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聚合多个抗大斑病基因的玉米品种,以自选系旅958和外引系AM293为亲本,构建了1个包括248份F2∶3家系的分离群体,通过对作图群体人工接种大斑病菌叶片残体,同时利用SSR分子标记通过毛细管电泳绘制作图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玉米大斑病的抗性基因进行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到4个玉米大斑病抗性QTL,分别位于1、2和8号染色体,其中3个QTL与前人定位的结果一致。位于第一连锁群中的qRNCLB-1-1,在2015年和2016年试验中均被检测到,平均解释表型变异达到35.91%。第八连锁群中检测到的qRNCLB-8-1和qRNCLB-8-2,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9.06%和8.67%。第二连锁群中检测到1个新的QTL位点qRNCLB-2-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49%。 相似文献
2.
利用优良抗病自交系K 22为供体亲本,感病自交系B 73为轮回亲本,构建了含有90个家系的BC_2F_4群体,用于玉米灰斑病抗性遗传分析。2016年和2017年对群体灰斑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合KASP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抗病QTL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个环境中共鉴定了3个抗病位点QTL,分别位于第1(bin1.09),2(bin2.04)和7(bin7.04)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QTL有较大的效应值,其加性效应为0.34,可以解释抗性10.2%的表型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o17和黄早四为亲本,构建了包含239份F9代重组自交系的分离群体,并用103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了玉米基因组1455.4 cM,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4.1 cM。通过人工接种分析了亲本及R IL群体对大斑病菌的抗性表现,并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性QTL进行了作图分析,结果在玉米第2染色体定位了3个与标记Bn lg1520、Um c1635和Bn lg125连锁的QTL,可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13.89%、19.33%和14.36%;另外还在第8染色体上定位了相邻的与标记Um c1327和Bn-lg2235紧密连锁的2个QTL,可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9.33%和7.62%。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为了筛选抗大斑病种质资源,为选育抗病玉米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2018—2019年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2种方法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大斑病抗性鉴定,以最高级别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5份(23.44%),抗病自交系14份(21.88%),中抗材料21份(32.81%);自选的41份自交系中80.49%为抗性材料;所有材料中,中抗材料所占比例最大.[结论]气候和品种是影响大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只有经过更严格的筛选,才能选育抗大斑病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玉米慢大斑病性的潜育期,病斑大小,穗3叶病斑面积/穗3叶叶面积,单株粒重和病害发展速率5个组分间高度相关(r=0.8082-0.9741),可作为衡量其抗性的有效组份。供试的10个品种可划分为三类:4003×5003,材61-3323×中黄64为抗大斑品种:292×3732,多黄22×综系78,67×4003,32×200为感大斑品种。 相似文献
9.
关振峰 《新农村(黑龙江)》2013,(10):164-164
玉米大斑病中文学名:大斑凸脐蠕孢。拉丁学名: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又叫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属半知茵亚门真菌。是我国稻区的常见病。植株发病后叶片干枯,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下降,干物质累积降低。病情严重时全株提早枯死,轻者生长衰弱,籽粒秕小.影响产量的提高,品质也会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玉米大斑病流行因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流行因素与防治对策王洪英,魏联善(新沂市植保站221400)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在我市逐年加重,1993年在夏玉米上造成大面积流行危害,总计发病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99.4%,致使减产严重。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初步明确了它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忻定盆地玉米大斑病发生为害特症、发生规律简要叙述的基础上,结合忻州农业生产的实际,对症下药地提出了从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推广抗耐病品种、精耕细作、合理密植、适期防治等方面科学规划,及早动手,努力控制病害流行的10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桦川县是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域较大的县份之一,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达到了70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35%。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过程中,各种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玉米大斑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不仅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还会影响玉米品质,更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农民收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如何加以科学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获得高产增收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此加以浅析,仅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大国,玉米产量也是位居高位,玉米作为当前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文章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玉米大斑病展开有效探讨,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希望可以有效减少玉米大斑病带来的危害,推动玉米等粮食作物健康生长,实现对玉米的高产量与高质量种植发展,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