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光  丁玉超 《世界农业》2021,(3):120-130
产业空间集聚外部性形成的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在给集聚区内企业带来递增规模报酬的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会影响邻近区域产业的增长。论文基于湖北省101个县(市、区)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Moran指数和LISA图都表明两种外部化经济在湖北省县域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本地以及相邻县域产业增长影响显著;地方化经济对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0.287),除本地直接效应外(-0.286),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0.001)也强化了这种负向关系;与之相对,本地城市化经济显著地促进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749),相邻县域也存在正向溢出效应(0.002),两种效应共同促进了县域产业增长(0.752);表征Porter外部性的变量显著为负,意味着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对县域产业产生负向影响;此外,企业资本投入、政府产业政策与市场潜能等因素也都显著地促进县域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后,通过采用不同的权重矩阵以及变换核心解释变量,证明了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曾光  聂鑫  路宇  李菲 《世界农业》2022,(9):76-87
本文基于中国317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法对企业和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引入就业市场潜能指标控制城市规模,实证检验地方经济结构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结果显示:采用从业人数滞后项、地理中心度以及地面平均坡度等工具变量,对就业市场潜能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模型能够有效识别集聚外部性的不同来源和强度,避免了传统方法对产业集聚效应的高估。地方经济结构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同类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外部性,通过知识溢出等微观机制显著地促进城市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之相反,多样化和竞争外部性,则由于存在“拥挤效应”和过度竞争,阻碍城市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品牌与流通一体化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在厘清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一体化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的基础上,综合选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据并匹配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门槛模型,分品牌、分区域系统揭示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与农业经济增长差异呈现趋同关系。农产品品牌、流通一体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农产品品牌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更大。从细分农产品品牌来看,与“地理标志商标”相比,“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产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更大。流通一体化对于农产品品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跨过更高的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具有非线性递增现象;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流通一体化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随着流通一体化程度迈过更高门槛,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递增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同时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流通体系建设的协同性,以品牌现代化和流通体系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31-132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得出,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出口和规模经济是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化水平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水平提高4.26个单位;其次是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每增加一个单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水平提高1.1个单位;出口和规模经济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水平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产品交易费用、交通条件、外商直接投资和研发支出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水平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一定的集聚现象,但是集聚水平并不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2012年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都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产出增长的重要因素,FDI对农产品加工业内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HS92六位编码数据,基于Melitz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分析框架,采用H-K测度方法对中俄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中俄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能够显著促进中俄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的增长,贸易成本对扩展边际的负影响更大,加入WTO能够显著促进中俄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的增长,在面对经济危机冲击时扩展边际具有"减震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中俄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湖南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HNUGE),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节能环保等角度,比较分析了湖南省承接四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期影响。结论表明:从经济增长目标出发,湖南省现阶段应结合优势产业承接工程机械业、结合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农产品加工业、结合劳动力优势承接纺织服装业;但从“两型社会”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湖南省应首先重点承接信息知识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承接信息知识产业转移将有效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发展,而承接农产品加工业将有效促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对环境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42-143
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两种方法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水平进行测度,实证分析得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一定的产业集群现象,但处于低度集群水平,近五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水平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研究成果对于充分认识现阶段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所处的发展阶段,进一步采取措施推进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1999—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平稳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农民收入的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具体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每增加1%,则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应会增加0.47%;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影响农民人均收入,而农民人均收入对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影响不大。最后,提出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能力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农产品加工园区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有效集聚资源,完善产业基础支撑条件,提高生产要素综合统筹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主,上下游产业配套的链式集群,对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质量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园区的聚集与辐射效应,还能有力推动城市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发展现状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都把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作为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资金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国强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159-160,167
根据河南省1992~2008年的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4—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林业产业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林业产业集聚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集聚度和区位商指标对广东2001-2008年间21个主要城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地区专业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广东农副食品加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农副食品加工业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广东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地区专业化与该产业的发展呈正相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产业间外部性对该产业的初始规模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8-2017年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使用二元边际分解的方法,从农产品整体层面、分类别层面对中国-新西兰不同阶段双边农产品出口增长进行二元边际变化及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新西兰双边农产品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多数时期大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集约边际;对比两国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分解及贡献率发现,中国对新西兰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大于新西兰对中国同期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大于中国对新西兰同期出口增长集约边际,中国加入WTO及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的建立使两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贡献率均有提升,但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依旧为集约边际。由此提出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扩大中新两国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层面出发,以城市创新活动参与主体角度构建集聚效应指标体系,建立双对数函数集聚效应模型研究城市创新集聚效应。通过测算2003年—2015年南京创新要素集聚度指数,对南京市创新集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人员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集聚对南京创新集聚效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针对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1—2015年的中韩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变化趋势,对中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分类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并对二元边际的贡献度进行了探究。实证表明:扩展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市场增长有主要贡献。其中水产品、谷物类产品在同种类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传统优势,新增园艺品种出口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韩国贡献重大,畜产品出口额的增长和新出口品种的增加均带动其在韩国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畜产品在传统出口品种上出口潜力有待挖掘。基于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扩大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7.
中日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其中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本文利用1995—2014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数据,分析了中国输日农产品的二元边际,发现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由扩展边际拉动。本文也采用VAR模型探究了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对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日本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对集约边际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扩展边际具有负向影响;日本经济自由度的提高对扩展边际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但对集约边际具有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扩大中国输日农产品规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肖欠欠  徐忠  李科勤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5):126-130,135
农产品加工业是外商直接投资(FD1)进入农业产业后偏好较高的领域.对于FD1进入的不同形式及其影响进行研究直接关系到引资政策导向和外资利用效果.本文选取农产品加工业中11个次级产业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采用截面个体加权法实证分析不同形式FDI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国内投资及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FDI对整个产业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外商合资FDI对国内投资和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外商独资FDI对国内投资有轻微的挤入效应.因此,引入外资要注重技术质量,强调外资与农业产业链的关联度,引导农户参与,内外资一视同仁,强调竞争中性.  相似文献   

19.
以Romer模型为基础,通过构造一个两区域模型,研究了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了实行经济一体化后每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率均能得到显著提高.并阐明了经济一体化促进各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规模效应,即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区域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市场规模得到扩大而获得的规模收益;二是技术扩散效应,即经济一体化使得创意和专利技术可以在各区域间自由流动,使各区域研究开发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产出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高投入低效率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则成为关键所在。通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江苏省1997—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增长率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发现产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总产出的增长率中全要素生产率做出的贡献较大。在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发展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扩大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