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虾池是养虾的基础。因此,虾池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虾产量的高低。搞好虾池的建设,首先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地实施。其次要注意虾池配套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力求虾池当年发挥效益。建池场地可根据沿海地形、地势、底质、水质、潮流、风浪等状况,结合水文、气象等有关资料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虾池水质恶化的有效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虾池亚硝酸盐逐渐累积到0.1毫克/升.会形成对虾慢性中毒。因此,即使池中溶氧充足,虾也会浮游水面呈现病态,回转浮动或紧靠浅水岸边游泳。当虾池浓度达到0.25毫克/升以上,虾身发红,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狂躁或反应迟饨,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4.
2001~2003年由于受干旱的影响,平阴县的养殖水面由10000余亩减少到3000余亩,受旱面积达60%,大部分水面难以从事养殖生产。在县渔政站的指导下,通过防渗改造并配备一定的补充水源,使其不仅能够进行正常生产而且获得高产高效,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现将我县北方旱池塘防渗改造的几种经验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养虾先养水”是业内人士都认同的观点 ,它说明了水色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要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色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度很大。现针对对虾高产养殖生产中经常碰到一些有关水色调控的问题 ,提出一些处理方法 ,以供参考或共同探讨 :1 虾池水色的标准及作用水色是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的综合反映 ,它与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密切关系。对虾养殖生产中通常以池水的颜色、透明度的大小和清爽度来衡量池水水色的好坏 ,良好的水色应是黄褐色、黄绿色 ,清爽而亮泽 ,硅藻和绿藻同时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南马苗种场始建于60年代,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种繁育基地,1999年被列为国家级良种繁育中心。近年来,由于鱼池年久失修,地下水位下降,导致鱼池渗漏严重,影响苗种生产,为此2004年10月我场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对3-4#鱼池进行了塑料薄膜防渗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就 相似文献
7.
1 改善养殖条件主要从池塘整治改造和配套增氧两方面人手。老化的池塘,淤泥沉积,滋生着大量的病原体,只有通过彻底清淤、挖深和进行底质改造,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疾病的发生。一般池塘在整治时先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池底,配合吸泥浆泵将池底淤泥彻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虾养殖技术日渐成熟,放苗密度越来越高,饲料的投喂量随之增加,水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几种常规的水质指标也频频出现异常,科学巧妙的处理虾池水质,对提高虾池养殖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显得日益迫切.现将养虾中易出现的水质问题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对虾养成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养成初期。虾池池底会滋生大量的杂藻。杂藻在池水中繁生速度快,如不及时杀灭。可在短时间内使池水透明度加大。池水清瘦见底;而且杂藻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池水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的营养成份下降;其衰竭死亡后,沉入池底腐烂变质,使池底变黑发臭,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在淡水水域采用物理刺激法是作为提高渔具捕获率,更快更好地进行水域围捕、提高捕捞选择性、降低渔捞成本的有效捕捞方法之一。在这方面有效捕捞的成就多半取决于对采用物理刺激的生物学和技术设备的先决条件以及在捕捞水域中外界环境条件等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河蟹养殖所发生的颤抖病从1997年开始时的来势凶猛,发展到近两年已传遍全国各地的养蟹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颤抖病已成为养蟹者的心腹大患,几近谈“抖”色变,成为养蟹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每年给蟹民们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无法统计。笔者在农村从事渔业生产指导工作40年,现对防治此病提出几点见解,供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及蟹农们参考。一、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握力减弱,吃食减少,或者不吃食,最典型症状为螯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倒立。故称颤抖病,也叫环爪病、抖抖病。二、流行、危害情… 相似文献
14.
应用耕水技术养殖,抑制和降解水产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比传统的养殖方法具有高效、安全、持久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不但不会破坏大环境水体的结构,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目前消除或降低亚硝酸盐危害的科学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