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雏鸡需要最佳的育雏条件,以帮助其成功地渡过最佳生长期或育成期。荷兰生产的HatchBrood育雏器能提供这些条件,就像仍由抱窝母鸡照顾出壳后最初4d中的雏鸡一样。然而,不同的是HatchBrood育雏器能够在一个育雏室内一次照顾39600羽雏鸡。  相似文献   

2.
雏鸡出壳后的管理是雏鸡能否顺利进入育雏的重要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健康雏鸡如何脱离孵化器和孵化室;②雏鸡如何顺利到达育雏场;③育雏前的检查与护理。长期以来,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造成健康雏鸡出现缺氧、脱水、感冒、脐炎、白痢等。一般死亡率可达30%,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引起重视。1出生雏鸡的生理特点1.1体质不均,容易感染出生雏鸡的体质与蛋内营养水平和种蛋质量好坏,以及孵化技术有关。对于来自不同地方和时间的种蛋孵化后,出生雏鸡健康状况和抗逆能力也参差不齐,容易引起卵黄囊炎(脐炎)。1.2体温调节能…  相似文献   

3.
4.
雏鸡从温度较高(37.8℃)的孵化器出来,在出雏室停留,又经运输到达育雏舍;同时雏鸡出壳后代谢消耗水分,故人舍后应立即给雏鸡饮水,才能保证雏鸡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在某些情况下,雏鸡和雏火鸡的外翻腿和螺旋腿的畸形发生率会升高。这些疾病可能与孵化器、特别是出雏器的温度和通风条件有关。孵化场和雏鸡运往鸡场途中的管理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刚孵出的雏鸡对环境因素非常敏感,如饲料的可用性和周围环境的温度。最近的研究表明,出壳后较早地进行饲喂和饲料的组成都会积极影响雏鸡早期的发育,并可提高刚孵出雏鸡的御寒能力。  相似文献   

7.
孵化条件对雏鸡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包括蛋壳温度、孵化器设计、二氧化碳(CO2)浓度和出雏后环境,满足所有条件后,孵化场能提供优质雏鸡。  相似文献   

8.
种鸡的良好生产性能起始于其生命早期的良好生长状况。对雏鸡、特别处于生命周期第1周内的雏鸡实施正确的饲养管理是获得健康的、高度均匀种鸡群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10.
"糊肛"是雏鸡发育过程的常见病,如果防治不及时及措施不当,会导致生长缓慢,降低雏鸡成活率,给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1原因分析消化不良是雏鸡"糊肛"的常见原因。刚出壳雏鸡消化器官容积较小,消化机能未发育健全,如果用含粗蛋白偏高的饲料开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嗉囔肿  相似文献   

11.
原蚕饲养四回育的试验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群 《广东蚕业》2004,38(2):28-29
饲养原蚕历来都是花工多,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在当前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要巩固和发展普通蚕种场的原蚕基地,提高蚕种质量,解决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是当务之急。为了节省饲养原蚕的劳动力,我们于2002年春、秋蚕期在原蚕区永和镇永生村和刁坊镇金银村进行饲养原蚕全龄4回育试验,在取得良好结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在面上推广,得到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试验和推广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Eighty-three calves with a complicated umbilical hernia were included in a randomised prospective study. The frequency of wound infection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received antibiotics for one day, the second group for four days. The infection rate in calves receiving antibiotics for one day was 25 per cent compared with 8 per cent in calves treated for four days (P less than 0.05). Male calve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 than female calv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分离自牧草根际四株促生菌株(PGPR)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  朱颖  姚拓  祁娟  荣良燕 《草业学报》2013,22(1):29-37
利用钼蓝比色、显色和Salkowski比色等方法测定了筛选自苜蓿、白三叶和红三叶根际的4株优良PGPR菌株间的拮抗反应、单独和混合培养菌株的溶磷和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培养液pH值和有机酸总量变化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菌株间无拮抗反应,可以混合使用。无机磷培养液中,菌株Hsg+lhs11组合处理有效磷增量(536.2 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475.6 mg/L)。Hsg+lhs11组合菌株处理有效磷增量呈现“1+1>2”的加成效应,Hsg+ls1-3+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较单菌株处理时显著提高(P<0.01),但未表现“1+1+1>3”的溶磷效果。有机磷培养液中,lhs11处理有效磷增量(11.11 mg/L)最大,Hsg+ls1-3+lhs11组合次之(9.20 mg/L),Hsg+ls1-3+lhs11组合有效磷增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各处理菌株培养液有效磷增量与pH值、有效磷增量与总有机酸量、pH值和总有机酸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单菌株及菌株组合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0.212~9.331 μg/mL,Hsg+lhs11组合菌株培养液IAA含量显著高于单菌株Hsg和lhs11(P<0.01),并呈现“1+1>2”的加成效果。综合各处理的促生特性,组合Hsg+lhs11和Hsg+ls1-3+lhs11菌株间互作效应较强,有望成为研制复合菌肥的最佳菌株组合。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