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木质林产品利用历史悠久,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是维持农民生计和增收的重要手段。欧盟将发展非木质林产品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循环生物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文中介绍欧洲非木质林产品的发展概况和政策措施,分析其非木质林产品价值创新的典型案例,提出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发展的启示: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非木质林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协调好非木质林产品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加快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与流通;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林业产业与其他行业政策融合机制;四是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制度创新,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利比里亚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内战以及林业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林业开发缓慢,迫切需要外资介入以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模式,以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木材生产量远低于木材需求量,与利比里亚开展良好的林业合作将是缓解国内木材需求紧张局面的可行途径。文中介绍了利比里亚森林资源概况、林业法规、林业管理机构、林产品生产与贸易和林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利两国开展林业合作的领域和建议,以期为两国林业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强森林培育振兴东北老森工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于鹤  林进 《林业科学》2006,42(4):106-111
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既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战略基地.然而,50多年的开发建设,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林区森林资源利用过度,林区社会经济发展迟缓的不利局面.对东北国有林区进行实地调查,得出结论:该地区中、幼龄林资源雄厚,潜力很大.东北老森工基地的振兴,包含生态功能增强和林业产业振兴,将对东北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也是长久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森林培育,强化科学经营,是振兴的基础;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体制创新,是振兴的前提;构建新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振兴的关键;强化政策扶持,是振兴的保障.建议:抓紧推进政企分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将振兴东北老森工基地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落实各项措施;编制振兴东北老森工基地的总体规划,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振兴老森工基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森林资源监管等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正>国有林场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周边群众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国有林场林产品,发展特色林果,开发林业食品,开发林业旅游,开发生物能源,以满足人民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需求。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和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产业,在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道路上探索更多好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辽宁:林业产业蓬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下发以后,辽宁省各地掀起了林业产业大发展的热潮。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全省林业产业呈现了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高效商品用材林、名特优经济林、种苗花卉、林下中药材、食用菌与山野菜为主的森林食品、林产品加工业、野生动物驯养及森林旅游等八大主导产业为主体的林业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一、林业经济总量呈现快速扩张态势进入“十五”以来,辽宁省林业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林业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6.
利比里亚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内战以及林业管理水平差等原因,林业开发缓慢,迫切需要外资介入增大发展动力,改善发展模式,以达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木材生产量远低于木材需求量,与利比里亚开展良好的林业合作将是缓解国内木材需求紧张的可行途径。文中介绍了利比里亚森林资源概况、林业法规、林业管理机构、林产品生产与贸易和林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利两国开展林业合作的领域和建议,以期为两国林业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洪帆 《国际木业》2009,39(11):1-1
《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终于由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对林业产业来说,这是振奋人心的大事。根据规划,到2012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2.26万亿元,林产品国际贸易总量将达900亿美元以上。笔者相信,有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林业产业必将渡过难关、步入又好又快发展新阶段,实现由林业产业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琦 《新疆林业》2005,(3):18-18
1.林板、林浆纸产业链。大力发展商品用材林,积极稳妥地推进以速生用材林为原料的林板、林浆纸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以伊犁莱客盛、华蓝、伊马、泰源木业、霍城县斯丽玛、华盛、龙达木业等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参与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后备资源,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和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商品用材林,种树致富。解决加工企业的原料,延长林业产业链,实现木材多次增值。  相似文献   

9.
新疆林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要依靠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资源优势,把非木材产品的开发利用作为新疆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基础产业来抓。加快野生蔬菜、观赏乔灌木和宿根花卉等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利用,使其成为新疆林业的先导产业和新的优势产业,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吉山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253-255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非木材林产品种类较为丰富,经济价值十分可现.通过对非木材林产品种类、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论述了非木材林产品的开发利用对加快全省林业两大体系建设,进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及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木材储备基地及其多功能森林经营建设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被列入我国“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以应对我国木材自产不足、外供不济的安全保障问题,但面临速生丰产林用地有限、社会对森林综合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低下等因素制约。文中在分析木材储备的特征及其森林经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以林分状态存在的活立木储备是低成本、环境友好型、有战略意义的木材储备,而且木材储备基地是一种以物质生产功能为主导的多功能用材林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建设有生命活力和结构稳定的用材林生态系统来实现有经济效益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多功能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商品材是指市场流通的木质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重新认识商品材产业,研究商品材内涵和外延,是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中从商品材的基本概念出发,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商品材体系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商品材在分类、用途、仓...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及国家对林业建设的要求 ,笔者结合多年林业工作的实践 ,对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提出 10点建议 :1.林业生态建设应实行生态区域管理 ;2 .实行林业及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 ;3.“天保”工程应实现三个目标 ;4 .促进人工林天然化 ;5 .实现商品用材林良种化和丰产化 ;6 .积极发展数字林业 ;7.林产工业的三大发展方向 ;8.开发林区生态产业 ;9.加强制度创新 ;10 .把握住“六大工程”建设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之一, 面对林业生产衰退和地震灾害, 通过林业政策调整实现了木材供需改善和林业产业体系改造, 因此研究日本林业生产现状和政策走向对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介绍了日本林业产业总体发展态势, 重点分析了原木生产情况以及锯材、胶合板、人造板等木材加工企业情况, 概述了日本木材供给需求变化和木材进出口变化以及应对这些变化的最新林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特别是林业需求促进政策的新变化和新内容, 并借鉴日本经验提出了促进中国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森林资源与木材生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俄罗斯森林资源与木材生产发展状况, 探讨了俄罗斯森林资源的特点, 总结了俄罗斯木材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俄罗斯林产品的品种和产量走势, 分析了俄罗斯森工行业和木材生产的发展机遇, 展望了中俄森林资源合作开发与林产品贸易和林业双边合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国家林业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对大面积森林构成的严重危胁和对分散的私有林无法进行现代化经营。此外,尚有财政危机和某些国家的林产品过度依赖进口等问题。在90年代,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发达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是,保护和改造现有林,通过实施分类经营战略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兼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私有林的发展,进一步调整林产品结构和大力发展木材培育业。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decade ownership of the corporate forestry sector in the USA has undergone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 Corporate consolidation, separation of processing capacity ownership from timberland ownership, and disinvestment from timberland ownership altogether have occurred rapidly and on a global scale. Vertically-integrated forest products companies, once the standard model for publically-traded corporations, have all but disappeared. A new class of timberland investors now dominates the timberland estate. These new owners can be viewed as the most recent manifestation of capital from the core seeking rent in the distant periphery. While in this respect they resemble their industrial forestry predecessors, they differ markedly with regard to landholding objectives, time horizons, management capaciti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is transformation has created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other forest owners and for rural communities. Many timber processing mills have closed, restricting markets for smallholder wood. While much former industrial timberland remains in industrial-style timber management, some has been subdivided for ‘highest and best use,’ and conservation buyers have assumed control of a few large blocks. Further fragmentation of the industrial forest estate is anticipated, presenting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small-scale forest owners and rural communitie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ynamics of forest ownership restructuring, posits alternative future scenarios for small-scale forestry, and points to potentially useful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木材市场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国木材市场供需和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建议发展木结构房屋和铁路杨木枕木等以人工林为主要原料的木材制品,改变消费观念,促进人造板工业发展,调整人造板消费结构,扩大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以木材工业的发展促进林业的发展。提出扩大非公有制人工林发展,大力进口俄罗斯木材和新西兰木材,以弥补国产木材不足。并建议适当减少热带阔叶木材进口,以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实施我国国家竹材储备战略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施国家储备材和储备林制度是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子种类与竹林面积均居世界首位,竹材长期以来对维持木材供给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竹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被纳入国家储备材或国家储备林计划进行管理。文中在分析我国木材安全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实施国家竹材储备战略计划的重要意义与保障措施,提出建设竹材储备国家体系,制定长期国家规划,对每年成熟的竹材当年采伐、合理利用、及时储备,对于充分发挥竹资源潜力、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