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对三峡库区消落带云阳段不同高程土壤的部分理化 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院研究区域内土壤pH 值介于5~6 之间,呈弱酸性,为酸性紫色土;氧化还原电位均低 于200 mV,不利于植被生长;土壤的电导率介于0.2~0.5 ms/cm 之间,电导率和含水率均有随高程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趋势;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介于29.92~111.77 g/kg 之间,均值为79.40 g/kg,总磷含量介于0.2985~0.6623 g/kg,均 值为0.4782g/kg,其含量均有随高程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表层土壤总氮含量介于0.0540%~0.1605%之间,均值为 0.010%,其含量有随高程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消落带水土环境的变化及相互影响,为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三峡库区云阳段消落带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消落带土壤的有机质、TP及TN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一级,为60~110 g/kg,平均80 g/kg,其含量随海拔减少呈下降趋势;土壤总磷含量大多数处于三、四级,为0.2~0.8 g/kg,平均0.54 g/kg,其含量随海拔减少呈下降趋势淹水有利于有机质和总磷的解析;土壤总氮含量差异较大,为0.4~1.6 g/kg,平均0.93 g/kg,其含量随海拔降低有上升的趋势.结论,表层土壤的有机质与总氮含量高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低于深层土壤.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三维荧光光谱、荧光猝灭滴定和质子核磁共振(1HNMR),分析了白洋淀污染水体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DOM)与Cu(Ⅱ)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OM的结构以碳水化合物及多糖为主且具有明显的类蛋白(峰B)和类富里酸(峰A和峰C)荧光峰,类蛋白的荧光强度较强于可见类富里酸;3类荧光基团荧光强度由于Cu(Ⅱ)猝灭,呈明显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DOM与Cu(Ⅱ)络合常数及1HNMR分析表明DOM中荧光基因与Cu(Ⅱ)络合或螯合能力较大,配位的配位基较多。  相似文献   

4.
阿哈湖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对阿哈湖10个采样点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样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00 nm与400nm处比值表明孔隙水中DOM腐殖化程度比较低、芳香性较小,分子量分布以小分子量的富里酸为主,大分...  相似文献   

5.
在三峡库区4个典型区域消落带分时段采集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36个,对沉积物样品中汞的赋存 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中汞甲基化的速率和程度 处于较低的水平.7月份和9月份采集的库区消落带沉积物甲基汞(MeHg)的含量分别为0.128±0.028ng/g和 0.031±0.027ng/g.7月份MeHg∶THg的值为0.296±0.154%,9月份MeHg∶THg的值为0.069±0.081%,两 者相差近3倍.不同类型沉积物MeHg∶THg的值也存在差异,大小顺序总体表现为淹水沉积物,半淹水沉积物 和落干沉积物.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强络合态(46.99%)、硫化物结合态(36.28%)、有 机及其他络合态(9.57%)、水溶态(4.49%)、胃酸溶态(2.67%).强络合态是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的 赋存形态.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硫化物结合态(46.47%)、强络合态(34.73%)、有机及 其他络合态(14.18%)、胃酸溶态(2.40%)、水溶态(2.21%).硫化物结合态是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 的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6.
以石门段消落带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淹水后示范区不同高程带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并对植被演瞽特点进行预测.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community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after inundation in the riparian zone at the Shimen segment of Chongq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and the features of vegetation succession in the zone were predicted.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沉积物总有机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会随着外源磷的输入而发生变化。采用泥(沉积物)水质量比约为1:1,周期为56d的室内模拟试验系统。设置包括对照组在内的6个输入过磷酸钠的浓度梯度试验组,研究不同水平的外源磷输入所引起的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变化特征。同时,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方法,研究含磷物质的加入对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结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沉积物TOC含量在第56天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0%、7.08%、8.09%、9.33%、11.80%,表明随着外源磷输入量增加,长江口沉积物中TOC加速分解。在试验周期内,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最大值与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溶解有机质分子量和芳香环结构变化幅度与外源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说明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大能够加快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变化。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不同磷水平的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呈现先上升,随后开始下降的趋势;而溶解有机质的分子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其芳香环取代基上的取代基逐渐替换为更具有活性的官能团。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减少过程中,先生成腐殖质,随着腐殖质继续分解,其腐殖化程度降低,且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水库消落带沉积物中氮迁移释放的影响,以密云水库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泥柱静态培养实验,并通过单一影响因素法,开展了温度、上覆水pH、溶解氧对沉积物-水界面氮交换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落带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无机氮含量在夏季(落干期)和秋季(淹水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沉积物中NH4+-N含量变化最大,秋季较夏季下降80.4%,NO3--N含量下降59.7%,淹水期间三态氮(NH4+-N、NO2--N、NO3--N)由沉积物释放到水中。温度、pH和溶解氧对消落带沉积物-水界面氮的迁移转化作用存在差异,升温促进NH4+释放并抑制NO3--N释放,偏酸和偏碱条件会促进NH4+-N的释放,有氧条件会加剧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的交换,促进三态氮的释放。密云水库消落带沉积物C/N为7.51~9.35,其表层水体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体内部生物残体。因此,未来应关注密云水库消落带沉积物内源释放风险,同时完善消落带湿地建设,减少消落带氮流失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石门段消落带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淹水后示范区不同高程带植物群落结构特点,并对植被演替特点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总结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其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植被问题和渔业问题,并提出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3种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差异,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化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黑土母质发育)、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褐土母质发育)和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3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开展添加水溶性有机物(DOM)后不同吸附时间下土壤对DOM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并利用相关模型计算了土壤对DOM吸附和解吸的参数。【结果】外源DOM进入土壤后,能很快被土壤胶体吸附,并在1 h内达到平衡;3种土壤对DOM的吸附差异明显,其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分别为10 236、8 372和10 088 mg•kg-1,即以有机质含量高的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和pH低的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对DOM的吸附量大;3种土壤对所吸附DOM的解吸量比较,在吸附量达到最大时,解吸量占吸附量的比例分别为63.2%、42.1%和93.3%;3种土壤对所吸附DOM的解吸能力比较,亦为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结论】土壤性质与其对DOM的吸附和解吸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类型土壤在有机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上也需要相应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12.
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15-1316
综述了溶解性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其对土壤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后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性质及与团聚体保护的关系,揭示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有机肥施用制度(有机肥种类、数量和施用时间)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分组获得不同团聚结构位置的水溶性有机物,测定DOM中的碳水化合物(CHC)和酚类物质(PEC)浓度。【结果】与游离组分及原土微团聚体相比,大团聚体包裹的微团聚体之间的CHC和PEC浓度更高,平均值分别为163.8和38.6 mg C•kg-1,并具有高CHC/PEC比(4.27)。与单纯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CHC和PEC在各团聚结构位置上的浓度,增幅分别达10.3%和6.3%,且大团聚体内微团聚体之间的位置对有机肥的响应更灵敏。基于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程度,有机肥作用下大团聚体保护的CHC和PEC含量和比例均最高,而降低了原土微团聚体保护的CHC和PEC的含量和比例。【结论】不同团聚结构位置上DOM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既说明大团聚体是土壤活性有机碳增加和物理保护的最重要结构,又暗示DOM可能对大团聚体及其内部微团聚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CHC和PEC的浓度及二者比例均在有机肥作用下显著提高。结合团聚体分组进行DOM的评价有助于了解有机碳稳定机制及农业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是土壤溶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土壤的化 学和生物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就DOM的组成和其在土壤中的作用已经 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且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DOM可能会对重金属有很显著的控制作用,而重金属 也可能对DOM有种特殊且强烈的亲和性,这种亲和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 环境生态,而且不同来源和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DOM在功能上有着差异。系统评述了DOM的来源、 结构、生态功能以及对重金属活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一些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黑土、白浆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值、离子强度、水溶性有机物( DOM)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OM平衡浓度地增加,土壤对DOM的吸附量增加;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不可逆性表现为白浆土>黑土。通过Langmuir方程计算,白浆土和黑土对DOM达到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为74.30、66.70 mg· g-1。 Freundlich方程可很好地描述黑土及白浆土对DOM的吸附等温线,而Langmuir方程可很好地描述黑土及白浆土对DOM的解吸等温线。 pH值3~6内,黑土、白浆土对DOM吸附量的降幅较大,分别为32.40%,38.72%;pH值6~8内,黑土、白浆土对DOM吸附量的降幅较为缓慢,分别为9.79%、26.03%。随着离子强度地增加,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量增大。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0~60 min)和慢速(60~240 min)反应阶段,白浆土对DOM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采用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而黑土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更合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培养方法,研究了绿肥、猪粪及污泥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对土壤中草萘胺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草萘胺浓度5~60mg·kg-1与植物种子的发芽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性r=-0.9519,与根长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性r=0.9848;不同来源的DOM均会降低草萘胺的生态毒性,影响程度为猪粪>污泥>绿肥;植物根伸长抑制率与DOM浓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绿肥=-0.9633,r猪粪=-0.8933,r污泥=-0.8509。  相似文献   

17.
邹丽敏  薛峰  刘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411-9412,9455
水体富营养化是世界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时至今日也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富营养化的内涵已从氮磷的问题拓展到有机质的问题,从生态系统营养状态演化过程发展为环境污染生态效应问题.立足于此,从不同角度对溶解有机质与富营养化的关系加以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有关学者以启迪,为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水培小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对植物吸收多环芳烃(菲)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抑制率达到18.01%,DOM可加剧菲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生长抑制率升至24.38%;植物可吸收和富集水培液中的菲,而DOM能明显地促进植物对菲的吸收和富集作用,使得其根部浓缩系数高达37.63 L·kg-1,同时DOM还能促进根部吸收的菲向地上部转运;植物在吸收菲的同时,使得营养介质的pH显著升高,DOM与菲存在显著的协同交互作用,可使介质pH值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太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荧光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测定了2004年12月到2005年3月太湖不同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吸收和荧光,分析了CDOM荧光发光光谱、空间分布及其与吸收系数、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5 nm光激发下,CDOM在450 nm处荧光峰值相当明显。CDOM荧光值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高值出现在竺山湾、梅梁湾、五里湖等湖区,低值出现在东太湖、贡湖湾等湖区,污染严重的北部湖区一般高于南部湖区。定标后的荧光值Fn(355)、CDOM吸收系数a(355)、DOC浓度4个月均值分别为(11.87±3.49)N.FL.U、(3.45±1.33)m-1、(9.50±2.79)mg.L-1。Fn(355)与CDOM吸收系数、DOC浓度存在非常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随波长降低相关性逐渐增加。4次观测到的a(355)与Fn(355)线性关系式的斜率值相差很小,相对比较稳定,a(355)与Fn(355)的比值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刘志彦  孙丽娜  郑冬梅  罗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36-11438
以辽宁省沈阳市细河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变异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底泥农用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Cu、Cd、Pb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9.68、16.08、18.20和155.09mg/kg,均超过辽宁省土壤背景值,Cu、Cd含量超过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底泥重金属富集程度为Cd〉Cu〉Cr〉Pb,其中Cd富集程度达6级,为严重污染,重金属Cu和Pb的变异系数较大;以辽宁省土壤背景值作为参比值进行评价,细河处于严重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4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顺序为Cd〉Cu〉Pb〉Cr,细河河道底泥农用存在严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