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水稻安两优25系省杂交水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用安湘S(1356S)为母本 ,早25为父本选配的早籼两系法组合 ,原名1356S/早25 ,1998年省品审会审定 ,命名为安两优25。全生育期112天 ,株高82厘米 ,分蘖力中等 ,亩有效穗25万 ,每穗97粒 ,结实率76.1 %,千粒重24克 ,米质较好 ,糙米率77.8 %,精米率70.6 %,整精米率40.5 %,粒长7.0毫米 ,长宽比3.3 ,垩白率20 %,垩白度3.1 %,透明度3级 ,碱消值3.3级 ,胶稠度45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19.8 %,蛋白质含量9.2 %,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苗…  相似文献   

2.
矮秆大穗小麦品系94N4364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375~675万粒/hm^2)的增加,其产量有提高的趋势,但与相应种植密度的对照宁春4号相比,分别减产4.3%和7.8%。试验表明:矮秆大穗小麦品系的穗数、穗粒数多,并不意味着产量就高。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千粒重,即灌浆期的光合速率是影响产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柴春901是格尔木农场育成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经1997~1999年在乌兰希赛灌区试种,能正常生长。在每m^2穗数523~575情况下,敏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分别为:45.7个~48.3个,49.3g~50.6g,11.34t/hm^2~12.09t/hm^,比对照品种柴春018的每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分别高-3.3%~2%,16.7%~32.7%,4.7%~4.8%,33.3%^  相似文献   

4.
大穗型水稻水浆管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期时期耐旱性不同,分蘖期耐时力最强,适度干旱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幼穗分化至抽穗开花对缺水最为敏感,缺水减产严重,后期灌浆时间长,不可断水过早采用前轻后重的管水方法,有铲分蘖终止期比常规灌溉法的提前5d,总分数比的多38.2万/hm^2,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4.7%,8.3%和2.4%,株高缩短3.4cm,单产增加12.4%。中、后期的LAI、NAR的C  相似文献   

5.
浙粳22(原名ZH222)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杭州市种子技术推广总站合作选育的中熟偏迟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审委审定。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生育期159.8d。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分蘖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平均有效穗24.9万/667m^2,每穗111.8粒,千粒重26.9g;2003年省双季粳稻区域产量达454.3kg/667m^2,  相似文献   

6.
攀西地区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在攀西地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x3)〉施钾量(x5)〉密度(x2)〉施磷量(x4)〉播种期(x1)。增施氮、钾肥、适当增加密度是实现超高产的主 技术措施;在中穗的基础上攻大穗是超高产的关键。建立了攀西稻作区重穗型组合每公顷产量11.25t以上的综合栽培技术:3月下旬播种,栽插密度32.25~33.75万穴/ha,施N206.55~220.20kg/ha,施P2O576.95~88.80kg/ha,施K2O183.15~189.30kg/ha。  相似文献   

7.
协优57肥东县3a制种,平均产量3.25t/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每穗总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可提高产量。栽插过密、穗数太多会导致减产。单产3.0t/hm^2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母本有效穗300万 ̄360万/hm^2,总颖花数2.25亿 ̄3.00亿/hm^2,结实率45% ̄55%,千粒重27.0g。主要栽培措施:(1)适时播种并安排好播差期;(2)培育多蘖装秧;(3)加强大田管理,搭好  相似文献   

8.
九花1号(九H363)是以F0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为手段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它具有蘖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病性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在3年省区试中产量一直排名第一,生产试验中平均增产10.3%。1995年1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并列为省重点推广成果。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春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比露地对照增产达44.4%。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具有保墒和提高生育前期地温的作用,使覆膜小麦出苗早、整齐,促进营养生长,穗分化时间较长,灌浆充分,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地膜覆盖穴播小麦具有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午睡”现象轻和干物质积累多的特点。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日平均光合速率为1.08mgCO2/dm2.h、13.70mgCO2/dm2.h和11.62mgCO2/dm2.h,分别比对照高23.3%、33.1%和12.7%。在拔节期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则为双峰型。净同化率最高可达13.01g/m2.d,平均为8.24g/m2.d,比对照高0.38g/m2.d和0.23g/m2.d。  相似文献   

10.
中下地力、优化施肥、冬前基本没有分蘖的晚播冬小麦,密度在25-38万/mu时,秦季最高单株茎蘖3.3-4.3个,限拔节期浇1水,可成穗1.6-2.2个,个别成穗率极低的品种,单株成穗1.3个左右。密度在15万左右时,单株茎蘖3.6-4.8个,成穗数2.3-2.8个。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但分蘖发生率与分蘖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相关不密度,共同表现出能成穗的分蘖基本上是返青前冻融期出生的蘖,以I蘖为主,Ⅱ蘖  相似文献   

11.
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7--2008年主推秋作物品种省审周单9号——最新玉米杂交种 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紧凑,株高239cm,穗位110cm,果穗筒型,穗长18~20cm,穗粗4.8cm,穗行数16~18行;高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抗茎腐病,抗大小斑病.一般产量9750~10500kg/hm^2(650-700kg/亩)。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业科学》2008,(1):117-117
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主推秋作物品种省审周单9号—最新玉米杂交种 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紧凑,株高239cm,穗位110cm,果穗简型,穗长18-20cm,穗粗4.8cm,穗行数16-18行;高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抗茎腐病,抗大小斑病.一般产量9750-10500kg/hm^2(650-700kg/亩)。  相似文献   

13.
3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516是一个具有中上秧龄弹性的新组合。采用稀播一段育秧,30 ̄40d秧龄,产量达7.5t/h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7 ̄10.1,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 ̄1.9张,实现270穗/m^2,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8g,单穗重3g左右。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在平凉,临夏等地对玉米进行稀土,硫酸锌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稀土,硫酸锌配施能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使其生育期缩短2d,株高增加6.6cm,穗长增加3.2cm,穗粒数增加96.2粒、百粒重增加5.0g,最终收获产量较对照增加1431.10kg/hm^2,增产率为14.20%。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土壤容重与水稻生长的生态适应,首先提出了土壤物理结构性肥力的概念及其对水稻产量效应的影响,其水稻产量效应在25%左右。试验表明,土壤容重具有自调性,自调点在1.25~1.35g/cm3。容重过高(≥1.5g/cm3)或过低(≤1.1g/cm3)的上体可称之为不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弱或供氮动态与水稻需氮高峰不吻合,导致前期水稻生长过旺或过弱,后期根系活性差,物质积累与转化少,产量不高。而把容重适中(1.2~1.4g/cm3)的土体称之为稳定土体结构,其前期土壤供氮好,供氮高峰与水稻需氮高峰吻合,根系发生量多,分布深,后期根活力强,功能叶叶面积大,物质积累与转化率高,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小麦大拇指矮的穗发芽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大拇指数的近等基因系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大拇指矮的矮秆基因Rht3和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对穗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Rht3和Gai3与抗穗发芽密切相关,高矮亲本间穗发芽差异明显,矮扬3和矮苏3及它们的轮回亲本的穗发芽率分别为8.26%、11.47%和56.37%、66.87%、。群体中穗发芽率分离明显,赤霉酸拓应不敏感的矮秆和半矮秆类型植株穗发芽率低,赤霉酸反应敏感的高秆类型植株穗发牙率高,两分离群体中株高、赤霉酸反应、α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5和0.6562、0.8103和0.6435、0.8581和0.89268,均达极显著水平,Rht3、Gai3通过低α-淀粉酶活性而增强了抗穗发芽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秀麦3号具有强蘖多穗、矮秆抗倒、耐湿耐肥、综合抗(耐)病性好,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产量400kg/666.7m^2,高产可达450kg/666.7m^2。1996年5月3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面积已达22600hm^2,预计今后推广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19.
对单季晚稻太湖粳3号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足够的颖花量是取得高产的基础,单产超过11250kg/hm^2的总颖花量在3100万以上;(2)获取适宜穗数360万/hm^2左右,主攻大穗至130粒以上是太湖粳3号是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93)减少3次枝梗退化数而增加其现存数是该品种大穗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早籼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陆矮4号等8个粗短粒品种和湘早籼3号等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和穗重等性状主要受制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其狭义遗传率为50.9%—95.0%,均达极显著水平。相对遗传进度表明,长宽比性状的选择效果好于其它性状。亲本和杂交组合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在长粒品种中容易选出谷粒长宽比大和宽度小的亲本,而在谷粒厚度大的品种中则易选出粒重和穗重高的亲本。浙农921、湘86-70和湘早籼3号等亲本在粒形和产量性状改良中具有很大的增值作用,其中浙农921/湘86-70、中156/湘86-70和浙农921/湘早籼3号等组合能够显著降低粒宽、增加粒长和长宽比以及提高粒重和穗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