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2.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汁pH变化与体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集新疆垦区奶牛乳样若干份(604份),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乳pH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乳汁的正常pH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万个/ml区间时,奶牛乳汁pH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个/ml时,奶牛乳汁pH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3.
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pH值变化与体细胞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奶牛乳样604份, 测定乳汁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 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正常乳汁的pH值在6 4~6 6之间; 体细胞在20万~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6~6 8之间; 体细胞在50~15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6 8~7 0之间; 体细胞在150万~500万/mL区间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0~7 2之间; 体细胞大于500万/mL时, 奶牛乳汁pH值在7 2以上。  相似文献   

4.
伍涛 《中国乳业》2012,(4):32-33
乳汁体细胞计数是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可靠指标,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检测和科研试验。在用乳汁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必要时可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5.
牛奶酸碱度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100头商丘市成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样300份,根据奶牛的年龄胎次等情况将之分成3组。利用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并辅以计数板辅助测定牛乳的pH值及体细胞的含量,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牛乳的体细胞在2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0.3%,其乳汁的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11.2%,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26.1%,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 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45.3%,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68.7%。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7。  相似文献   

6.
采集100头商丘市成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样300份,根据奶牛的年龄胎次等情况将之分成3组.利用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并辅以计数板辅助测定牛乳的pH值及体细胞的含量,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牛乳的体细胞在2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0,3%,其乳汁的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11.2%,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26.1%,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 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45.3%,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68.7%,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7.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pH值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下时.电导率值在4.40~4.75ms/cm之间、pH值在6.50~6.80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500万个/mL以上时.电导率在5.20~9.00ms,cm之间、pH值在6.80~7.20;体细胞数在500万以上,电导率值在9.00ms/cm以上、pH值在7.20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数相关性不明显,可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北京地区128头奶牛的混合乳样进行真菌分离,共分离出真菌42株,占32.8%。其中假丝酵母17株,占40.5%;曲霉菌4株,占9.5%;隐坏菌3株,占7.1%;毛霉菌4株,占9.5%;羊毛状小孢子菌14株,占33.3%。真菌感染与隐性乳房炎监测(B.M.T.法)的关系是:“-”占24.40%;“±”占20.8%;“+”占45.2%;“++”占36%;“+++”占100%。说明随着真菌感染数的增加,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和严重程度也随着增加,故认为,在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真菌感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体细胞计数监测奶牛隐性乳房炎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用体细胞计数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技术、以及将体细胞数作为标记性状、选育具有乳房炎抗性奶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奶牛隐性乳房炎已成为奶牛常见的多发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当前该病的主要诊断技术与方法,包括体细胞计数法、乳汁PH检验法、乳汁电导率检测法、乳汁细菌培养、PCR检测方法、MTT检测法等,进行了对比阐述,以期为选择和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诊断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过瘤胃甜菜碱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15头体细胞数在100万个/mL以上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g/d、18g/d和24g/d过瘤胃甜菜碱,研究其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和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奶牛产奶量与试验前相比,下降了1.04kg,而试验组分别提高了0.52kg和0.88kg;乳脂率、乳蛋白等乳成分略有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添加过瘤胃甜菜碱组牛奶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补饲过瘤胃甜菜碱,能够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提高奶牛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 472头 (1~ 11胎 )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 ,乳用特征性状 (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 )的线性评定 ,以及隐性乳房炎与乳用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与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1171、0 10 3 0、0 0 681、0 0 180、-0 12 65 ,其中与楞角性、尻宽分别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的正相关 ,与蹄角度达极显著 (P <0 0 1)的负相关。奶牛阳性率与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0 967、0 0 5 61、0 0 2 82、0 0 12 7和 -0 0 670 ,其中除与楞角性为显著水平 (P <0 0 5 )的正相关 (0 0 967)外 ,其余均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奶牛蹄病与其产奶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对宁夏某国营奶牛场15头不同程度蹄病患病奶牛15d内日平均产奶量进行统计,并以5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了蹄病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之后对以上15头蹄病患病奶牛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后,每隔5d测定其日平均产奶量,连续测6次,分析其产奶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蹄病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蹄病越严重,奶牛产奶量越少;经治疗后,不同程度的蹄病患病奶牛日平均产奶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更准确地检测隐性乳房炎,为评价隐性乳房炎乳汁的变化提供参考。试验分别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CMT)法与溴麝香草酚蓝检测(BTB)法对35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同时比较了2种测定方法下乳pH、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乳成分及血液常规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检出阳性率(40%)高于BTB法(3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CMT法的吻合率(35.71%)低于BTB法(41.67%)。2种检测方法呈阳性的乳pH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TB检测法呈阳性乳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P<0.05)阴性乳,而CMT法检测呈阳性的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对数值比阴性乳高13.6%;BTB法检测呈阳性的SAA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2组阳性与阴性组间奶牛血细胞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比BTB法灵敏,但BTB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国近年研究并应用于实践的博达R牛奶测试技术对太原某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监测,试验显示,博达R牛奶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5%(111/200),乳区阳性率为26.34%(196/744);3胎及以上奶牛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0.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t>t0.01,P<0.01)。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我国奶牛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制品质量,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证据表明,多种营养物质的缺乏都会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其中,微量元素硒能改善奶牛乳腺免疫功能,对奶牛乳腺健康和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阐述硒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相关性,以期为通过调控乳腺免疫功能和防控乳腺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细菌学检测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某奶牛场采集的155份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做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47份奶样有细菌生长,细菌检出率为94.84%(147/155);共分离到335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占81.79%(274/335);主要致病菌对先锋霉素、利福平、丙氟哌酸等五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9.
选择安徽淮南乳品公司为试验试点,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472头(1~≥6胎)进行隐性乳房炎与乳房性状相关性分析,测定的乳房性状主要包括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和乳头长度。结果表明:淮南地区荷斯坦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和奶牛阳性率分别为25.79%和53.18%;乳房性状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乳头长度的线性评分分别为31.92分、47.02分、29.00分、37.64分、20.02分、39.74分、20.88分。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与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乳头长度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0731、0.0211、0.1003、-0.0369、0.0996、-0.0323及-0.0151,其中与后房宽度、乳房深度为显著(P<0.05)的正相关,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奶牛阳性率与前房附着、后房高度、后房宽度、悬韧带、乳房深度、乳头位置、乳头长度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0427、0.0680、0.0347-、0.0060、0.1071、-0.0119和0.0223,除与乳房深度为显著(P<0.05)的正相关外其余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