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墨西哥锡那罗亚是拉丁美洲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2009年以来,霜冻和大风不断袭击该区,造成作物减产25%,损毁作物17万hm~2,每年损失粮食折合5亿美元。在锡那罗亚州,引种麻竹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可以弥补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损失,并可为墨西哥西北部地区增加17万hm~2的竹林。麻竹鲜笋亦可销往墨西哥其他地区、美国南部和中美洲各国。文章旨在阐述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竹子资源为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潜力,并可进行商业性生产。在中国的大力帮助下,在墨西哥设计建立了一个竹子商业性生产的试验项目,以此说明竹子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总之,竹子及其相关产业的社会经济价值会极大地影响墨西哥锡那罗亚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泰国是世界主要的竹子分布区之一,现有竹林总面积454 486 hm2,蓄积量1760万m3,物种丰富度1.737,竹子多分布在各自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内,依据世界BPG工作组下的记录有17属,72种。介绍了当今泰国竹子的用途、产业、这次他和科学研究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为756.2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3.31%;其中毛竹林面积527.76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9.78%。全国有20个省份有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3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和安徽8个省份,面积合计678.5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89.72%;有13个省份有毛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7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4个省份,面积合计421.64万hm2,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79.89%。与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增加115.11万hm2,增幅为17.95%;其中,毛竹林面积增加59.98万hm2,其他竹种面积增加55.13万hm2,增幅分别为12.82%和31.80%;竹林面积增加在10万hm2以上有湖...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明确特定林分固碳能力变化,合理估算森林固碳潜力,对于开展区域森林增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北省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林龄设置74个固定样地,采用林地角规调查的方法,动态监测了不同林龄杨树生长规律,构建了杨树生长模型,探讨了杨树林人工林固碳潜力。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龄与平均胸径呈正相关关系,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林龄25 a的成熟杨树林碳密度为97.13 t C/hm2,最大的植被碳密度为167.50 t C/hm2,理论平均固碳潜力达到1 474.73万t。建议以持续发挥杨树林地碳汇功能为目的开展经营,延长森林经营周期,加强经营管理,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减少林木生物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江汉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龄组林分植被层的生物量、碳密度、固碳速率、固碳潜力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碳密度与生物量的变化方向一致,植被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1.87~115.08 t/hm2、51.48~68.97 t/hm2,两者各层次大小顺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植被层固碳速率变化范围为0.96~2.75 t/(hm2·a),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乔木层固碳速率随林龄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趋势较明显,变化范围为0.26~0.83 t/(hm2·a),灌木层、草本层的固碳速率变化范围为0.19~0.55 t/(hm2·a)和0.39~1.87 t/(hm2·a)。植被层总固碳潜力随林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变化范围为3.61~21.11 t/hm2。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发生严重时不仅造成森林资源损失、影响森林生态效能发挥,还常造成扰民事件,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基于经济—生态—民生融合视角,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评估2021年我国美国白蛾灾害损失。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美国白蛾灾害损失达212.98亿元,平均2.91万元/hm2,其中经济损失13.96亿元、非经济损失199.02亿元;在二级指标中生态功能损失最高,占80.84%;三级指标中,降低噪音功能价值损失最大,占34.34%。  相似文献   

7.
2022年河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态势总体上较为平稳,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43.51万hm2,危害程度基本在中度以下。2023年,预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45万hm2左右,较2022年发生面积略有上升,预测虫害发生面积在40万hm2左右,病害发生面积2.4万hm2左右,鼠(兔)害发生面积3.3万hm2左右。因此,2023年要进一步严格检疫监管,继续加强监测预警,积极做好物资储备,加大联防联治等,突出重点区域位置、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印度梅加拉亚邦竹子资源现状,并提出建议,帮助该邦从事竹子生产和贸易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收益。在梅加拉亚,发现竹种有11个属30个种,竹林面积为1464.68 hm2,大部分纯竹分布在Garo丘陵地区,其他地区的竹林是混交林或居住区附近的人工林。该邦大部分居民都赖以竹子为生,如编制竹席和竹篮子,将竹子提取物卖给造纸厂,竹笋加工销售、手工艺品制作和售卖等。在该邦,大约有442 t的鲜笋和39.2 t的保鲜笋在销售。卖到造纸厂的竹子总价值为0.5亿卢比。竹产业为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上缴税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研究显示,竹子为该邦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起到关键的作用。竹手工产业为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而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竹子制成产品向外销售。  相似文献   

9.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板,以2019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的状况。通过简要介绍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基本情况,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和动态变化,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的防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 737.1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16 878.23万hm2。与2014年相比,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78.80万hm2,年均减少75.7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52万hm2,年均减少66.70万hm2。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把握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防治形势,通过挖掘与剖析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得出如下结论:2005—2021年,可比口径内,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22.3万hm2,年均缩减幅度加大,石漠化程度减轻,区域林草植被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岩溶生态系统具有先天脆弱性,且我国仍有石漠化土地面积722.3万hm2,下阶段治理的石漠化土地具有难治理、成本高等特征;石漠化坡耕地面积达176.0万hm2,加之高强度耕作,是石漠化扩展与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区;2016—2021年间,因自然灾害形成新的石漠化土地面积仍达6.1万hm2,石漠化土地局部扩展难以消除。针对当前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成效与防治制约因素,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实施“预防、治理、增效和监管”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竹子作为一种可产出功能最多样产品的植物,因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整体而言,全球竹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哪一个国家充分实现其产业潜力。竹材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被证明是振兴欠发达地区强有力的先锋,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抓手。文章对比了中国和墨西哥的竹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一的竹子生产国,但仍有许多社区因快速的城市化而在减少其竹资源;而在墨西哥,虽然有理想的生态环境和市场条件,但由于缺乏联邦政府的支持,竹产业仍然不发达。在这两种产业状况下,竹建筑将成为进一步促进竹子发展的关键工具。文章以中国的2个竹建筑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竹建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在墨西哥,竹建筑可以作为从中国引进竹技术的桥梁,也有助于新政府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族认同感。文章认为,无论是竹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墨西哥,还是竹产业相对完善的中国,建设具有吸引力的竹建筑对于振兴乡村旅游都是可行的,同时可以激发当地居民管理其竹资源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竹业机械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业机械现代化是竹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竹业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认为虽然中国竹业机械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竹产业发展规模和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甚远,远不能适应竹产业创新发展目标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国家、省(市、区)、县各级科研立项与资金扶持研发新装备,强化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推进生产机艺结合技术创新,创建竹林采伐运输与仓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推动竹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为竹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并创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业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志勇 《森林工程》2008,24(4):77-80
竹醋液是一种从毛竹碳化过程中提取的液体,具有消毒、除臭、促进植物生长、改良土壤等功能,是化工天然有机助剂和土壤改良剂,是新一代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环保处理污水的有效材料之一。竹醋液可以直接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也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为在化工、农业、林业、轻工、环保、医疗和食品等领域使用的原料,因此正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部门和众多商品行业的重视,其产品属于亲环境、无公害范畴,在多个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竹醋液工业化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推广竹醋液的工业化生产项目,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业化生产竹醋液将成为21世纪森林工业的一个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毛竹的生长特性,经济、生态效益及毛竹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新邵县自然地理、交通状况和毛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新邵县毛竹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毛竹产业的发展与经营利用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期为林农在毛竹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主要的竹资源分布区,以瓜多竹为代表的560多竹种资源占全球竹种的33%,其中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竹林面积和竹种数量位居该地区前列。与亚洲相比,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现代竹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和效益有限。面向未来,该区竹资源主要分布国家的政府正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战略,助力竹区发展经济、缓解贫困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The ‘talun-kebun’ system consists of a 6–7 year management cycle in which a 4–5 year fallow period of perennial clump bamboo is alternated with 2 years of food crop production. Clearcutting, raking the forest floor and slash into piles for burning, and hoeing the soil to a depth of 25 cm reduces the vigour of the bamboo to the point at which it poses no competitive threat to the first year of planted food crops. These crops are (typically) cucumber, bitter solanum and hyacinth (pole) beans. Ash from the burned slash piles, plus some animal mamure and application of NPK fertiliser (only recently), are used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vegetables. In spite of these nutrient additions, the fertility of the upper soil layers decline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nd the field is planted to cassava (a less nutrient-demanding root crop) the second year after clearcutting. After 2 years of cultivation, bamboo regrowth and declining soil fertility prevent continued food cropping. The field is abandoned and permitted to revert to an unmanaged stand of bamboo for 4–5 years. The historical success of the system appears to be based largely on the ‘nutrient pumping’ action of the bamboo, the slow decomposition of its silica-rich litter, and the extremely high biomass of bamboo fine roots. Studies reported earlier and in subsequent papers support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the bamboo recovers much of the nutrients leached deeper into the soil profile during the 2 years of cropping and deposits them at or near the soil surface as above-ground litter and dead fine roots. The biogeochemical role of bamboo in sustain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is agroforestry system reflects the rural farmer's saying: ‘without bamboo, the land dies’.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地,是我国散生竹主要自然分布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为有效开发竹林资源,实现竹林立体经营、林产一体化发展,文章从分析巴中市自然社会条件入手,以企业的实践为例,就巴中山区发展竹资源、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平市竹类种质资源丰富、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加工利用尚存在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竹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浙江面临着国内外竹子大发展形势的挑战。为了提高浙江省竹子生产的综合效益,作者在分析浙江省竹子资源基础上,提出了迅速扩大浙江省竹林资源提高加工利用层次的技术策略,以及为了贯彻此策略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温州绿竹(马蹄笋)产业开发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温州绿竹(马蹄笋)产业开发现状、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及其优势的充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温州进一步发展绿竹产业的规划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抓好的基地建设、加工利用、科技兴竹、拓展市场和龙头企业建设等产业化开发环节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