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碑址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提出了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具体整地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对森林的保护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目前,造林工作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对于造林工作来说,主要需要注意的便是造林质量。本文主要讨论的便是关于提高造林质量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科学造林及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性,继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造林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希望通过对措施的执行,能够使我国的造林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植树造林的方法与程序,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4.
造林是林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造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巩固和发展现有森林基地,培育森林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造林质量意义重大。基于此,在分析提升造林质量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造林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造林是林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造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巩固和发展现有森林基地,培育森林的有效途径。因此,提高造林质量意义重大。基于此,在分析提升造林质量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造林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林木种苗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有效保障造林成功的关键。作为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加快林木种苗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营林生产质量,还有利于保证造林绿化进度,促进林业战略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林木种苗的发展中,还存在供过于求、市场混乱、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植树造林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在林业造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对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林业造林作为治理环境的有效措施,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我国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影响林业造林质量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控制造林因素对提高造林质量的影响,以及控制造林质量的策略和措施,实现林业造林质量双赢。  相似文献   

9.
<正>造林地的整地其目地是为了改善造林地环境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1、造林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每年11月份(俗称“小阳春”)适宜的温湿度进行马尾松栽植,造林成活率达93%,并有利于根系恢复,提前萌动,延长生长期,增加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特征值明显提高。同时,扩大了适宜造林的时间范围,缓和了春季造林劳力的紧张状况,有利于当年补植和避开春季造林的不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于2004~2010年连续7年进行锥栗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稀植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生产上一般造林密度为每667 m2种40 ~ 55株,矮化栽培的在种植10~15年后进行间伐,使造林密度为每667 m2种33株.并简要总结锥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更新造林对林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新造林不仅有利于维持森林砍伐的平衡,而且有利于扩大森林面积,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退耕还林应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针对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简要论述了退耕还林的有效措施。退耕还林的实质是根据林区的气候和环境特点,采用优质树种和正确的造林方法,提高林区的造林质量,搞好系统的抚育管理。目前,人工促进自然更新是造林更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威胁,而进行造林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方式和条件。在造林的过程中,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和管理都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造林是进行林业建设的关键环节,而林业的发展受到造林的成活率和质量的直接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提出了提高林木成活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徐敏 《农业与技术》2013,(10):90-90
造林质量是造林成效的关健,通过对国有林区提高造林质量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得出遵循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正确合理技术措施,国有林区造林质量问题定会在逐年的生产过程中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人工造林是迅速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的有效方式,是满足改善水、气、土并创造优美生态环境、营造宜居家园社会的社会需求的主要手段。造林质量直接影响造林成效,影响经营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人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提高人工造林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塞罕坝机械林场3.5万hm2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以林地基本土壤水肥特征为基础,从整地、造林季节、苗木质量、栽植深度及栽前苗木处理等5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苗木保存率的技术措施,优化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的造林更新技术。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进行整地有利于蓄水保墒、缓解土壤酸化和促进营养归还,造林季节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壮苗在高度上应大于30cm,造林时埋土深度至原土印时效果最佳,造林苗木使用ABT生根粉50mg/kg溶液药剂浸根,对造林保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风景区的营林造林工作作为景区林业的工作重点,其工作开展质量直接影响着景区的景观质量。基于此,首先对风景区林业造林常用方法进行总结,然后分析提高林业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为提高风景区林业造林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红松在黑龙江省广大林区多有分布,是重要的造林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做好红松造林工作,提高造林质量,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针对红松造林技术,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方法、树种配置和幼林抚育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提高红松造林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林业造林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生产能够加快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文章指出了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基本原则,对影响林业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林业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很多地区土地化学物理性质都因地区地势不同而出现很大差异,而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各种生物酶的含量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都造成了地区土壤特有性质。对于不同的土壤的林木种植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造林质量。在提高造林质量的方法上需要一些数据作为支撑的,并且需要对以前的造林地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更方便对造林质量提升的研究。对不同土壤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对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包括酶和微生物含量,对这些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是提高造林质量非常必要的基础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