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崇侦十一年(1638年)五月中旬,徐霞客由黔入滇。沿云南古道,由胜境关经曲靖府、寻甸府、嵩明州入云南府(昆明)。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称“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为最。”描述推崇“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对昆明城内、外的山茶分别作了记载:“城中张石夫所居朵红楼前,一株挺立三丈余,一株盘垂几及半亩。垂者丛技密干,不覆及地,所谓柔枝也;又为分心大红,遂为滇城冠。”又“省城推重者,城外太华寺。”他赞赏道:“殿前夹墀皆山茶。南一株尤巨异。”可见当年的昆明,官家庭院与佛寺,花事之盛。太华、华亭两寺60年代古茶仍有  相似文献   

2.
山茶花及其药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志舟 《云南林业》2003,24(5):23-23
山茶花又名红山茶,是我国的名贵花卉,我国南北方诸省都有栽培,但以云南山茶最为著名,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云南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该属植物共约200种,主产东亚,中国近190种,云南约有60种。人们常说的山茶花,是泛指山茶属的观花树种,云南山茶(Camelliareticulata)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品种达120多个。云南山茶的栽培历史甚为悠久,早在唐代光化年间即有种植。南诏中兴二年(公元898年)的南诏图传中就画有宫廷园林中栽培的茶花园,当时称为“瑞花”,白族先民称为“橙花”。历代的文人墨客如徐霞客、杨升庵、郭沫若等均有不少赞颂云南山茶…  相似文献   

3.
夜览旧籍,时见有载我省名木奇树者,特为录出,为此一辑。安宁曹溪寺优昙树明杨升庵《重修曹溪寺碑记》载之。崇祯戊寅(1638年)10末,徐霞客滇游至寺,《游记》云:“见殿东西各有碑,为杨太史升庵所著,乃拂碑读之。知寺中有优昙花树诸胜。明日,有党生者,引余观优昙树。其树在殿前东北隅二门外坡间,今已筑之墙版中,其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叶甚大,下有嫩枝旁丛。闻花开当六月伏中,其色白而淡黄,大如莲而瓣长,其香甚烈而无实。余摘数叶置囊中。”此碑及树距今又300余年,幸仍健在。鸡足山藤状山茶清乾隆进士王昶《游鸡足山记》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二十九日游踪云:“抵传衣寺,庭前山茶一树,花重台,朵以万计。殷红绚  相似文献   

4.
短管红山茶为一野生木本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乌蒙山区,在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和赫章县内,有大面积成片分布。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影响,茶林破坏极为严重,致使植株矮小,产果量低,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一九八二年,我们于毕节县的城关、大兰、王张、烧杠和中屯公社,发现此种山茶,并采制标本,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鉴定后,与本所助研曾范安命名为短管红山茶,属山茶属红山茶组滇山茶亚组中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籍考证,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山茶属植物在《四库全书》10部古籍中的传统命名、资源分布状况、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山茶属植物护肤产品的研发提供古代医学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山茶属植物有山茶、油茶、滇山茶、茶梅、茶和普洱茶共计6种;叶片是使用最多的部位;炮制方法以煎煮和捣制为主;护肤功效中以治疗痈疮、脓肿提及频率最高。山茶属植物多被古人用于治疗皮肤科的疑难杂症,研究结果为山茶属植物的绿色、天然、功效良好的护肤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恨天高     
云南山茶芳名最有趣者,首推“恨天高”。云南山茶多达百种以上,其名如“玛瑙”、“蝶翅”、“紫袍”、“靖安茶”、“早桃红”等等,皆或以产地或以花形或以颜色或以放花迟早命名,写实已矣。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五柱滇山茶芽砧嫁接繁育技术,从种子贮藏方式、砧木、嫁接时间、绑扎物等方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五柱滇山茶种子低温贮藏可最大程度保持种子活力,冷藏2a时种子萌发率可达80%,五柱滇山茶芽砧嫁接繁育时选择五柱滇山茶或白花油茶作为砧木可获得86%以上的成活率,1-2月和4-5月为五柱滇山茶最适宜的嫁接时期,不同嫁接绑扎物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银杏也叫白果,被人们称之为“活化石”,为我国特有,国外的银杏都源于我国。郭老曾赞誉银杏为“东方的圣者”、“中国的国树”。《新纂云南通志》云:“白果树,滇原野间产之。落叶乔木,茎高有至十丈者.大理县有之。”银杏过去在云南分布也有野生,栽培历史也十分悠久,寿命长,数百年巨树尤为常见。在昆明西山太华寺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是目前银杏中的老寿星,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主干腰折,但仍发新枝,且庞然(?)翳,树姿雄伟苍劲古雅。永平县金光寺的古银杏高22.5米,胸径72厘米,冠幅10米,为雄株。  相似文献   

9.
富贵吉祥山茶花伍时宝文王晋平摄影茶花,别名山茶、晚山茶、耐冬等,也称“岩客”。原产我国,野生山茶分布于云、浙、赣、川等省的山岳沟谷丛林下和山东省岭山及沿海岛屿等地。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均挥毫泼墨,用诗词歌赋赞誉山茶。宋代苏拭在《赵昌四季·...  相似文献   

10.
金秀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名茶历史也悠久。唐朝陆羽著《茶经》一书罗到唐朝名茶42个产区中,广西象州占一席之地。《象县志》评象茶:“其特佳者,中平乡的青山茶,色黄绿,味香清;大樟乡有东滋茶;瑶山中有瑶茶,色微红,极促消化,隔宿其味不变。”所说的“青山”、“东温”、“理茶”均在金秀县境内。罗香乡罗运村白牛屯生产的“白牛茶”,浸出茶液浅黄色,远闻有香味,茶刚入口,即感甜味、清爽。清朝年间,平南官府以白牛茶进贡皇上,颇具盛名。解放以来,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茶叶生产,50年代初,从外地引进国种5万多公斤种植…  相似文献   

11.
几场冷露重霜,柿子熟了,红柿盈枝,如霜似火,悬红挂彩,一派“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之美景,令人陶醉,醉人心扉。 我国是柿子的故乡,约有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礼记·内则》,野生,分布广。汉代开始进行栽培。《晋宫阁名》云:“华林圆柿六七株,晖章殿前一株”,明代朱元璋敕封柿为“凌霜候”。  相似文献   

12.
云南古山茶     
云南古山茶山茶,云南俗称茶花,系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古有“山茶甲天下”的美誉,在世界花卉榜上亦负盛名。云南是世界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和变异中心,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南诏初期,山茶在宫庭和寺庙中就已普遍栽植。在《南诏图传》中即有展示奇王家的两株茶花大树的图...  相似文献   

13.
云南茶花甲天下。今年三月,茶花被定为昆明市花。云南茶花,自古就著称于世。翻开古籍,《学囚余疏》、《闽部疏》、《群芳谱》、《徐霞客游记》、《滇中茶花记》、《滇云纪胜书》等,对云南茶花都有极高的评价。“云南茶花甲天下”这话,见于《茶花谱》。在当代世界上,茶花则被誉为“中国三大名花”、“云南八大名花”之一。这说明,茶花不仅是我省的主要花卉、也是我  相似文献   

14.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是云南地方特色花卉,为了解和预防昆明市区云南山茶病害,选取昆明市3个山茶集中种植观赏园(中科院昆明植物园、金殿风景名胜区、丰泽源植物园)进行病害实地调查和病症比对鉴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个调查地点各园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腐病>花叶病>炭疽病>枝枯病>煤污病;危害最重的花腐病在3个调查地点均大面积发生(中科院昆明植物园77.93%>丰泽园植物园66.67%>金殿风景名胜区62.74%)。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山茶品种‘童子面’对花腐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4.44%,可作为花腐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选育;品种‘雪娇’‘靖安茶’对炭疽病的感染指数较低,分别为1.25%、1.67%,可作为炭疽病抗病品种;各品种对枝枯病感染指数均较低;品种‘童子面’对花叶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2.78%;仅发现1株‘靖安茶’发生煤污病,其感染指数为6.25%。研究结果将为昆明地区云南山茶的病害防治及栽培品种种植配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艳争春喜灿然,山茶按普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吐火,残雪烧红半边天。”这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书画家担当和尚在大理期间写下的一首赞美大理山茶的诗。大理古城“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白族人民爱花、拜花,特别喜爱养茶花,古诗中早有“南中山茶被陵谷,家家移植成风俗”的诗句。多少年来,培植茶花逐渐形成了白族人民生活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大理山茶品种多,花色艳,  相似文献   

16.
2个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油茶近缘种高光效种质资源,从而为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优质材料,以2个普通油茶品种(‘湘林1’与‘湘林97’)和6个近缘种(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山茶、溆浦大红山茶、攸县油茶、滇山茶)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观测结果表明:滇山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湘林1’与‘湘林97’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亦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其胞间CO2浓度却呈“V”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浙江红山茶和溆浦大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呈“平稳”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呈“W”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光合参数中提取了特征根>1的主成分2个,其累计贡献率为83.545%;主成分1(F1)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主成分(F2)中蒸腾速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个普通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湘林1’>滇山茶>油茶‘湘林97’>攸县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溆浦大红山茶>浙江红山茶。  相似文献   

17.
丽江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地和云贵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荟萃着种类繁多的树木,其中不少是名木古树。“冷艳争春喜灿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读着明末担当和尚(唐泰)这首赞颂云南山茶花的诗,首先使人想到的就是丽江玉峰寺内闻名遐迩的“万朵山茶”。这株闻名遐尔的古树高7米,基围140厘米,覆盖面积达220平方  相似文献   

18.
云南山茶,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堪称“植物王国”里的花魁。1983年,昆明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云南山茶作为昆明市市花。昆明市园林部门于1988年在金殿鸣凤山建起了70亩左右的一个茶花园,并搜集国内外著名茶花品种加以培育。著名诗人郭沫若来昆时,曾写下了“人人都道牡丹好,我说牡丹不及茶”的诗句,高度评价了山茶的观赏价值。云南山茶原产腾冲县,现尚有野生茶林2万多亩。山茶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有100多个。过去传统繁殖山茶的方法是靠接,即用3至4年  相似文献   

19.
正茶叶,又称苦茶、茗、茶芽,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发源于中国,茶叶在我国的应用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茶经》所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便是证明。"客来敬茶"、"续水七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和不成文的仪礼。北宋朱彧《萍州可谈》曰:"茶见于唐时,味芳而转甘,晚采者为茗。今世俗,客至则啜茶……此俗遍天下。"无论王侯将相,抑或寻常百姓,均视茶为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相似文献   

20.
许多年来,植物病理学家就已经知道山茶属Camllia若干树种易感染上由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这种真菌引起的顶死。这些易感病的树种有:红山茶C. japonica、茶梅C. sasanqua,冬红山茶C. hiemalis,滇山茶C. reticulata以及油茶C.oleifera。 1980年,10粒金茶花C. chrysantha种子从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