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14日,由FAO、挪威、巴西、世界粮食银行以及意大利联合主办的"粮食的获取、恢复与再分配的对话:拓展粮食供应和减少粮食浪费的行动"会议在FAO总部召开。会议认为不同的利益攸关方在促进食物恢复、再分配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广泛的倡议行动,并且在粮食浪费与损耗领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这些倡议行动包括将家庭农场与本地社区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以降低食物损耗。2015年6月,G20食物与营养发展工作组通过了一项"G20粮食安全和营养框架行动方案","在  相似文献   

2.
食物浪费问题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日本作为中国的邻邦,其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的政策措施对我国反对食物浪费行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日本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的食物浪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日本对减少食物浪费基本方针和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逐步调整与推进,以及针对社会公共团体、个人消费和不同经营主体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结合我国现阶段的食物浪费现状提出了启示: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我国国情和民情的减少食物浪费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节粮爱粮的社会氛围;采取促进多部门联合行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和逐步推进等行动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在粮食产量剧增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粮食仓储量,但是在用粮和储粮过程中的粮食损耗导致大量的粮食被白白浪费掉。因此,降低粮食损耗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的重要环节。从生活浪费、过程损耗、人为因素、意外消耗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和宣传引导,能够有效控制粮食损耗的程度、数量和比例,最大化减少粮食的不必要浪费,确保我国国民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家粮食局将在粮食消费、流通、立法等多个领域采取措施,改变落后的粮食收储方式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共同行动的节粮减损机制,大幅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提高粮油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今年将深入开展全社会节粮减损宣传教育活动和消费领域节粮行动,围绕节粮减损、反对浪费的主题,组织好"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  相似文献   

5.
<正>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Food losses and waste)成为近年来一些区域或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其中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对此问题更为关注。2014年4月2~3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召开的FAO欧洲区域大会上,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成为来自欧洲及中亚地区国家农业部部长们谈论的重要话题,他们对社会上不必要的食物浪费行为给予谴责,呼吁采取必要措施对其加以遏制。FAO为本次会议提供的一份文件指出,整个食物链各环节都存在着食物损耗与浪费问题,其对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及各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粮食面积、稳粮食产量,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也要注重解决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浪费现象,要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本文基于粮食增产和减损两个视角,系统探讨保障国内粮食稳产增产、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现实情境和主要挑战,针对性提出协同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和节约减损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和我国国情农情,国内粮食生产端呈现为粮食稳产增产面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技术突破难度增大、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弱化、粮食政策囿于国际规则束缚等难题;粮食消费端则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损耗多、食物浪费治理难等问题。据此建议,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增产和减损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国内粮食产能基础,多措并举调动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两个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倡导节约、营养、健康和平衡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正>“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所致的贺信中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作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的首要手段。为了节粮减损,我国已经从法治、技术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在粮食全链条开展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8.
减少粮食损耗与浪费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全球粮食及食物损耗与浪费问题十分严重,际机构对此高度关注,积极推动相关治理工作.中国粮食损耗不仅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也恶化了粮食不安全状况.FAO等国与浪费也十分惊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9.
减少食物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而准确评估食物浪费水平,分析其特点是政府制定减少食物浪费相关措施的前提条件。本文基于中国28个省(区、市)1479户农村家庭调查,评估中国农村家庭食物浪费水平,从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两方面分析中国农村家庭食物浪费的特点,探讨食物浪费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食物浪费比例为2.70%,且呈现从早到晚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各食物类别中,主食浪费相对较多,肉类浪费相对较少,其中面制品浪费比例为2.54%,米制品为3.60%,猪肉为1.47%,牛羊肉仅为0.75%。各地区农村家庭食物浪费存在显著差异,东南沿海地区浪费相对严重,浪费比例为3.21%。并且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对农村家庭食物浪费的影响有明显地区差异,如北部地区的面制品、南部地区的米制品和水产品的浪费均相对较高。农村家庭食物浪费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明显,每年因农村家庭食物浪费造成的浪费总量和现金损失分为312.36万t和180.41亿元,产生碳足迹和水足迹分别为975.17万t CO_(2)和61.08亿m^(3)水资源。因此,本文提出加强节约减损宣传、改善储藏条件、倡导健康饮食文化和建立完善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始终对粮食安全给予高度重视,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七连丰"的佳绩。增产固然重要,但减损仍不容忽视。当前,中国节粮减损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资源环境效应,能够缓解粮食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能够为本国及全球的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粮食损失更多发生于供应链的早期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三大主粮的产后损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收获特征因素、生产特征因素、机械类因素、农户特征因素对粮食损失有着重要影响;粮食浪费发生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消费环节尤为突出,中国的粮食浪费数量约占全球粮食浪费总量的10%,消费者个人及家庭特征是影响粮食浪费行为与浪费强度的重要因素。构建系统高效的集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助于减少粮食损失;政府、社会、消费者等多主体协同发挥作用有助于减少粮食浪费。未来,应对粮食产后损失监测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的建设、食物浪费及其对资源环境影响、建立新型粮食风险防范体系等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减少食物损耗已成为各国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损耗的准确识别是减少食物损耗的首要条件。结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综述了食物损耗的定义及现状,探讨了实物损耗、价值损耗、营养损耗、资源损耗等4种食物损耗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分环节总结了中国食物损耗发生的主要原因,阐明了不同环节食物损耗产生的差异。最后,从统一食物损耗评价标准、加强与国际机构及发达国家合作、开展食物损耗供应链环节实地调研、加强可控损耗和不可控损耗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食物损耗识别和减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川 《世界农业》2022,(12):24-33
食物浪费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落实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解决食物浪费问题的关键是要鼓励和推进食物供应链所对应的市场主体共同合作,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的社会共治原则。依法有效推进食物节约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立法与制度支撑,这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欧盟及成员国以社会共同协作为原则,以政策、立法与制度建设为支撑,通过制定有关政策与法律建立起了食物处理等级制度和食物捐赠制度,统一了食物浪费测量方法并成立了食物供应链联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反食物浪费体系。本文在梳理欧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反粮食浪费行动的4个建议:以社会共治为原则,构建反食物浪费法律体系;继续促进制度建设,构建高效合理的反食物浪费机制;鼓励设立反食物浪费协作组织,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创新;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反食物浪费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缓解餐饮食物浪费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议题。国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展开有关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行为干预的研究,提出系列干预对策对中国开展食物浪费治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食物浪费现状和影响,梳理了国外餐饮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干预行动并对其干预效果做出评估。研究发现,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具有普遍性和紧迫性,先行干预、结果干预和食物环境干预是减少消费者食物浪费行动中常用的干预对策。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消费者食物浪费治理的经验,广泛开展浪费行为干预研究以探讨符合国内消费者特点的干预对策,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和餐饮食物浪费干预行动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证据参照,助力推动全社会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和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计量学、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和CiteSpace、BibExcel软件对国际食品安全行为领域学术成果进行定量化分析,并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机构合作、国家/地区合作等角度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国家自科基金资助项目高居榜首,总发文量和国家/地区合作频次也居于第2位,但在高发文量作者、高被引作者、高被引文献、高合作量机构方面均排名靠后,表明中国在食品安全行为方面的学术影响力、话语权还有待提高;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消费者行为、食品安全教育、最佳实践,其知识基础来自于消费者行为、食品安全教育、食物浪费、食品追溯系统,并形成了食品质量、粮食短缺、食品供应链、食物浪费、追溯系统等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和浪费量的估算及对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及浪费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分析产生损耗和浪费的主要原因,提出稻谷减损策略,为制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对我国稻谷主产区(四省八县)进行全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和消费等6个环节)实地调研。结果 从全产业链来看,水稻损耗和浪费率合计为13.64%,其中全产业链损耗率为8.42%,收割、收获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标准化损耗率分别为2.84%、1.85%、1.21%、1.73%、0.79%,消费端浪费率为5.22%。损耗和浪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分别满足145.5万人、90.4万人一年的大米需求。结论 我国水稻全产业链损耗处于较高水平,亟需制定有效的减损措施,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粮食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唐华俊  李哲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2315-2327
【目的】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均资源极其稀缺,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均粮食需求量是计算国家粮食需求量、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时的基础性指标。论文首次从居民营养健康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的组成部分,测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为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为相应消费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膳食平衡分析法计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用粮的需求量;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种子用粮、工业用粮、损耗等人均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讨论其不同影响程度。【结果】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不超过400 kg•a-1;其中,低方案为252.64  kg•a-1,中方案为322.07 kg•a-1,高方案为386.60 kg•a-1。近年来,中国实际人均粮食消费量在406.09-378.88 kg•a-1波动,实际值大于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结论】中国人均粮食需求量 322.07 kg•a-1,基本满足中国人均粮食安全的需求量。如果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386.60 kg•a-1,就能够基本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居民由于不合理的食物消费结构模式,造成基于平衡膳食模式下的人均粮食需求量与人均粮食消费量存在差异。为此,国家应该以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加强居民对平衡膳食结构等食物消费认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及引导居民建立合理的食物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物浪费成因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禹 《农业展望》2014,(6):64-68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食物数量、质量和结构不断升级,但同时食物浪费也日益严重。从餐桌食物浪费入手,揭示中国现阶段食物浪费现状,科学解释了食物浪费与损耗的区别,深入解析了食物浪费背后的四大成因,并提出减少食物浪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巨大的食物浪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阻碍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是食物浪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就必须了解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961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从食物和环境相关行为两个角度,分析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探讨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食物浪费量较大,占总食物量的16.52%。一般态度、金钱态度、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其中,环境态度对减少浪费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食物浪费的一般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影响最小。而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则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此,为有效减少食物浪费,提出加强沟通宣传、改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的行为态度;规范相关条例制度、强化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的规范;同时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月11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在做客央视网回答网友提出的浪费粮食问题时,变复杂为简单,一语中的:“节约粮食,就是为节约资源做出了贡献,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不同于目前一些人看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普遍思维,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摆上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