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LSN02和LLGJ04菌株对烟草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黑胫病和烟草青枯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土传病害,主要危害烟草的根部和茎杆,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探讨了烟草内生菌LSN02菌株和烟草根际细菌LLGJ04菌株单独灌根处理和与有机肥混施对烟草土传病害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生防菌灌根处理防治烟草土传病害的效果明显优于与有机肥混施处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菜粕有机肥筛选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NA)和RC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青枯菌拮抗菌株,并于温室条件下测定拮抗菌与RC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NA分离的菌株中NA-5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29.0 mm),但在RC平板上抑菌能力微弱;而用RC分离的菌株RC-14在RC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较大(24.0mm).施用NA-5和RC-14与RC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OF5和BOF14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拮抗菌,BOF14的生防效率达75.9%,显著高于BOF5.BOF14处理根际青枯菌的数量比BOF5低1个数量级.通过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RC-14菌株为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结论]菌株RC-14可能通过利用RC中营养物质产生大量拮抗物质进而抑制番茄根际青枯菌的生长,降低了青枯病发病率.目前尚无Geobacillus sp.菌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报道,说明基于营养载体的筛菌思路可以获得新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烟草根际病原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由拮抗菌经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2个青枯病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田间烟草青枯病害防控试验,2个田块的处理相同,分别为常规施用无机肥处理(CK)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OF),2个田块分别标记为CK1、BOF1和CK2、BOF2。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烟叶产量,探究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变化,并用Biolog-ECO板研究不同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BOF1和BOF2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分别达到68.1%和70.5%,烟叶产量分别提高8.9%和10.8%,产值分别提高24.9%和25.9%;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青枯菌的数量,在移栽后40、60和80 d BOF处理的青枯菌数量均比CK处理少1个数量级;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大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通过减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和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参内生菌B69菌株在人参根、茎、叶及其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规律,以及B69菌株对人参根腐病的防效,以期为新型人参根腐病生防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筛选出最佳标记菌株;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测定自然土与无菌土处理下B69菌株在人参植株内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标记菌株与未标记菌株在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等方面无显著差异;B69菌株能够高效定殖在人参根部;B69菌株对人参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处理后的病情指数为25.41,对根腐病的相对防效为58.56%。说明B69菌株是有防治人参根腐病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5.
利用木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丹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的田间发病株率平均为10%~30%,严重影响到丹参的产量和品质。采集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根际土样进行分离,获得对腐皮镰刀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桔绿木霉T56等一批菌株。田间试验表明,T23、T5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2 3%和55 7%,与多菌灵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菌株15对土传病害的拮抗效果,以甜瓜根腐病和西瓜枯萎病为靶标病害,研究菌株15对其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菌株15在室内能抑制甜瓜根腐病和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室外对这2种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控效果;灌菌次数越多,防效越好,最高防效分别达41.2%和42.3%。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和平板培养及DGGE技术研究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BIO)对甜瓜土传枯萎病防治效果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使甜瓜生物量和防病率明显增高。在挂果期,含Bacillus subtilis Y-IV1的BIO1与含Trichoderma harzianum SQR-T37的BIO2混合施用处理的甜瓜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139%、287%,防病率达到了90.9%;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相对于对照明显增多,而真菌和病原菌的数量显著减少。BIO1与BIO2混合施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最显著。结论:使用混合型生物有机肥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明显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对连作病害土壤的修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田试验的4个处理中,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3和处理4对青枯病发病率降低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1.9%和25.0%,烟叶产量提高5.7%和5.3%,上中等烟比例提高2.3%和2.6%.施用生物有机肥后,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218.5%,种类比较单一.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烟田土壤的生态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提高烤烟品质.  相似文献   

9.
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定殖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筛选、定殖和防效评价,为开发高效、稳定、持久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健康花椒根际土中的芽孢杆菌,利用点菌法和打孔法2次筛选拮抗效果最佳的芽孢杆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对1年生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用链霉素标记拮抗芽孢杆菌,并检测该菌在花椒根际及根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此为基础,运用灌根法对花椒根腐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在分离获得的20株芽孢杆菌中,编号为B3的菌株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6.0mm,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活性,初步确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B3菌株发酵液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B3发酵液原液至稀释200倍以下防治效果显著。定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病原菌存在与否,抗300μg/mL链霉素的突变菌株均能在根际土壤和根内定殖,但根际土菌量大于根内,且早于根内达到峰值,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量下降并维持稳定。田间试验中,突变菌株B3无论预防还是治疗试验,均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并优于原始菌株和化学农药双效灵。【结论】菌株B3能在花椒根际和根内很好地定殖、排挤病原物,具有对花椒根腐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EM-9在作物根际的定植规律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然转化法对SEM-9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在作物根际土壤、根表面及根系内组织的定植情况;并以土传病害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初步分析SEM-9菌株处理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株SEM-9-pGFP22。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SEM-9-pGFP22重组菌株可以在根际土壤和根表面定植,但是无法在根内组织或细胞内定植。SEM-9菌液处理显著降低了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病率,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微生物的多样性。【结论】成功建立了SEM-9菌株的GFP标记方法,明确了该菌株的根际定植规律及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开发替代型微生物肥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废弃资源的再利用研究可替代的新型生物燃料——丁醇的发酵培养基。[方法]对菌株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GMCC 1.0134进行紫外诱变和磁场与Fe~(2+)共同诱变,获得1株丁醇产量高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UM-80,采用不同的废弃原料考察该突变菌株的发酵性能,并筛选出合适的性价比高的培养基。[结果]突变株UM-80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9.04、17.95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5.12%、4.12%。单独的蕨根是较好的丁醇发酵原料,当蕨根醪质量分数为15%时发酵液中丁醇浓度最高为5.50 g/L。当高山被孢霉与蕨根共同发酵时发酵液中丁醇最高产量为6.50 g/L。[结论]蕨根与高山被孢霉的复合培养基是较好的生物丁醇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及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拮抗菌复配菌剂添加至有机肥制成生物有机肥,施于烟田,分别在烟株不同生长时期采集根际土壤进行可培养微生物测定及16 S/18 S rDNA基因测序,探究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其对青枯病发病率、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组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达到了38.2%,烟叶产量提高8.6%。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旺长期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处理组中的丰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2.1%, 48.7%,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分别增加了55.3%,54.6%,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大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改善烟株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区系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群落丰富度,对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旺长期为烟株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群落结构及有益菌上的显著差异可能会影响青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三七连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三七土传病害根腐病日益突出的问题,探讨三七根际土壤和根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组成及代谢活性与根腐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连作3年三七和连作4年三七的健康植株和感病植株根际土壤进行Biolog ECO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对三七根际土和根组织采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根据细菌16S r DNA序列和真菌ITS区序列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Blast同源比对及其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健康植株组与感病植株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植株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理活性高于感病植株组;从根际土壤中培养出172株菌株,其中,健康植株组土壤以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节杆菌(Arthrobacter)等为优势菌群;感病植株组土壤以黄杆菌(Flavobacterium)、毛霉菌(Mucor)和镰刀菌(Fusarium)等为优势菌群;从根组织中分离出121株菌株,其中,健康植株根部以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感病植株根部以镰刀菌(Fusarium)、拉恩氏菌(Rahnella)、欧文氏菌(Erwinia)等为优势菌群。【结论】三七土传病害根腐病的发生与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代谢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为从微生态角度改善三七土壤健康状况及控制三七根腐病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防菌的菌种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生防菌的生物防治作用机制,概述了生防微生物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展望.目前,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机制是利用生物有机肥防控土传病害中的研究热点.生防菌在生物有机肥中的应用,将有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植物土传病害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治植物土传病害,通过对峙培养法,从中药材根腐病重病田块的健康植株根际土样以及烟田土样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共分离到10株细菌,它们对植物土传病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以DY-7菌株液体培养产生的抗菌物质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何首乌根腐病菌的抑制率达96.14%,该抗菌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酸稳定性。通过对DY-7菌株培养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6.
根结线虫病是一种重要的烟草土传病害,在局部烟区发生严重,造成过巨大经济损失.采集受根结线虫危害的植烟区土壤,分离出线虫后,利用已有菌种库资源,通过室内菌株发酵液灭杀线虫活性试验,筛选出了4株具有防治根结线虫的生防菌株,菌株发酵液原液室内杀线效果良好,均达到80%以上,随着稀释倍数增加灭杀活性不断降低,320倍时灭杀活性完全丧失.将筛选出的功能菌与腐熟的万寿菊秸秆有机肥复配后形成功能型生物有机肥,在植烟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验证其功能,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型生物有机肥后,能够促进烟株的早生快发,在后期能够促进叶片开片,改善烤烟农艺性状,但根结线虫危害情况并无改善,说明在根结线虫危害极为严重的地块,生防功能有机肥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土传病害在阜阳市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土壤处理防控作物土传病害开展试验示范,以期有效防控小麦、大豆、西瓜、生姜等作物土传病害。结果表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对小麦、大豆、西瓜、生姜等作物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效,且在试验剂量内对作物安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37.5~45.0 kg/hm~2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大豆根腐病、西瓜枯萎病、西瓜蔓枯病、姜瘟病和姜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5.7%、64.4%、70.4%、90.0%、80.0%、100.0%和1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获得对人参土传病害具较好防治作用的生防菌株。[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从患病人参根际土中分离筛选生防菌,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鉴定。[结果]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指示菌株,从黑龙江铁力农场患病人参根际土中筛选获得2株具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B59和X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2株生防菌对8种不同真菌的抑菌率平均达90%以上,初步研究表明B59和X1菌株可分泌抗菌活性物质。[结论]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59和X1菌株对人参土传病原菌具较强的拮抗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生物有机肥在黄瓜基质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有机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根际生长环境,增强根系活力,抑制根系病害发生的作用.在无土栽培中,由于所用栽培基质缺乏土壤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环境,并且在连续多年种植过程中其土传病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生物有机肥对大豆红冠腐病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大豆红冠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其蔓延已经影响到大豆产业的正常发展.将腐熟的有机肥与3种生防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结合,制备成生物有机肥,并通过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上述生物有机肥对大豆红冠腐病的防效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红冠腐病的发生,在CPC处理的防效指定为0时,生物有机肥的两个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4.74%和81.30%,远远高于普通有机肥处理的防效(24.24%).在有效养分相同的情况下,BOF处理的大豆株高、鲜重、干重和主茎节数均高于OF处理,达到显著水平,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以后,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和普通有机肥的处理,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改善土壤质量和肥力状况,具有防病促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