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产业集聚的外部化经济效应,是通过地方化经济还是城市化经济推动产业增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层面,现有文献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基于全国322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构建两种外部化经济的交互模型,结合边际分析方法对外部化经济交互效应与产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研究方法看,相较于传统文献所采用的线性模型,交互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型中的遗漏变量问题,实证结果也更加稳健。而且边际分析可以从城市层面,探究每个城市外部化经济效应的显著性,突破了传统模型回归系数值只能反映城市整体平均水平的局限。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农产品加工业增长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地方化经济水平较低时专业化能够促进产业增长,水平较高时则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则相反,且两种外部化经济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其交互效应显著地抑制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边际分析表明地方化经济对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集聚度和区位商指标对广东2001-2008年间21个主要城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地区专业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广东农副食品加工业地区专业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农副食品加工业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广东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地区专业化与该产业的发展呈正相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产业间外部性对该产业的初始规模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伶 《湖北农业科学》2016,(4):1051-1055
构建评价农副食品加工业竞争力的13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31省(市、区)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利用聚类分析按竞争力的不同把31省(市、区)分成几类,以了解湖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竞争力水平和在全国的地位。结果表明,湖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属中上游水平,且发展趋势良好,与山东等强省相比还有差距。提出湖北省要进一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中小骨干企业的发展、发挥地方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42-143
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两种方法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水平进行测度,实证分析得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一定的产业集群现象,但处于低度集群水平,近五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水平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研究成果对于充分认识现阶段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所处的发展阶段,进一步采取措施推进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状况,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其17个行业2003—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农副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2003—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变化不大,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而17个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一,究其原因是物耗的增加阻碍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则有利于生产率的改善。农副食品加工业下的细分行业间增长率存在绝对趋同,趋同速度为年均10.73%。  相似文献   

6.
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峰  刘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71-9773
传统的度量指标基尼系数、Ellison-Glaser指数等没有考虑到相邻经济体的相互影响。基于此,采用空间自相关衡量河南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演化,并构造包含地理溢出效应的增长回归模型,分析空间集聚的机制。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较强的地理溢出效应,同时国内投资和工业化等因素对空间集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是促进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国生猪养殖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3年至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门槛估计、空间杜宾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对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增长效应的存在性和形态、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和增长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梯度特征和连片化特征明显,约束发展区产业集聚最高,适度发展区产业集聚最低,区域内部各省份产业集聚分化明显。产业集聚对生猪养殖业产出量的影响为显著的“倒U型”,在产业集聚较低阶段,提高产业集聚能促进生猪养殖效率;在产业集聚过高阶段,提高产业集聚反而会抑制生猪养殖效率。产业集聚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双重门槛,产业集聚介于0.389至0.462时的增长效应最强。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对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的增长效应为显著的“倒U型”,对重点发展区和约束发展区的增长效应不显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还存在显著空间溢出,且为“倒U型”,并强化了增长效应。因此,中国应进一步促进生猪养殖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发挥产业集聚带来的增长效应,并强化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县域农业生产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基于县域视角,运用环渤海区域5省市县域农业生产数据,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产空间集聚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邻近县域农业生产集聚对本县集聚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对本地区集聚具有促进作用,邻近县域农业资本投入对本县具有抑制作用;第三,市场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对农业生产集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其中进口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进口是出口的有效促进因素。但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出口在湖北省经济增长中的"导向性"作用不明显。因此,湖北省发展对外贸易时应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并重,既要积极扩大内需,又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4—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林业产业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林业产业集聚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08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将湖北省76个县市分为F〉1、0〈F〉1、F〉0三大类,即县域经济较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与县域经济发展较低地区。基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工业兴市的思想,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把工业化、产业化落实到项目和企业的发展上来;继续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环境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1-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出了湖北省高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提出湖北省高职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曾光  聂鑫  路宇  李菲 《世界农业》2022,(9):76-87
本文基于中国317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法对企业和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引入就业市场潜能指标控制城市规模,实证检验地方经济结构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结果显示:采用从业人数滞后项、地理中心度以及地面平均坡度等工具变量,对就业市场潜能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模型能够有效识别集聚外部性的不同来源和强度,避免了传统方法对产业集聚效应的高估。地方经济结构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同类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外部性,通过知识溢出等微观机制显著地促进城市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之相反,多样化和竞争外部性,则由于存在“拥挤效应”和过度竞争,阻碍城市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刘岚  张腾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4):180-184
基于1989—2019年湖北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数据,经平稳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与格兰杰检验表明,湖北省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相关关系与长期均衡关系,且FDI与对外贸易有利于湖北省经济增长。同时结合经济增长理论,提出湖北省应进一步明确外向开放发展战略,推进湖北自贸试验区发展,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并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湖北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融合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依据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以省(区、市)为区域单元,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对农民收入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畜牧业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畜牧大省黑龙江省为例,利用2008—2017年黑龙江省66个县(市、区)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法测度出黑龙江省畜牧业产业集聚情况,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检验畜牧业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区、半牧区和非牧区畜牧业产业集聚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产业集聚度平均值分别为3.27、2.49和1.54;2)整体回归显示,畜牧业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不同产区分样本回归证实了畜牧业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U”型关系;3)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信息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规上企业能力、县域财政收入、交通设施建设、基础教育水平等对县域经济增长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合理规划畜牧主产区范围、鼓励推进畜牧业产业集聚、强化畜牧业补贴政策、因地制宜指导畜牧业发展、加大资源配置投入力度、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食品加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2004—2016年东北三省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东北食品加工业经济绩效,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食品加工业绩效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辽宁省食品加工业绩效波动幅度最大,黑龙江省次之,吉林省较小。人均GDP总量、地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地区劳动力资源与食品加工业经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和进出口总额对食品加工业呈显著负相关影响。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形势和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推动东北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而由于食品加工业本身在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不足,本区域消费水平和进出口的发展却带来了相反的作用。因此,应该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关部门需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东北地区转变食品加工业发展方式,提高食品加工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其产品竞争力,从而保障食品加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一个包含经济、人口、空间、社会城市化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只有4个子系统协调共进,才能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湖北省4个维度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并且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改善。近10年来,湖北省城市化是由空间城市化主导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人口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其他维度城市化发展水平成为影响湖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湖北省不同维度的城市化发展协调程度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未来应当更加注重人口城市化发展,同时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张,以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指数是评价农业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诊断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而探讨农业绿色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依据.在分析农业绿色发展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生产基础、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技术支撑4个维度构建农业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主观等权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同一县(市、区)内不同指标间发展很不平衡,总指标得分较高的县(市)在生态环境上往往是短板;总指标得分低的县(市、区)生态环境指标得分都相对较高,但如何实现绿色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5~2011年我国各个省域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依次包括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分析、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分析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比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特性,即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