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宝颖  黄飞  李贺  吕毅  李熙 《世界农业》2021,(1):120-123
《FAO粮食展望》发布疫情下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市场趋势评估11月12日,FAO发布《粮食展望》半年报,对粮食进口支出和出口收入的最新趋势进行预测。报告指出,截至6月的数据表明全球粮食市场虽不能完全抵御疫情的冲击,但具有很强的韧性。2020年全年的全球粮食进口支出甚至将超越2019年,但是进口呈现出从高价值商品向主粮商品的显著转变。全球粮食贸易在COVID-19疫情期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发展中国家甚至实现了出口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小麦、玉米、油菜籽、葵花籽和葵花籽油的生产和出口中占有较大份额,俄乌冲突对粮食种植和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俄乌冲突妨碍了粮食种植,对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面对俄乌冲突的局势,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应保住底线与民生,畅通疫情影响下的进口各环节,确保进口渠道高效畅通,同时进一步多元化海外投资布局,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在分析俄乌冲突对全球和中国粮食安全影响的基础上,从保障国内供应链正常运作、提高粮食品质和耕种效率、及时研判国际动态以及有序提供对外粮食援助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讯     
多国下调粮食进口关税抗“粮荒” 全球粮食供给偏紧,价格屡创新高。外媒认为,全球粮食主产国连续遭遇恶劣气候,大大破灭了全球粮食丰收的希望。与去年同期相比,国际主要粮食出口价格上涨超过70%。各国纷纷下调甚至取消粮食进口关税,保障粮食进口、抗击通胀,与此同时,我国对于粮食进口关税却按兵不动。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调低粮食进口关税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魏斌 《农业展望》2014,(1):53-60
分析了过去10年中国玉米、小麦、大米进口及出口状况。在概括全球玉米、小麦、水稻生产情况的基础上.预计未来全球粮食产量、出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对全球粮食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情况作了介绍,预计未来阿根廷、巴西和乌克兰玉米出口潜力较大;俄罗斯、乌克兰和澳大利亚小麦出口潜力较大;泰国和越南大米出口潜力较大。预计未来中国口粮(大米)增加进口的难度较大,饲用粮食(玉米)增加进口相对容易,未来国际小麦贸易量波动较大,增加进口需要选择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过去10年中国玉米、小麦、大米进口及出口状况。在概括全球玉米、小麦、水稻生产情况的基础上,预计未来全球粮食产量、出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对全球粮食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情况作了介绍,预计未来阿根廷、巴西和乌克兰玉米出口潜力较大;俄罗斯、乌克兰和澳大利亚小麦出口潜力较大;泰国和越南大米出口潜力较大。预计未来中国口粮(大米)增加进口的难度较大,饲用粮食(玉米)增加进口相对容易,未来国际小麦贸易量波动较大,增加进口需要选择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国际局势变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给本来就很脆弱的世界粮食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分析了俄乌两国粮油产量和出口在全球的地位、中国进口粮油总体情况及自俄乌进口占比,以及在俄乌冲突背景下,针对俄乌等国际局势可能对中国粮油安全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保障中国粮油安全的对策和措施,建议不断扩展进口来源地,重视粮食自给能力建设,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植物油料生产水平和油料自给率等。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通过激化引起全球饥饿的驱动因素如经济衰退和下滑、冲突与不稳定等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疫情干扰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削弱了脆弱国家和人群获取粮食的能力,加剧了政治不稳定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极影响也折射了治理体系不平等、粮食体系缺乏适应性和韧性、粮食贸易脆弱性和波动性频发等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困境。新冠肺炎疫情与粮食安全相互影响,需要以人类安全的整体视角来治理。短期来看,抗击疫情需要大国承担责任,共同提供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畅通和稳定全球粮食供应链等全球公共产品,提升对弱势国家和群体援助的协同性和有效性。长期而言,国际社会需要建设更加公正、合理、以人为本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利用数字转型提升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锐  卢根平  陈倬  王新华 《世界农业》2020,(5):47-56,75
近几年来,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白热化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影响了中国粮食进口安全。目前中国粮食进口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国际粮食禁运、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国际市场供给紧平衡、进口来源分布集中、粮食运输风险、外汇支付能力风险等。虽然目前粮食进口仍在配额范围内,占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如果进口持续快速增长,上述风险将会显现或者加大。因此,中国需提早布局,通过建立国际国内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完善期货市场,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等,完善粮食进口调控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以便降低进口风险。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1,(7):7-7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世界粮食市场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更加明显。短期之内俄罗斯农业存在的问题不会马上得到解决,农业生产仍将滞后于国内需求,在出口粮食的同时也需要进口,其消费者仍将承受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俄罗斯政府宣布从2011年7月1日起取消2010年出台的粮食出口禁令,促使全球粮食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世界粮食贸易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贸易发展近况及市场格局和商品结构的变化。归纳了粮食贸易的特征:2000年后贸易波动减弱,趋于持续增长,粮食进出口区域相对集中;北美和欧洲成为主要的出口区域,亚洲和非洲成为主要的进口区域;小麦、玉米和稻米是主要的贸易商品,贸易数量持续增加,且玉米和稻米所占份额相对增加显著。最后.展望了未来中短期粮食贸易趋势。  相似文献   

11.
贸易能够促进粮食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一系列出口限制措施的实施,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负面影响。WTO成员就粮食贸易措施提出的建议主要以实现粮食安全为目标,包括永久取消部分农产品关税且不使用出口限制措施、限制使用出口限制措施、提升透明度、推动WTO体系内农业贸易制度改革等。粮食出口限制在价格波动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安全政策工具,取消出口限制并不必然会支持粮食安全。应考虑在WTO制度框架内对出口限制措施的实施加强纪律约束,确保其实施不对粮食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并考虑发展中成员的特殊情况。此外,支持各成员建设有韧性的农业部门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发展中成员应充分利用WTO给予的政策空间,加强此类措施的规范与实施,并继续推动WTO有关规则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信息》2001,(3):12-13
一、粮食出口增加 粮食是我国传统的贸易产品,既有进口也有出口。粮食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和澳大利亚,出口国主要是韩国和菲律宾(以贸易量份额超过10%的标准)。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变化较大。其一是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贸易形态重新变为净出口;其二是进口结构发生变化,玉米、大米恢复出口,大豆从出口变为进口。这种变化,除了由于国内连续3年粮食大丰收造成供给大于需求以外,也因为小麦、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国家及时调整了粮食的进出口政策,从限制出口转为允许出口。  相似文献   

13.
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前不久,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7国开始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其中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柬埔寨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仅允许香米出口;哈萨克斯坦将对小麦和面粉出口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收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状况。从调研结果看,年初粮食结存大豆、薯类、饲料、借出支出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种子、饲料、口粮、薯类、大豆、玉米、稻谷、小麦、年末结存、借出支出、种子支出、玉米支出、小麦支出、自产收入均呈现出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自产收入、稻谷支出、出售支出、归还借粮支出呈现出升高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山西省粮食收支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15.
田江帅 《世界农业》2020,(5):96-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意大利是第一个大规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欧洲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封国"措施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的影响原则上应该比其他部门小,但由于疫情暴发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运输受阻、恐慌性购买以及部分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供应链的破坏使得各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意大利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对农业加强了支持措施。从意大利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自给率等方面看,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平衡得当,能够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6.
<正>经历2003年10月中下旬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粮食问题再次成为2004年中国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使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很快趋于稳定。 2004:粮食丰收基础扎实 200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亿公顷,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4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4.7亿吨,比上年增产0_4亿吨左右。1-10月,我国已进口粮食2363万吨,净进口1930万吨,其中:进口小麦599万吨,是上年同期的16倍多;进口大豆1552万吨;进口大米62万吨,是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出口大米仅81万吨,同比减少61.2%;出口玉米193万吨,预计全年出口玉米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2020年以来的粮食安全危机问题,基于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指数和供需情况,以中亚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虽未出现饥饿威胁,但社会经济动荡的风险仍相当明显,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西方持续拱火俄乌局势的背景下,极端天气、粮食出口限制和能源危机等进一步恶化中亚粮食不安全状况。当前中亚粮食安全问题的产生除国际环境外,还受到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经济政策、人口问题等因素叠加影响。为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亚国家应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粮食安全战略,在提升粮食供给保障水平的同时,借助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等实现深度合作以增强粮食储备能力,构建更具韧性的中亚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情况,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解释,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13 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同时助长了粮食囤积与断供倾向;强劲的粮食需求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较大压力,国内粮食价格出现随之上涨的趋势。为保障我国粮食市场的充足稳定供应,要长期坚持"口粮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山东在春季农业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成效,受疫情影响不大;但在国外疫情持续蔓延情况下,须坚持防疫与生产双硬核运行,探索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农业生产技术规范,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3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最新食品价格指数。FAO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全球需求和港口物流,2月食品价格指数下跌。2020年2月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80.5点,较1月(182.4点)下降1.9点,下跌1%。但仍比2019年2月(167.0点)高出13.5点,上涨8.1%。这是FAO食品价格指数在连续4个月上涨后,首次环比下跌。主要是由植物油、肉类和粮食(谷物)出口价格大幅下跌拉动,以上商品出口价格的大幅下跌抵消了乳制品和食糖价格的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