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注重植树护林。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物。当时,为了动员人们种树,曾规定“不种树者,无棺。” 春秋时期,国家设“衡鹿”职守山林。到了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只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呢。 到了公元 485年北魏孝文帝时,不仅要求植树,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山东古代是我国漆树主要产地之一,很多古文献上有栽漆和利用漆的记载。《尚书禹贡》上有兖州“厥贡漆丝”。《史记·货殖列传》上有:“山东多渔、盐、丝、声、色”。《史记·老子韩非传》上有:“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主督漆事”。蒙地在今豫东和鲁西交界处,证明在战国时,蒙地尚产漆,并还设有“主督漆事”的官吏。一直到宋代《太平寰宇记》上还有兖州土产有“漆丝织文”。山东古代还有以漆为姓和地名的记载,如《春秋公羊传》上有地名“漆”,据考证,“漆”地在今之山东邹县境内;《尚友录》上有“漆”姓,是青州、北海望族”。古时好以物产、山  相似文献   

3.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注重植树护林。早在西周时期 ,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 ,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务。当时 ,为了动员人们种树 ,曾规定“不树者 ,无棺”。春秋时期 ,国家设“衡鹿”守山林。到了秦代 ,秦始皇“焚书坑儒” ,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 ,只有几种书不烧 ,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 ,还专门下令 :“无伐草木” ,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到了北魏孝文帝时 ,不仅要求植树 ,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  相似文献   

4.
地处黄土高坡的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是一个缺水而不养鱼的地方。然而这里却有20多家企业、上千人围绕渔业做生意。他们生产的用于防治鱼类疾病和清洁鱼塘水质的鱼药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年销售收入高达2亿元。 连吃水都困难的临晋人何以会有那么多入大发 “渔”财呢?原来,早在80年代末,有个姓卫的临晋人在镇上办了一个小厂,生产一些专供人体清洁卫生用的消毒剂。这种产品销到南方后,一户渔民偶然将其倒进鱼塘,结果竟奇迹般地治好了正在大面积发生的鱼肠炎症。闻讯的渔民纷纷写信向卫老板求购他生产的卫生消毒剂。打从那时起,卫老板…  相似文献   

5.
在有五百多号职工、一千七百多口子人的乌苏林场,提起工会副主席康万瑞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职工称他“小康”,其实他也不小了,已经五十四岁了,只是他在老职工的心目中还是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康”;青年人则称他为“康老师”,这不是他曾当过老师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他能同青年人侃得来、玩得来,青年人都喜欢同他相处,把他当成了良师益友。除此两种称谓之外,按理应该还有一个“康主席”的称呼,但是遗憾的很,在乌苏林场几乎听不到“康主席”这三个字,大概是林场的男女老少已经喊惯了“小康”、“康老师”这样的称呼,忘记…  相似文献   

6.
原来,“百家姓”是宋朝初年S杠唐一个老儒编的,宋朝的皇帝姓赵,“赵”姓便为国姓。钱塘属江浙,当时占据江浙一带是吴越王钱叔,孙是他的正妃的姓.李是南唐后主的姓。于是“赵钱孙李”便为头—句。百家姓为何赵打头~~  相似文献   

7.
榕树虽然没有鲜花那样灿烂和芳香,却一向是文人墨客抒情写意的对象。特别在台湾、闽南、粤东等地,人们爱榕、崇榕,充满着人情味和神圣感。在老百姓心目中,榕树最有灵气,最富情感,最能庇荫造福人类。大多数居家种有盆景榕、药用卵榕等,乡村内外,必有一株以上的大榕树。因此,便有“无榕不成村”的说法。台湾民间严禁烧榕树枝叶,故有民谚:“烧榕万年穷”。台湾高山族的聚居地,入口处都要种榕树,寓吉祥如意。闽、粤、台地区的人们有“插榕青”榕青即榕树枝桠的习俗,这些习俗的形成还都连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呢人们视榕为驱凶避灾的信…  相似文献   

8.
王建兰 《中国林业》2012,(15):28-31
不知是巧合,还是上帝的特意安排,史上第一个发现杜仲有药用价值的人姓杜,叫“杜仲”。今天,杜仲产业逐渐崛起,又一位杜姓人进入我们的视野,他就是我国杜仲种植专家、农学博士、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杜红岩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人每天都要睡觉,可如果说植物也要睡眠,不仅这种说法新鲜奇怪,就连科学家也极感兴趣。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全部合扰起来,这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仅仅是一个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花朵也要睡眠。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昼醒夜睡”的规…  相似文献   

10.
他一心掘出地下“火”王世俊煤能燃起火。人离不开火。在林区不烧煤,就得烧木棒子。烧木棒子就等于烧林子。我国是个少林国家,多少仁人智士呼吁:“以煤代木”!黑龙江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石尚志,自1991年9月上任以来,一心要改变林区长期以来烧木...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他“怪”。离休后每月开140多元钱,满可以在家享享清福,可他偏要上山义务植树,每天啃着馒头干,喝着冷水,真“怪”.有人说他少个心眼,这年头应当抓点实惠的,他义务植树三万多棵,不要一分钱.究竟图个啥?他叫张兆平,是满归林业局的离休老干部.这位有42年党龄的老党员,1980年离休后,就一直想着怎样才能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做点贡献.他想到自己多年生活在林区,林区人就要处处想到树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每逢放假,我就要到乡下外公家住上一段时间。外公家的院角有一棵大怪树。说它怪,是因为它长着小扇子一样的叶片,而那足以让三人合抱的粗壮的树干上疤疤叉叉、疙疙瘩瘩。怪树根部烂了一个能让两三个人钻得进去的大洞,我常担心有一天它会支撑不住庞大的身躯而倒...  相似文献   

13.
“廉局长”素描丑万涛“廉局长”其实不姓廉,那是人们送给他的一个雅号。他本叫孟建儒,1988年12月担任合水县林业局局长后,以清正廉洁的真正共产党员风范赢得了人们的好评。公私分明1989年元月,孟建儒走马上任第一次到基层苗圃检查工作时,了解到林业局一些...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森林采伐限额中,烧材的比重,“八五”为51.2%,“九五”为55.6%,造成烧材消耗量过大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的原因之外,还有计算方法和调查方法上的原因,并论证了烧材的合理消耗量,以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镇企业杂志社技术推广部隆重推出高效气化节柴炉特制木炭加工厂炉具家家有,此炉非一般,速度之快、耗柴之少令人难以置信,被人称之为“神炉”。使用该炉,400g木柴在30分钟内可一气呵成煮熟1.5kg米饭,烧一个汤,炒5~7个菜,余热还可烧2kg以上热...  相似文献   

16.
陈思思,著名青年歌唱家,被国内外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新民歌领域的领军人物。她不仅是迄今部队文工团最年轻的团长,而且拥有数个辉煌的“第一”:民歌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开个唱的第一人、两岸四地开唱第一人、第一个在台湾举办个人音乐会的大陆民歌手、军旅歌手。被誉为“新民歌天后”的她首创新民歌文化传播研究室,并兼任南昌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教授,把新民歌的艺术发展列入学术研讨范畴;她跋山涉水深入部队热情为官兵献歌;她德艺双馨,在国内外的大型演出中享有盛誉;在各种慈善、公益活动中她奉献无数爱心,到目前为止已捐建了多所希望小学……  相似文献   

17.
<正>平潭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四面临海,海岸线长达408 km,境内地势低平,气候环境恶劣,历史上长期遭受风沙危害,相传清初曾发生“一夜沙埋十八村”惨剧,令世代平潭人刻骨铭心。解放后,平潭人民开始了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从“风起千里沙、居民难安家”到“荒漠变良田、荒岛成绿洲”,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有多少姓?据统计,见于文献的姓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64个。尚未包括四字姓和元、清时期移居中原的蒙满族译改的姓。此外,新疆少数民族的姓也未计算在内。中国人有多少姓...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听来的西藏故事,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那时候,枪杀、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窝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  相似文献   

20.
“八五”、“九五”期间云南全省烧材限额分别占总限额的55%和56%,而实际烧材还不止这个数字。“十五”期间烧材限额占59.1%,因此形势非常严峻,为探索新形势下烧材管理的有效办法,通过对楚雄州禄丰县的调查,认为对烧材实行“四定”和“四禁止”是一个好办法。“四定”县“定采伐数量、定代伐地点、定采伐时间、定采伐树种”。“四禁止”是“禁止挖树根、禁止砍伐水源林及特殊地带的林木、禁止在公益林带及稀疏林内砍伐林木、禁止砍伐用材林”。此外还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