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姆渡遗址农业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著名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丰富的人工栽培稻谷和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遗迹,因此而闻名于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在研究出土稻谷的同时,往往联系到出土的170多件骨耜。涉及当时的农业形态问题,并根据遗迹、遗物对当时的农业形态作了相应的推测。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省的有关文物部门与日本宫崎大学……  相似文献   

2.
河姆渡遗址稻的硅酸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1%;中间型占4.1%。平均尖度0.86,背离系数1,是一个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群体,其生物学性状与现代的热带粳稻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河姆渡遗址稻的硅酸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1%;中间型占4.1%平均尖度0.85,背离系数1,是一个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群体,其生物学性状与现代的热带粳稻有相仅之处。  相似文献   

4.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赵晓波一、河姆渡文化周边遗址简况八十年代初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有关县(市)文物部门对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围作过一次普查工作,发现30多处河姆渡文化1期以后的文化遗址,近几年在基本建设中又有新的发现,增加了...  相似文献   

5.
河姆渡遗址“鱼藻”纹盆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遗址“鱼藻”纹盆考释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黄渭金河姆渡遗址曾出土不少表现农业题材的陶器,这些陶器不仅制作较精致,而且器表大都经打磨光亮,腹壁也往往刻划线条粗矿、流畅的动植物图案,是河姆渡遗址中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鱼藻”纹盆即是此...  相似文献   

6.
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层”成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层”成因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劳伯敏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由于它的地下保存条件较好,出土了一群颇富特征的文化遗存,对于当时长江下游杭州湾地区的原始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这个遗址第四文化层上部出土的“稻谷堆积”中...  相似文献   

7.
农具变迁是农业发展状况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江淮地区出土青铜镰的统计和考古类型学梳理、分析,对商周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状况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通过对比材料分析,对锯齿镰、有銎镰的地域分布及演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稻作遗存,学界对这些稻作谷物的种属、性质等随之展开研究,但是不同学者通过不同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鉴定、研究河姆渡遗址稻作谷物的不同技术、方法进行了简介、回顾、检讨和展望,同时提出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浅议安徽省薛家岗遗址出土的石刀安徽省博物馆卢茂村薛家岗遗址位于安徽省潜山县河镇公社永岗大队永明生产队,北距县城约15华里,南距王河镇八华里,东临潜河,现为一椭圆形的台地,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经过四次发掘,最后定名为薛家岗文化。已揭露面积1600多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最先使用青铜器就是生产工具了,了解和研究青铜生产工具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形式、用途及断代,对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社会关系有一定的意义。多年来扶风地区出土了许多生产工具,有些是作为农具用的,有些则作为手工业工具,这里作分类论述,并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正> 1980年10月至11月,我省文物工作队在含山县仙踪公社夏棚大队大城墩古遗址,T_4第六层红烧土下面,靠近北壁,从厚度约40厘米、面积约1平方米的黑色泥土中,发现混杂着散落的炭化稻谷。同时  相似文献   

13.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葡萄种子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云飞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6,(1):156-160,168
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最近几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葡萄种子,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南方先民已经食用葡萄,不亚于欧洲的使用葡萄历史;历史文献中也记载,在欧洲葡萄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居民已经普遍把葡萄作为水果食用。各种迹象显示我国可能有本土葡萄的驯化栽培历史。文章对中国的野生葡萄为什么没有进一步驯化成象西方那样的优良食用和酿酒用的品种?中国原有的野生葡萄资源有无驯化培育为栽培种的可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菱角新品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水生蔬菜菱角的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河姆渡稻谷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姆渡稻谷研究进展及展望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郑云飞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有稻谷的遗址累积到1970年代初止,约30处;从1973—1989这十多年中又出土了49处,合计达79处。1989以后至1992年止,共已达112处。稻作遗址的不断出现,促进了稻作起...  相似文献   

16.
磁山遗址的原始农业遗存及其相关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遗址。1976年至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邯郸市文物保管所等单位进行了发掘,分为三个发掘区,揭露面积2579平方米。发现了房址、灰坑、沟壕等遗迹,出土了富于特征的大平底筒形盂、倒靴状支架、三足钵、深腹罐、长颈壶、平底钵、圈足罐等陶器以及石磨盘、石磨棒等各种石器和骨器,表现了这一文化遗存的年代较早,面貌独特,它与河南中部发现的裴李岗遗址共同被称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自从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以光刻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卡脖子"开始影响到社会生活。事实上,中国种业与国外水平差距大致与高科技差距相接近,也存在类似的"卡脖子"可能性,只是表现方式与光刻机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8.
西安西郊三桥湾子村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木桥遗址出土的木材经鉴定为冷杉属木材(Abies sp.)、樟科桢楠属木材(Phoebe spp.)、紫葳科梓属木材(Catalpa spp.)、壳斗科麻栎属槲栎类木材(Quercus Sect.prinus)、楝科香椿属香椿(Toona sinensis)、榆科榆属木材(Ulmussp.).该鉴定结果对陕西三桥汉代木桥的考证、陕西森林的历史变迁、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树木分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邱鸿炘 《农业考古》2001,(1):260-261
自从人类使用火时开始,进入了人类蒙昧期的中级阶段。原始社会里的先民们,开始从事捕鱼活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重大的贡献。据出土文物证实:在20多万年前,生活在渭北平原的“大荔人”,就知道在洛河下游和渭河水域里捕捞鱼、蚌。在10万年前,生活在汾水中游的“丁村人”,他们能在河滩上拾取螺、蚌,在较深的水中捕捉鱼类充食。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用双手捕捞水产的原始阶段。到了距今18000多前的“山顶洞人”,开始会使用石块投掷和在木棒尖端(梢头)绑上石矛用于投刺湖泊中的大鱼。到了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的水产…  相似文献   

20.
非洲干旱地区令人兴奋的发现对于一向很受赞赏的农业起源假说是一个挑战。三十多年来,中东地区一直被视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植物和动物的驯化时间被定为10,000至9000年以前。但是关于驯化所进行的确切地点,怎样的气候条件和人口压力促使发明粮食的生产,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一致的看法是粮食生产发生在距今一万年的最后一次冰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