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减损是助力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2021年9月9—11日,首个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中国济南举办,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主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最广的一次国际农业盛会。全球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300多名嘉宾与会,共同围绕"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二十国集团以及有关国家24位农业部部长、6位农业部副部长、6位国际及区域组织主要负责人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2.
<正>“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所致的贺信中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作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的首要手段。为了节粮减损,我国已经从法治、技术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在粮食全链条开展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3.
2013年,国家粮食局将在粮食消费、流通、立法等多个领域采取措施,改变落后的粮食收储方式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共同行动的节粮减损机制,大幅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提高粮油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今年将深入开展全社会节粮减损宣传教育活动和消费领域节粮行动,围绕节粮减损、反对浪费的主题,组织好"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粮食面积、稳粮食产量,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也要注重解决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浪费现象,要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本文基于粮食增产和减损两个视角,系统探讨保障国内粮食稳产增产、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现实情境和主要挑战,针对性提出协同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和节约减损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和我国国情农情,国内粮食生产端呈现为粮食稳产增产面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技术突破难度增大、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弱化、粮食政策囿于国际规则束缚等难题;粮食消费端则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损耗多、食物浪费治理难等问题。据此建议,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增产和减损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国内粮食产能基础,多措并举调动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两个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倡导节约、营养、健康和平衡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城镇人口粮食需求的增加,将成为未来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导因素,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促进我国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步入几十年高速增长之后的缓慢增产阶段,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从严格保护耕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强粮食存储和流通体系的布局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减少粮食产后环节的损失和浪费等方面,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全过程的浪费有多严重?节粮管理,该从何处着手?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流通环节粮食浪费惊人,每年餐桌浪费价值2000亿元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就达700亿斤以上。可以说,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0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19世界粮食及农业状况》(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估算了粮食供应链各环节的粮食损失量,并对损失环节和原因做了剖析。《报告》呼吁各方做出知情决定,以有效减少粮食损失,并提供了衡量进展的新办法。新办法将不仅有助于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这一重要目标方面取得进展,还有助于推动实现与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多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粮食损失和浪费已经成为全球消除饥饿、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障碍。尽管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但大量的粮食损失和浪费也威胁着国内的粮食安全。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学者对粮食损失和浪费的相关研究,并结合相关数据,分别估算生产、收获、储藏、运输、加工和消费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粮食损失和浪费数量。结果显示,中国粮食全产业链每年约损失7 210万t粮食,约占粮食产量的11.9%;粮食的损失和浪费不仅影响了国内粮食的供给,也造成了水土资源的浪费,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基于此,为降低粮食损失和浪费,针对粮食产业的各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供应链中断相互叠加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尽管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看好,但粮食安全仍不能忽视,需要树立新时代的粮食安全战略,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粮食安全观,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从高效推动粮食全链发展、积极谋划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大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度等3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地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政策建议,从而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0.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 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除了提高粮食产量之外,减少粮食霉变损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不能及时干燥而造成的粮食损失平均为50亿kg,这种损失代价太昂贵了,试想我们要在生产环节推广多大面积的新技术才能产出这些粮食,而在收获后轻易地就损失掉了.实际上,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就是增加粮食的实际产量,增加生产效益.然而更重要的是粮食经过干燥处理后能够明显改善品质,提高其附加值,进一步增加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9月29日将迎来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为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积极筹备即将到来的宣传日活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7月29日正式启动了"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技术平台"。该平台是FAO关于粮食损失和浪费的信息资源门户,汇总了全球在衡量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方  相似文献   

13.
正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形势下,我国粮食部门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和产后服务,大力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为售粮农民提供烘干、清杂、过筛服务,促进粮食提级进等,帮助农民减损增收,避免损失浪费。2014—2015年,通过价格托底、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带动农民直接增收约1400亿元。10月16日是第三十六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  相似文献   

14.
减少粮食损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减少粮食损耗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产后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三个典型国家在发展粮食产后服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其对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启示和镜鉴。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业链全商业化运作是美国和加拿大建设完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基石,先进的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技术及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协调机制是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运行的关键;日本则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构建了政府、农协、农户三方合力建设的层次分明、规范运作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本文据此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1972年以来的三次粮食危机对印度粮食系统的影响不尽相同,前两次主要表现为粮食供给短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粮食危机主要是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在不同的供应链环节,印度应对粮食危机的政策反应也在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对粮食安全政策工具的运用不断深化,政策措施多样化,逐步建立起了从生产和流通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较为全面的粮食安全政策体系。基于此,在政策选择上,中国应持续完善农业生产支持,保障粮食生产供给;完善粮食储备应急管理机制,加快食物系统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环境署和FAO作为创始合作伙伴启动的"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粮耗足迹"行动(简称TES行动)再次唤醒全世界减少粮食浪费的意识与实践,也启示中国在建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减少浪费"三位一体的全面粮食观中切不能忽视节约粮食。借鉴TES行动,本文建议从供应链全程管理视角,综合运用技术、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多方共治以减少中国粮食浪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世界关注,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分析,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并提出了必须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努力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充分利用政策手段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8.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全世界贮粮损失率达8—10%。因此,加强粮食产后系统技术开发研究,以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和浪费,提高产品质量,是一条缓和“世界性粮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开发粮食产后技术是增加粮食有效产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浙江省主要产粮地区粮食产后处理损失实际测定的结果,对粮食产后损失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对不同的处理系统及各处理环节损失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在分析的基础上,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粮食产后系统包括收获、脱粒、干燥、贮藏、加工等环节,真菌是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重要的生物因素。真菌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水中粘附在器具、杂物上;并在产后处理过程中感染粮食,它们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能够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蛋白质等多种物质,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因此,真菌能够适应产后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