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立地分类,制图的基础上,进行立地分区,并将分区结果与全国立地区划系统衔接。根据各立地分区的立地特征,生态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了各立地分区立地开发与保护的方向,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可选择的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2.
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防护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产地要素分类原理,结合南、北盘江流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研究地区的立地分类系统:提出立地资源评价应充分考虑多用途、动态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TM片结合地学分析方法,对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程度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土地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流域特殊的自然背景条件下,人口增长、粮食不足、坡地农业扩展导致土地利用不合用,土壤侵蚀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51.14%;石漠化加春面积已占总面积的12.93%,抗蚀年限≤10年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8.94%;土地质量低,流域土地平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南、北盘江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整理、分析、报道;介绍了该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成绩和经验;对进一步开展该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类型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土地退化成因,原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只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一个方面。而人为活动才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结果,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贵州部分)土地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石漠化、土地贫瘠、土壤污染、土壤破坏五种类型,并提出了退化土地的管理及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贵州南,北盘江流域植被类型的卫片解译与制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TM卫片与林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网点资源相套合建立目视解译标志,进行南北盘江植被类型的目视解译,通过求积和制备,完成了各植被类型的面积量算和成图,共解译了3189块图斑,分为12个可直接解译的植被类型,本方法具有准确、成图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3S”技术,对济南市南部山区三川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处理,得到了三期土壤侵蚀分布图,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对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了计算,选用“影子工程”法对土壤侵蚀进行了经济损失的定量评价。研究表明:3个年份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基本一致,从1990~2010年,土壤流失经济损失逐渐减少,其中养分的损失最重,土壤侵蚀会造成土壤生产力的下降,直接导致农作物的收成下降。  相似文献   

8.
位于永胜县境内的刘官河,系金沙江二级支流,全长17.8km,集水面积4900hm^2,自1990年以来每年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究其原因有降雨集中,陡峻的地形地势、植被盖度低、人为破坏因素等。治理措施应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包括造林种草,改良土壤结构,修建栏挡工程和排导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迅猛,一方面数量与面积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地矛盾、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突出。合理科学地进行面积与功能分区规划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州省绥阳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我国及IUCN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面积形状、功能分区等理论观点,结合宽阔水保护区的规划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规划与功能分区尚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0.
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天才 《林业科学》2001,37(3):46-57
贵州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和孑遗种类较多。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约有280余种,分属66科、144属,占全种子植物科属种的比值分别为33.8%、10.3%和5.3%,而且分布31个中国特有单型属和黔苣苔属(Tegia)、辐花苣苔属(Thamnocharis)、假胡麻属(Centrantheropsis)和歧柱蟹甲草属(Dicercodados) 4个贵州特有属。这些贵州特有植物是贵州森林资源组成的不同替代成分,并都具有多种生物学和重大经济价值。本文从重要用材林和园林观赏树种中遴选出如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 等60余种,对其自然分布地域及生境、经济价值及利用评价、资源现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狭限分布机理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选择20种代表植物开展引种栽培与种苗扩繁试验取得了成功,其原产地与引入地海拔高度相近地区(1000m左右)的物种植株迁地栽培成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纺的概率加权平均值均较高(75%-95%),并且这两和数学期望值的坐标 曲线极为相似;供试植物的扩繁系数为0.61-1。还提出了贵州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及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与利用狭叶方竹资源,采取作业设计调查法对贵州湄潭县狭叶方竹资源进行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将影响狭叶方竹生长的立地环境因子筛选归类作为划分其群落类型的依据。普查结果显示,狭叶方竹在相似气候条件和中偏碱性土壤上,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为海拔、坡位、坡向、土层厚度和林分上层郁闭度。按有明显影响的海拔、坡位和土层厚度因子将狭叶方竹林区划为6个群落类型区、36个适宜立地类型。在适宜立地类型基础上,结合狭叶方竹对林分上层林木郁闭度的适应性,将狭叶方竹林划分为144个群落类型。对区划的6个群落类型区的狭叶方竹资源现状、经营与利用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不仅对推动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更是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GDP考核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提高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的效率,实现评价的程序化,本研究以小流域地形图、土地利用分布图、土壤质地图及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关系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和Arc GIS Engine二次开发技术,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开发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系统。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水文效应评价、保持土壤功能评价、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主沟道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6个功能,本研究将对保持土壤功能评价和主沟道评价2个主要功能进行阐述。基于构建的系统,对北京市房山区最早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蒲洼小流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治理前后相比,土壤侵蚀强度大幅度减小,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植被恢复是土壤侵蚀保护的主要影响因素;主沟道水文地貌等级总体情况较好,评价较差的沟道主要分布在中下游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人类活动是影响沟道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