器调速特性的检查与调整、喷油泵供油量的检查与调整等几方面对喷油泵总成调试技术进行介绍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大都以柴油机作动力。作为柴油机心脏的喷油泵,对各缸供油量能否精确地达到设计要求,是确保机车正常运转和降低油耗的关键。然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喷油泵在试验台上已按规程调好了供油量,但装机使用后却出现功率不足,排气冒黑烟或运转不稳等故障,这说明喷油泵的调试供油量与实际喷人缸内的油量不符,致使各缸供油量的不均匀度超过技术标准的规定。1.各缸供油量不均匀的主要原因(1)在试验台上调试喷油泵,要求额定转速下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应小于3%。由于试验台专用喷油器及高压油管长度、口径、形状不可能与机车上使用…  相似文献   

19.
喷油泵供油提前角正确与否,对柴油机工作影响很大,通过实例介绍了喷油泵供油提前角的检查方法和调整方法,以提高喷油泵调试维修质量,提高柴油机功率,降低耗油量。  相似文献   

20.
喷油泵柱塞预行程的变化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油泵的凸轮、滚轮等零件磨损以及柱塞预行程变化,导致供油起始角,供油规律变化,影响柴油机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