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占用征收林地外业调查前期准备工作及在具体实施外业工作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为内业工作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地所有权勘界技术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集体林地所有权勘界技术,包括外业勘界、内业整理等,并分析了其注意事项,以期为稳定林地权属、提高勘界速度和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权信息管理是推进林地、林权流转的基础,是深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土地流转的基础性工作,利用空间数据源的地形图、航空图片底图和林权属性数据进行林地所有权边界权属的确认,并通过内业数据数字化处理,形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林权信息管理系统。从准备工作、现场勘界、制作边界确认汇集图、边界确认程序等环节总结出林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外业数据采集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东峡林场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森林抚育原则,并进行外业调查,确定幼林抚育方法以林地清理为重点,采取间伐、割灌2种措施,清除林地内的灌木和杂草,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佳林公司林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佳林公司森林资源外业综合调查成果的林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对各个小班立地指数与林地质量因子的调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佳林公司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的立地指数模型,旨在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遥感数据(RS)为年度监测的主要信息源,结合上一年度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成果及最新森林资源管理档案等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进行室内判读区划并借助GPS开展外业调查核实,形成本期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检测数据。同时,将本期数据与前期森林资源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了森林资源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规划调整、造林更新、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是导致镇雄县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仙居县集体林地所有权管理改革工作的实践,在2年多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就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内业整理、地形图电脑录入、地块面积求算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林权管理改革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林权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平板电脑外业数据采集系统,替代了传统外业调查利用纸质地形图勾绘的繁重复杂调查方式,实现了林业外业调查无纸化调查,实现数据、图形、实地三统一和数据存储,定位和面积测算数据更加精准,可随时随地进行数据查询与调阅。  相似文献   

9.
根据仙居县集体林地所有权管理改革工作的实践,在2年多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就集体林地外业勘界、内业整理、地形图电脑录入、地块面积求算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林权管理改革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林权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宝鸡市渭滨区为例,对异地造林和林地流转的外业调绘及内业整饰进行技术探讨,以期能对林业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以促进,对森林资源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闽楠人工林的经营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闽楠人工林经营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闽楠苛求立地,应选择Ⅰ、Ⅱ级立地的中下坡造林,闽楠适宜营造纯林,但应适时间伐,严格控制经营密度,20 a后经营密度不宜大于900株.hm-2。闽楠与杉木混交造林,种间关系难以调控,闽楠纯林比楠杉混交林中的闽楠生长好,若要营造混交林,应控制经营密度,杉木的混交比例不应大于30%。  相似文献   

12.
米伟  林伯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09-13010,13022
通过景观恢复措施,营造自然景观,解决深圳市下围岭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封场后人工化痕迹明显,与周边景观不协调的问题。该项目景观定位为常绿落叶混交景观林,以花海、色斑、丰富的季相变化为景观特色,将山体分为上、下部两块,分别营造道路原野型生态林景观区和城市背景型生态林景观区,形成"小群落大混交"和"大群落大混交"两种形式。综合考虑植物花期、色彩差异体现景观林的季相和色彩变化,大尺度营建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斑块,丰富林际线和季相景观,采用群落混交的方式配置植物,并利用生态挡渣坝、坡地覆土、土壤改良、绿化浇灌措施最终营造远、近景自然交融的景观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城市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减少农药施用对环境的污染,最好对城市林木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为主,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作好检疫、测报工作,采取生物、物理等相辅相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建伟  田庆久  郑光  陆应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12-1551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森林进行保护并对其估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热带森林进行分类,参照现有的热带森林各项生态价值指标对海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估算和评价。结果表明,以2000至2010年的保护期计算,生态系统服务效益产出投入比在2倍以上。海南省热带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直接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及保护产生的损失替换价值远远高于保护工程的投入,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项目。  相似文献   

15.
机器学习算法在森林生长收获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是森林经理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模型技术进行森林生长收获估计是森林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传统的统计模型如线性及非线性回归模型、混合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度量误差模型等统计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林木生长,但这些统计方法在应用时常常需满足一定的统计假设前提,诸如数据独立、正态分布和等方差等。由于森林生长数据的连续观测和层次性,上述假设通常难以满足。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学习算法为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具有对输入数据的分布形式没有假设前提、能够揭示数据中的隐含结构、预测结果好等优点,但在森林生长收获预估中的应用仍十分有限。文章对分类和回归树、多元自适应样条、bagging回归、增强回归树、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等方法在森林生长收获预估中的应用、软件及调参等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机器学习方法的优势和挑战,认为机器学习方法在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并和传统统计模型相结合成为生长收获模型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站仪和GIS技术的林业定位信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实践中利用电子全站仪采集树木坐标、树高、胸径等野外数据 ,并将树种作为一种属性自动记录 ,所有数据自动传输给计算机形成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方法 .将林木数字图与现有地形图进行叠加 ,既检验测树精度又提供现有地形图的变化情况 ,在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中提供树种、直径、树高、小班面积等信息 .由GIS进行信息处理及成果输出 ,实现信息的可视化 .通过对北京西四环外 5 87棵单株树木及 15个小班的实测并经现状地形图检核证明 ,由于全站仪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利用其采集测树信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7.
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森林防火本底数据库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在空间信息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等的支持下,提出基于MaDX和OpenGL为研究工具的森林防火三维本底数据库建立方法。该方法以OpenGL为技术基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数据和OpenGL的纹理映射机制在三维地形上融合遥感数据,实现各种信息的三维真实显示。以Mapinfo所建立的属性数据为基础,通过坐标转换,实现二维矢量地图同三维地形的任意点、面的联动。在此基础上利用MapX组件从二维地图上获取乡镇边界、乡村边界和小班边界等森林资源数据,并同三维地形有机融合,实现森林资源数提的三维显示,最后融合防火资源数据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实现了防火队和防火物资等数据的融合与操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义3S技术的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GPS进行森林基本控制测量,遥感资料进行森林资源样地的规划和设计,全站仪进行调查样地的测绘.全站仪自动测算树木的三维坐标、胸径、任意处直径、树高,采用数学模型计算森林的面积,材积和蓄积.利用数字成图软件CASS绘制树木分布图和森林资源分布图,通过专家系统和相关的GIS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城市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滹沱河流域山区段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05、2010年Landsat ETM影像和2015年Landsat OLI影像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数据,应用Logistic方法改进的CA-Markov模型对2020、202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整个研究区以草地为主,而且面积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41.31%下降至41.07%;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快且增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由1.33%增至1.84%后又降至1.64%;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而未利用地和水域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2)2020、2025年耕地面积较2010-2015年有持续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由0.01%上升到0.05%,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但速率下降,林地、草地面积继续减少,林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会出现小幅上升趋势。林业部门应加强对林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废弃工矿用地及村庄的整理复垦力度,补充耕地和林、草地数量,统筹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的综合治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货币计量中的价值论基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作者指出,森林资源的货币计量,既可以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核算其功能价值,也可以在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核算其效益价值.森林资源功能包括物质产品功能和环境服务功能,其价值构成统一为包括土地价值在内的社会平均营林成本,而不包括各种效益价值.否则会形成重复计算.森林资源效益包括物质产品效益和环境服务效益,前者的价值表现为木材等物质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后者的价值表现为森林环境功能被社会实际利用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及社会利益.土地资源价值不应核算在效益价值内,否则也会形成重复计算.没有被社会实际利用的森林资源功能不产生森林资源效益.森林资源的功能能否转化为效益,不仅取决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还取决于不同森林资源功能的市场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