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疹块型猪丹毒,是在猪只的颈、肩、背、腹部及四肢等处皮肤出现圆形、方形、菱形或不规则形凸起的红色疹块。而在生猪屠宰的检疫实践中,偶尔可见猪丹毒病猪疹块呈浅色  相似文献   

2.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病型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表现为一头或多头病猪突然死亡,多数病猪有明显临诊症状,体温升至42℃以上,稽留,虚弱,行动困难,食欲减退,皮肤、浆膜出血;亚急性皮肤型多良性经过,皮肤形成界限明显的棱形或方形疹块,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病初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压之不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疹块颜色逐渐消退,数日后可自行康复;慢性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SE),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猪丹毒病有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三种,其中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很少见报道。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感染,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来说,慢性型猪丹毒病多由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的。但笔者在临床所见的两起原发性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病例皆为仔猪,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型后多表现为心内膜炎、增生性关节炎及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5.
1 猪丹素 败血型猪丹素可采取肾、脾、肝、心血和淋巴结;疹块型猪丹毒可采取疹块周边皮肤;慢性型可采取肿胀的关节和心内膜上的增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6.
疹块型猪丹毒出现的皮肤变化与某些因机械的、物理的、生物的、营养的以及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变化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屠宰检验中要加以鉴别诊断。猪丹毒是宰后肉品卫生检验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因此了解和掌握该病宰后的一些特性,将会对进一步鉴别诊断起着有益的作用。猪疹块型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春末夏初直到初冬猪丹毒的发病率都比较高.宰后皮肤表面偶见弥漫性方形伤痕,从形态、颜色都极似初发疹块丹毒,疹块型猪丹毒是皮肤的一种局部感染.采用皮张灯光视检、脂肪肉眼观察、淋巴结与脏器的剖检、实验室细菌学诊断等方法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
疹块型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传染病 ,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笔者从事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多年 ,现将疹块型猪丹毒的检验要点及与类似皮肤病患的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仅供大家参考。1 流行季节 :此病严冬早春季节呈零散发生 ,检出较少 ;春末夏初直到初冬 ,尤其是夏秋季节 ,检出较多。因此 ,检疫人员应充分重视发病季节这一特点。2 病变分布和病变特征 :2 .1 病变分布 :多见于肩、颈、背直至尾部和腹腿的外侧部 ,分布较规律。2 .2 病变特征 :呈扁平略高于皮肤表面 ,大小不等的圆、方、菱形或不规则形 ,以方块和菱形多见 ,周围界限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掌握检验技术,今将我们对不同病程的疹块型猪丹毒病理特征与类似皮肤疾患的鉴别诊断经验介绍如下。疹块型猪丹毒检验技术要求一、重视流行季节的特点:猪丹毒检出率与季节的关系颇为密切,严冬早春季节呈零星散发,检出较少,仅占0.059~0.064%;春末夏初直到初冬,检出率达0.35~0.67%。  相似文献   

10.
一、猪丹毒 此病系感染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急性败血型或疹块型的症状为:体温升高至41℃左右,心跳加快,四肢和腹部等处出现疹块,凸出于皮肤表面,不食,有时呕吐,眼潮红充血。慢性型则多表现为四肢关节发生慢性关节炎。 防治办法:1.用5%~10%的石灰乳刷洗猪圈,将病猪及时隔离饲养,死猪要深埋。2.以防为主,要早期给猪打猪丹毒预防针进行免疫。3.  相似文献   

11.
慢性猪丹毒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的丹毒丝菌属。猪发病后,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型出现皮肤疹块,慢性型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我校牧场3年来发生了33例慢性关节炎型猪丹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一般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特征为败血症,亚急性型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疹块,慢性型主要特征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1]。本文介绍了2例猪丹毒的诊疗经过,并总结了防治该病的经验和体会。1流行病学1.1流行特点猪丹毒主要发生于架子猪,易感性随日龄的增  相似文献   

13.
1猪丹毒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这是猪的高热性急性传染病。病猪临床上以体温升高,败血症,颌下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本病发生于架子猪,特急性型体温高达42℃以上,体表出现红斑,躺卧不起,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是主要发生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属于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不规则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则主要侵害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偶见于其他家畜。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以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皮肤型多见,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猪丹毒是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则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目前该病虽然在集约化的猪场中比较少见,但整体疫情仍未完全控制。2014年廊坊地区某养猪场发生了一起以皮肤出现疹块并伴有急性败血性死亡为症状的传染病,初步怀疑为猪丹毒,且调查得知该养殖场有过猪丹毒病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可达80%~90%,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全身病变,亚急性型表现为特征性疹块病变以及慢性型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1]。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1986年1、2月的生猪宰后检验中先后发现5例极似疹块型猪丹毒的肉尸,经采样检验为枯草芽胞杆菌所致。一、病理解剖;眼观肉尸臂部、背部,臀部或腹部有为数不等,菱形、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疹块,极似疹块型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后发病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亚急性型猪丹毒表现为发病猪皮肤疹块和发热,常有皮肤感染症状。全身治疗用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钠、青霉素钠等,配合解热镇痛药(如安痛定注射液)和消炎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皮肤感染用碘剂涂擦有很好的疗效。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降低发病猪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做好猪丹毒的科学屠宰检疫与无害化处理,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