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驱动式马铃薯中耕机关键部件设计与碎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锄铲式中耕机在粘重土壤作业中碎土率低、碎土后土壤粒径较大等问题,对驱动式马铃薯中耕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阐述,对由碎土刀与刀盘组成的耕作部件进行参数设计与运动学分析,并对碎土刀切削土壤过程的剪切应力进行理论分析,运用Matlab确定了影响剪切应力的因素参数范围。以碎土刀刀轴转速、前进速度、耕深、碎土刀折弯角和刃口长度为因素,以碎土率为指标进行了试验台试验,并进行了正交回归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刀轴转速为275 r/min、前进速度为0.75 m/s、耕深为0.18 m、碎土刀折弯角为150°、刃口长度为0.07 m时,耕作后土壤碎土率为93.8%。试验确定了碎土刀的最优结构参数,所设计的碎土刀能增强碎土效果,关键部件的设计满足马铃薯中耕作业耕深、碎土要求。该研究基本解决了中耕过程中碎土率低、碎土后土壤粒径较大等问题,作业效果更加明显,为马铃薯中耕机的设计改进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破茬碎土刀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深松作业时残留土块较大、破茬作业中机组载重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与深松铲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结合机构互作效应时的运动学分析及深松铲的田间试验,确定破茬碎土刀刃口曲线与地面夹角为10°~70°,破茬碎土刀最小半径为180 mm,中间半径为215 mm,最大半径为235 mm,深松铲与破茬碎土刀的最小间隙为20 mm,并运用离散元仿真试验为机构配合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田间性能试验表明,互作效应装置与参照指标相比,破茬比率提高10. 92%、碎土率提高6. 04%、耗油量降低31. 39%;田间对比试验表明,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比分离作用的破茬碎土刀、圆盘刀、缺口破茬刀,在相同工况下,平均破茬比率分别增加了3. 53%、19. 38%、8. 86%;在不同工况下,比分离作用的圆盘刀,平均载质量降低20 kg,破茬比率提高13. 8%,耗油量减小7%,平均载质量降低40 kg,破茬比率提高5. 82%,耗油量减小21. 82%,比分离作用的缺口破茬刀,平均载质量降低20 kg,破茬比率提高4. 5%,耗油量减小12. 79%。因此与深松铲互作效应的破茬碎土刀,在降低载质量时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地区粘重土壤及机械喷灌方式种植的马铃薯收获时存在的薯、土分离困难、含土率高;薯块和土块混杂、明薯率降低、不方便检拾等问题,在薯、土分离过程中,创新研发设计杆条式饶性压力强制碎土机构,使饶性压力强制碎土机构与杆条式震动筛产生相对运动,对粘附在马铃薯上的粘重土壤进行碾压、揉搓,从而解决薯、土沾黏分离不彻底,薯块和土块混杂的问题。主要介绍了该机具的结构特点、主要部件的设计、工作原理及试验情况,为研制适于粘重土壤及机械喷灌方式种植的马铃薯收获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旋耕机与拖拉机配套,可完成耕整作业.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和保养旋耕机,对保持其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耕作质量尤为重要. 正确使用 1.起步.要在提升状态下接合动力,待旋耕机达到预定转速后,机组方可起步.应尽量保持匀速慢行,这样既可保证作业质量,使土块细碎,又可减轻机件的磨损.要注意倾听旋耕机是否有杂音或金属敲击音,并观察碎土、耕深情况.  相似文献   

5.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工作机械,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1正确使用 (1)起步.要在提升状态下接合动力,待旋耕机达到预定转速后,机组方可起步.应尽量低速慢行,这样既可保证作业质量,使土块细碎,又可减轻机件的磨损.要注意倾听旋耕机是否有杂音或金属敲击音,并观察碎土、耕深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将发动机熄火,以确保人身安全,然后再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后才可以继续作业.  相似文献   

6.
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前碎土镇压轮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劳动力;但播种时由于深松存在大量的土块和作物残茬,易出现播深不一致、出苗不齐等问题。为此,针对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种时出现的产生大土块、种床不平、影响播深一致性、出苗率和产量等问题,介绍几种安装在深松铲后、开沟器之前的碎土镇压轮。依据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工作时开沟铲开沟后的土壤情况(深松深度、宽度、地表情况等),确定了碎土镇压轮的主要参数;依据碎土镇压轮对地表的压强情况及碎土方式,运用Pro/E绘制出碎土镇压轮的三维图型。  相似文献   

7.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工作机械,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1正确使用(1)起步。要在提升状态下接合动力,待旋耕机达到预定转速后,机组方可起步。应尽量低速慢行,这样既可保证作业质量,使土块细碎,又可减轻机件的磨损。要注意倾听旋耕机是否有杂音或金属敲击音,并观察碎土、耕深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前使用的传统中耕机械,其工作部件是进行直线牵引的各种类型的锄铲及培土器,这种工作部件在粘重土壤、水浇地和间套作地及杂草过多的地块中作业时,达不到所要求的作业质量,往往因碎土不佳而造成大土块压苗,灭草率低,部件容易缠草堵塞。旋转式中耕机具有碎土性能好、灭草率高、不易缠草、可以减少护苗带、减少中耕作业次数、耕后地表平整等优点。目前,兵团正在大力推广小麦套种玉米(大豆等)技术,该技术在小麦收获后需要及时进行灭麦茬、碎草、中耕、松土、追肥、开沟、浇水。传统中耕机无法灭麦茬,麦茬地土壤板结,作业时容易堵草,灭草效果…  相似文献   

9.
旋耕机是一种轴动力直接驱动的土壤耕作机具,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用高速回转的刀片切削土壤,再将切下的土块后抛与挡泥罩及平土拖板撞击,使土块破碎落至地面。其切土碎土能力强,耕后土壤的混合力强,土壤分布更均匀,拖拉机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多年采用传统机械耕整导致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和土壤粘重板结,影响油菜根系生长等问题,提出了适应油菜生长的“深翻埋茬,上松下紧”种床合理耕层方式;结合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作业要求,设计了一种主动对置式犁耕与旋耕碎土相结合的联合耕整作业方案,设计了具有切翻埋茬(草)、旋耕碎土、平整开畦沟等功能的驱动型犁旋联合耕整机,确定了驱动型圆盘犁的结构布局和旋耕刀的类型及排布,并设计了中间开畦沟的仿靴形锐角开沟器。田间试验表明,驱动型犁旋耕整机耕作深度为150~230m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90.4%,仿靴形锐角开沟器在中间开畦沟区域能开出满足要求的梯形沟,沟宽为200~400mm,沟深为205.6~250.0mm。整机作业后厢面平整度为15.25~1860mm,碎土率为80.52%~88.43%,植被埋覆率为92.3%,厢面单幅宽度为852~956mm。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油菜种床合理耕层构建及水旱轮作耕整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旋耕机和2BG系列播种机的碎土装置,多采用弯形旋切犁刀。为达到旋耕后不产生漏耕现象,且地表平整、土块细碎适中、机具使用寿命长,就必须正确安装弯犁刀。 弯形犁刀形状特殊,作业时既有滑切碎土作用,又具有翻抛土壤的功能,其安装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作业质量和机具寿命,安上弯犁刀后,旋耕刀轴上可能产生哪些“力”?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液压驱动宽幅灭茬起垄联合整地机无适用的碎土部件问题,研制出新型组合式碎土部件,由灭茬、深松、碎土三种部件依次组合构成,用于全幅灭茬碎土作业,其结构简单,满足碎土部件三段折叠配置技术要求,不产生重耕区域,在保证灭茬、碎土效果的同时减轻了对耕作层的无效翻搅扰动,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评价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评价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特征,针对全部初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了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 MDS),并运用最小数据集耕层质量指数(MDS-Plough horizon integrated quality index, MDS-PHIQI)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研究区耕层质量及主导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由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粘粒含量、耕作层穿透阻力和压实层厚度组成,最小数据集可替代全部初选指标对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进行评价;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指数分布在0.10~0.53之间,均值为0.30,整体处于低和中等水平。东北旱作区合理耕层指标参数的适宜范围为:有机质质量比大于等于37.16g/kg,全氮质量比大于等于1.75g/kg,有效磷质量比大于等于26.38mg/kg,粘粒质量分数为4.60%~6.19%,耕作层穿透阻力小于等于364.56kPa,压实层厚度小于等于8.18cm。东北旱作区粮食产量低产区耕层多存在结构型障碍,中产区耕层结构型障碍和养分限制共存,而高产区耕层主要表现为养分限制型障碍。整体来看,研究区耕层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耕作层穿透阻力、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需针对上述指标采取针对性的耕作和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离散元的马铃薯收获机波浪形筛面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分段式马铃薯收获机薯土分离环节伤薯率和破皮率较高的问题,在适应国内北方种植模式和农艺特点的条件下,对分离筛后半段采用波浪形筛面薯土减损分离的结构进行优化。在分析影响碎土分离过程和薯块运动特征的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基于构建的离散元土块和薯块模型,明晰了不同波浪形筛面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碎土分离过程和薯块碰撞特征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工况,验证波浪形筛面薯土分离减损形式的结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定采用振动与波浪形双重分离形式,以期实现较佳的薯土分离和减损效果。试验表明:在2个波峰、2个波谷同等分离行程条件下,波浪形筛面倾角较大时适宜较小的分离筛运行速度,较优的参数组合为波浪形筛面倾角35°、分离筛运行速度1.0m/s,此时伤薯率和破皮率分别为1.31%和1.44%;波浪形筛面倾角较小时适宜较大的分离筛运行速度,较优的参数组合为波浪形筛面倾角15°、分离筛运行速度2.0m/s,此时伤薯率和破皮率分别为1.46%和1.67%,相关测试指标能够满足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5.
1.土隙过大⑴检查。根据深松耕层内土壤空隙的大小程度,可在已深松和未深松的地块中进行剖面取样,并分别用土壤容重法测定并进行对比。⑵诊断。无壁犁体扭曲变形:挂结不正机组斜行、挂草或粘土造成向前或向上和两侧拥土、土壤板结或土壤中水分过少或犁底层过厚、机组作业速度过快使掘松开的土块移动过大。⑶处置。1选择土壤水分适当的时间进行作业,切忌用无壁犁深松土壤过干或过湿的土地,以免在耕层内结成较大和较多的土块,给整地作业造成困难。2检修无壁犁体,确保电磁感应良好及正确调整无壁犁的水平牵引中心线,勿使犁架斜行。3驾驶员精力要集中,保持作业机  相似文献   

16.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和调整旋耕机,对保持其良好技术状态,确保耕作质量是很重要的. 一、旋耕机的正确使用 1.作业开始,应将旋耕机处于提升状态,先结合动力输出轴,使刀轴转速增至额定转速,然后下降旋耕机,使刀片逐渐入土至所需深度.严禁刀片入土后再结合动力输出轴或急剧下降旋耕机,以免造成刀片弯曲或折断和加重拖拉机的负荷. 2.在作业中,应尽量低速慢行,这样既可保证作业质量,使土块细碎,又可减轻机件的磨损.要注意倾听旋耕机是否有杂音或金属敲击音,并观察碎土、耕深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相似文献   

17.
旋耕机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和保养旋耕机,对保持其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耕作质量尤为重要。1旋耕机的正确使用(1)起步。要在提升状态下接合动力,待旋耕机达到预定转速后,机组方可起步。应尽量低速慢行,这样既可保证作业质量,使土块细碎,又可减轻机件的磨损。要注意旋耕机是否有杂音或金属敲击音,并观察碎土、耕深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将发动机熄火,以确保人身安全,然后再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农田作业的需求,提高作物根茬粉碎还田率,特开发研制了1GXL-Ⅰ型灭茬机.该机适用于玉米、高粱等垄作农田,是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充分利用深耕后效,在不耕翻的年份,利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将站立在垄上的根茬直接粉碎,并均匀混拌在耕层中,一次完成灭茬、碎土作业,取代人工刨茬、畜力扶垄播种传统耕作方式,使残留在根茬部分不能发挥作用的化肥重新施入耕层中,产生良性循环,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疏松土壤,增加农田的有机质含量,是保护环境、增产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1ZF-380型复式少耕整地机是黑龙江省勃农兴达有限公司为适应我国北方旱田作物区土壤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而最新研制的新产品。该机与154.5kW(210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一次作业即可完成表层灭茬碎土、耕层浅松、底层深松、碎土镇压等项作业;是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理想配套机具。  相似文献   

20.
长期不合理耕作方式导致土壤结构性能恶化,严重影响着土壤质量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深松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壤耕层构建的重要方式,其特点是耕作时超过常规耕层深度而不打乱上、下土层,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深松作业可以打破犁底层并改善土壤透水、透气性能,为植物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为此,针对深松作业阻力大、土壤松碎效果差的难题,借鉴国内外的深松技术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深松作业机具,旨在为深松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平均值为6.88%,深松深度稳定系数平均值为93.12%,碎土率平均值为37.07%,土壤蓬松度平均值为35.59%、土壤扰动系数平均值为53.07%,各项测试指标均能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机具性能可靠,作业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