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只,分别在每只兔左侧颈部皮下注射加米霉素注射液原液1.0mL,另一侧注射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所有兔注射结束后,在观察期内注射部位外观无增厚变化,食欲与饮欲亦无明显改变。颈部皮下注射后48h和7d分两次处死4只大白兔进行剖检,结果均未发现注射部位皮下有明显水肿或淤血现象。试验表明加米霉素注射液皮下注射对实验动物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加米霉素与瘟巴二联灭活疫苗混合注射防治生长兔呼吸道疾病效果。从稳定性、安全性、效果性三方面考核试验效果,发现,惠中加米霉素与疫苗两者混合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每只仔兔使用加米霉素注射液的剂量分别为0.04、0.02、0.01 mL,与疫苗混合后,及时注射混合液2 mL。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加米霉素在降低兔病死率、提高出栏体重方面效果明显。按照每公斤体重注射剂量0.02和0.04 mL,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出栏活兔数,增加经济效益。试验表明,加米霉素按照0.02 m L的剂量,与兔病毒性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灭活疫苗混合注射,仔兔呼吸道疾病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加米霉素注射液对奶牛安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加米霉素注射液对奶牛的安全性,本试验选择24头健康荷斯坦牛,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试验组分别以1倍、3倍、5倍推荐剂量的加米霉素注射液给药(分别为每千克体重6mg、18mg、30mg),空白对照组注射无菌注射用水。分别于试验的第0日、第7日和第15日上午8点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次。试验期间观察奶牛的临床表现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束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给药前后均在正常指标范围之内。试验结果表明加米霉素注射液在奶牛临床上按推荐剂量(每千克体重6mg)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加米霉素注射液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将24头70日龄大长二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倍推荐剂量组(6 mg/kg·bw)、3倍推荐剂量组(18 mg/kg·bw)、5倍推荐剂量组(30 mg/kg·bw),分别于试验第0天、5天、10天各肌肉注射给药一次。通过观察猪的临床表现、增重情况,测定其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等评价加米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加米霉素注射液1倍、3倍、5倍推荐剂量组的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试验结果表明,加米霉素注射液以5倍推荐剂量给药对靶动物猪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加米霉素注射液对靶动物牛的安全性,选择24头健康中国荷斯坦牛犊,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各组分别以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kg·bw)、推荐剂量组(6 mg/kg·bw)、3倍推荐剂量组(18 mg/kg·bw)和5倍推荐剂量组(30 mg/kg·bw)的加米霉素注射液给药。试验期间观察受试牛的临床表现和体重变化,试验结束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推荐剂量和3倍推荐剂量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整个试验期间受试牛精神状态、饮水、采食和粪便等均未出现异常,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增重和饲料消耗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由此可以说明,加米霉素注射液按照推荐剂量应用于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加米霉素注射液的过敏性反应,本试验分别选用FMMU豚鼠和SD大鼠进行加米霉素注射液的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和被动皮肤过敏性试验.试验均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米霉素注射液低剂量试验组(6 mg/kg BW)和高剂量试验组(18 mg/kg BW),在常规饲养条件下按照试验方法进行致敏和激发,观察...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加米霉素注射液按推荐剂量用药对猪目标适应症的临床效果,将符合试验要求的120头病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60头),一组为受试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mg/kg体重)给予华北制药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另一组为对照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mg/kg体重)给予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结果表明,华北制药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安全有效。说明此制剂治疗效果与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相当,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牛呼吸系统疾病(BRD)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加米霉素注射液在田间按推荐剂量用药对目标适应症的治疗效果,将合乎试验要求的60头病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病牛),一组为受试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 mg/kg体重)给予华北制药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另一组为对照药物组,按推荐剂量(6 mg/kg体重)给予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给药方法均为肩前部皮下注射,只用药1次。结果该公司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曼氏杆菌、牛支原体等病原菌引起的牛呼吸系统疾病(BRD)安全有效。结论:此制剂治疗效果与梅里亚公司生产的加米霉素注射液相当,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加米霉素注射液治疗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疗效,将临床确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60头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头,分别为加米霉素注射液低剂量组(3 mg/kg·bw)、中剂量组(6 mg/kg·bw)、高剂量组(9 mg/kg·bw)以及替米考星注射液对照组(10 mg/kg·bw)。结果显示,加米霉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对牛呼吸道疾病的治愈率分别为53.33%、86.67%和93.33%,替米考星注射液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0.00%。加米霉素注射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替米考星注射液对照组间在治愈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加米霉素注射液低剂量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牛单次皮下注射加米霉素注射液6 mg/kg·bw,可有效治疗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豚鼠、大白兔的皮肤致敏、皮肤刺激、肌肉刺激、红细胞溶血试验,考察加米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用新西兰大白兔8只进行皮肤刺激,染毒剂量为加米霉素注射液0.5 mL/只(规格:150 mg/mL);用白化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按0.5 mL/kg剂量,以豚鼠背部左侧皮肤进行染毒;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进行肌肉刺激试验,在右侧股四头肌注入6、12、30 mg/kg bw,左侧股四头肌注入同样体积的灭菌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用新西兰大白兔2只,进行红细胞溶血试验,采用体外试管法进行,采心脏血50 mL,制成血细胞悬液,加入受试药物原液温育3 h。结果显示,皮肤刺激试验:受试物加米霉素注射液各个时间点的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皮肤致敏试验:受试药物组和阴性对照组豚鼠的皮肤过敏反应率为0;肌肉刺激试验:给予受试物各个时间点的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红细胞溶血试验:受试药物及阴性对照在3 h内红细胞全部下沉,上清液体均为澄明,溶液中未见棕红色或红棕色絮状沉淀。试验表明加米霉素注射剂无皮肤刺激性、不出现过敏反应、无肌肉刺激性、无溶血和凝聚作用,临床上可以肌肉注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20mL加米霉素注射液进行了包材相容性试验考察,通过对各个考察节点检测项检测数据的分析来确定20mL小容量西林瓶包装对加米霉素注射液质量稳定性是否存在影响.试验将加米霉素注射液分装于三批包装材料中,分别考察影响因素试验(高温60℃、光照4,500±500 lx)、加速试验(40±2℃,RH75%±5%)和长期试...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加米霉素注射液对猪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加米霉素注射液及对照组替米考星注射液对猪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微量肉汤稀释法实验结果表明,加米霉素对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猪呼吸道疾病主要病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显著优于替米考星(P≤0.05)。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2个和4个最小致死剂量的巴氏杆菌强毒人工感染福建黄兔、新西兰兔和比利时兔,以比较这三个肉兔品种对巴氏杆菌急性感染是否存在一定抗病性差异。结果:福建黄兔、比利时兔和新西兰白兔高、低剂量组的发病率均为100%,除新西兰白兔低剂量组死亡率略低(90%)外,其余各组死亡率均为100%。从各组死亡时间来看,低剂量组的福建黄兔、比利时兔和新西兰白兔攻毒后2天内死亡率分别为80%、100%和90%;高剂量组的比利时兔24h内全部死亡,而福建黄兔和新西兰白兔24h内死亡率分别为80%(8/10)和70%(7/10)。本试验结果表明:福建黄兔、新西兰白兔和比利时兔在对抗巴氏杆菌强毒人工感染急性发病时,其抗病力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版(后简称兽药典)一部附录200页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有关规定,对加米霉素注射液内毒素限度及检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加米霉素注射液在0.075~0.3mg/mL时对鲎试剂无增强或抑制作用,产品内毒素含量均小于限定值125EU/mL,符合规定。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加米霉素注射液的内毒素检查方法,且采用凝胶法对其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通过过敏性、体外溶血性及肌肉刺激性评价布舍瑞林注射液的安全性。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中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而刺激性试验中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过程中,对照系统均成立。Hartley豚鼠隔日腹腔连续3次注射给予布舍瑞林注射液(2μg/只),末次致敏后第14和21天分别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供试品激发进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同样的给药剂量,末次致敏后第10天,皮内注射给予对应的抗体血清,静脉注射激发后未见蓝斑,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果为阴性。采用2%红细胞悬液进行体外溶血性试验,温育15 min、30 min、45 min、1 h、2 h、3 h各观察1次,布舍瑞林注射液和阴性对照组所有试管未见溶血,终末未见红细胞凝集,而阳性对照组全部溶血。新西兰兔连续肌肉注射给予布舍瑞林注射液(0.5 mL/只),末次给药72 h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对新西兰兔股四头肌有刺激作用,恢复期结束未见刺激性反应,具有可逆性。研究结果表明,布舍瑞林注射液无过敏性和溶血性,对肌肉有刺激性但停药后可恢复,在应用过程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加米霉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根据《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要求进行试验,以0.1%无菌蛋白胨的0.1%聚山梨酯80溶液冲洗,冲洗量为500 mL/膜,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各验证菌生长良好,各供试品管均未见细菌生长。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可靠、准确、可用于加米霉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法。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卡洛芬注射液与泰拉霉素注射液联用治疗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效果,并确定合理的给药剂量,试验选择64头患呼吸道疾病的牛,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头,其中A组皮下注射给予泰拉霉素注射液(推荐剂量2.5 mg/kgbw),同时肌内注射给予卡洛芬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确认剂量1.4 mg/kgbw);B组只皮下注射给予泰拉霉素注射液(推荐剂量2.5 mg/kgbw)。所有试验牛各种药均只给予1次。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牛的临床症状,并对其进行评分;通过对各试验牛的炎症因子、致病菌、特定病原抗原/抗体的检测,评价卡洛芬注射液对牛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单独使用泰拉霉素注射液,卡洛芬注射液与泰拉霉素注射液联用治疗BRD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消除牛体内病原菌感染带来的炎症反应;泰拉霉素注射液单独使用或与卡洛芬注射液联用治疗BRD,给药3 d病牛的血清PCT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药联用的下降速度更加显著(P<0.05)。结果表明,临床上推荐卡洛芬注射液与泰拉霉素注射液联用,皮下注射,一次量为1.4 mg/kgbw,可有效辅助治疗牛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蟾酥注射液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调节作用,选择高、中、低剂量(0.2mL/kg、0.1mL/kg、0.05mL/kg)的蟾酥注射液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联合使用作试验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组、空白组作为对照。试验猪在用药前及首次用药后的7d、14d、21d、28d,通过静脉采集血液,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猪瘟免疫抗体效价和IL-2水平。结果显示,蟾酥注射液高、中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的血清中抗体水平(p0.05);不同剂量蟾酥注射液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猪血清IL-2的产生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蟾酥注射液高剂量组作用快,持续时间较长。本试验的结果说明蟾酥注射液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效的免疫佐剂。综合考虑,推荐蟾酥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剂量为肌内注射0.1mL/kg体重,1日2次,连用3日。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阐述了加米霉素注射液的作用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和残留研究等内容。加米霉素注射液在治疗肉牛和非泌乳奶牛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为其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加米霉素(Gamithromycin)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属于氮杂内酯类,具有7α-内酯环的定位烷基化氮,这种特殊的化学物质使得加米霉素在生理pH值条件下能够快速地被靶组织肺吸收,并且维持较长的作用时间。法国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开发了以加米霉素为活性成分的注射液ZACTRAN,2008年7月和2011年6月分别经欧盟和FDA批准用于治疗因溶血性曼氏杆菌、多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