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鱼类加工副产物中胶原提取技术与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加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鱼皮、鱼鳞、鱼骨、鱼鳍、鱼鳔等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如何对这些副产物进行高值加工利用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鱼类加工副产物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制作休闲食品、饲料鱼粉、胶原等。其中,因胶原产品的附加值空间大,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介绍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组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从不同鱼类加工副产物中提取胶原的提取率、产物纯度及性质,展望了以鱼类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提取胶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分析认为酸-酶结合法更适用于鱼胶原的提取,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的发现与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抗菌肽是一类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并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被科学家誉为"天然抗生素"。海洋动物抗菌肽是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环境中对于防御外源病原菌的入侵起到重要作用。海洋抗菌肽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开发价值,也是减少抗生素污染、实现海水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鱼类抗菌肽和甲壳类抗菌肽为例,从抗菌肽的来源与分类、结构特点以及生物学活性等方面,简要概述近年来海洋鱼类和甲壳类抗菌肽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频发,如何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导致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海量的基因信息,如何有效的挖掘、分析和存储数据并用于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研究初期。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组学数据信息,本研究系统地调研了鱼类代谢性疾病相关数据库,明晰了NCBI数据库中265种鱼类的基因组大小和64种鱼类的染色体数目,获取了Ensembl数据库中17个目58种鱼类的基因组数据,收集了KEGG数据库中41种鱼类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本文可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基因数据库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海洋底层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河蟹也称大闸蟹,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人们十分钟爱的淡水水产珍品,在各种宴席上它都是一道高档菜肴,每每是“螃蟹上桌,满席生辉”。持蟹赏菊更是人生一大乐事,在我国古代以蟹为题的诗词歌赋多不胜数。如宋代陆游诗云:“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碌初倾老眼明”。河蟹作为人们钟爱的一种美食,其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非同一般。宿迁市是水产大市,更是著名的河蟹之乡,全市拥有洪泽湖、骆马湖的大部分水面,水域面积达350多万亩,发展渔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达140万亩,其中稻田养殖60万亩。水产品总量达23万吨,渔业总产值36亿元。 相似文献
8.
9.
成像声呐能在扫描波束范围内进行鱼类映像长度的测定,为提高成像声呐测定鱼类长度的精度,文章利用自适应分辨率成像声呐(Adaptive Resolution Imaging Sonar, ARIS)开展鱼类长度测定实验,依据ARIS扫描波束内鱼类的映像长度和实测长度,分析了ARIS测量鱼类长度的误差。结果表明,鱼类与声呐波束的夹角是导致鱼类长度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夹角越大,鱼类映像长度测量误差越小。在4 m视野内ARIS探测距离对鱼类长度的测量误差无显著交互影响。鱼类映像长度与尾叉长误差更小,其误差均值为2.1 cm。鱼类映像长度与全长和尾叉长的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修正模型拟合度R2分别为0.995 1和0.990 5。研究表明,鱼类映像长度使用尾叉长的测量更为有效,同时鱼类与声呐波束的夹角对映像长度的误差分析和声呐映像长度修正模型,可为获取更准确的鱼类长度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黑龙江特产鱼类资源——鲟鳇鱼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黑龙江省,鲟鳇鱼是施氏鲟和达氏鳇两种鱼类的统称。鲟鳇鱼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特产鱼类,是我国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的鱼类。据历史资料记载,施氏鲟最大个体可达100kg以上,达氏鳇最大个体可达1000kg以上。鲟鳇鱼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其肉的食用价值很高,其皮可制成优质皮革,特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产养殖中鱼类行为识别与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行为与水体环境密切相关,是鱼类生活状况的直接体现,可以通过分析鱼类行为进行更为精准的养殖管理和操作。计算机视觉技术为鱼类行为识别和量化提供了一种非入侵式且稳定性较好的方法,已逐渐广泛用于鱼类行为研究。本文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技术流程,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并对各个流程进行分类;综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游泳、摄食和体色变化等行为识别、量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鱼类行为识别、量化方面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水产养殖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际生产中,对鱼类的投喂控制仍是以人工经验判断和时序控制为主,易造成饲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实时检测鱼群摄食强度,可用于指导投喂,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并降低残饲污染。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轻量型S3D算法的鱼群摄食强度实时识别算法,可精确定位视频流中“强、中、弱、无” 4种鱼群摄食强度状态。首先将I3D网络作为基准,使用Inception模块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构建3D时空Sep-Inc模块;其次,利用3D时空Sep-Inc模块、池化层和3D卷积层交替搭建轻量型S3D网络;最后,开发了基于PyQt5的金鳟鱼摄食强度识别系统。结果显示:S3D算法对4类摄食强度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2.68%,比C3D和R2+1D算法分别提高9.75%和14.15%,同时Parameters参数和GFLOPs参数也大幅下降,识别摄食强度标签的速率达到17 f/s。研究表明,本算法不仅适用于金鳟,也有望适用于其他游泳型鱼类,并可提供投喂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渔获物统计的中国近海鱼类营养级结构变换及其与捕捞作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对鱼类的营养级结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海域捕捞的25种主要鱼类渔获中,31年间TL呈现下降趋势,低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60%,中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129%,高营养级鱼类则下降了近51%;而在南海,31年间TL变化不明显,低营养级鱼类比例下降了6%,中营养级鱼类下降了43%,高营养级鱼类增长198%。东部海域和南海的渔获物鱼类生态结构变化说明,就营养级水平而言,东部海域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而南海则还未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世界渔业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第五届世界渔业大会于去年在日本横滨举行。这次大会由世界水产学会(WCFS)、日本水产学会(JSFS)等主办,世界粮农组织(FAO)协办,旨在加强世界各国水产领域科学家和管理专家的联系和协作,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食物结构出谋划策,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国际合作。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渔业对全球福利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较早时期,我在"论我国传统淡水养殖鱼类的困惑与营销市场出路"一文中,讨论了草鱼、鲤鱼在市场中的位置.谈到淡水鱼,不能不谈到鲫鱼与鳜鱼.并不是说这两条鱼有多么重要,而是鲫鱼与鳜鱼在水产品市场中的位置特别奇怪、独特,那么平淡又那么与众不同.它们不愠不火,不掉身价.永远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任风云变换,始终岿然不动.那种宠辱不惊,闲庭信步的心态是所有同类没有的.比如,越来越不得宠的白鲢、鲤鱼,价格一落千丈的养殖黄鱼、加洲鲈鱼.在市场露脸没几年就伦为饲料鱼的露斯塔野鲮.价格忽高忽低,行情忽好忽坏的鳗鲡.它们的独特还在于:越是不被市场重视,它们在市场中的位置越靠前;市场中的新产品越多,它们在市场中的地位越重要.它们在江河湖海中闯荡数千年,历经风吹浪打,也只有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它们的潜在价值才被人们渐渐发现,而似乎又不那么甘心:因为象斑点又尾鲴、道式虹鳟鱼、斑点胡子鲶、淡水白鲳、欧洲鳗、史氏鲟这些千里迢迢从国外引进的鱼,吃鱼长大的鱼,投了巨资,砸锅卖铁好不容易才养大的鱼,这么好的鱼市场少有问津.而土生土长,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纯粹歪打正着的东西,确在市场上要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8.
海洋捕捞业的经济有效性和海洋生物种群的保护是当前海洋渔业经济研究的重点,应该将相关海洋物种的捕捞和繁殖规律统筹考虑,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对Flaaten的生物经济学模型的数理分析比较,提出经济鱼种的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该鱼种生物种群存量下降,如果管理措施合理,鱼类种群存量依然存在上升的可能;并由此指出海洋捕捞必须考虑种群间相互关系,利用合理的生物经济学模型、建立明晰的海洋捕捞权等措施有助于海洋生物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洋捕捞业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持续有效发展——基于海洋生物经济学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捕捞业的经济有效性和海洋生物种群的保护是当前海洋渔业经济研究的重点,应该将相关海洋物种的捕捞和繁殖规律统筹考虑,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对Flaaten的生物经济学模型的数理分析比较,提出经济鱼种的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该鱼种生物种群存量下降,如果管理措施合理,鱼类种群存量依然存在上升的可能;并由此指出海洋捕捞必须考虑种群间相互关系,利用合理的生物经济学模型、建立明晰的海洋捕捞权等措施有助于海洋生物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20.
鲆鲽类苗种技术创新与推广对策——基于生产者技术需求调研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种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基础资料,苗种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到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作为我国海水鱼类代表的鲆鲽类养殖业为例,基于养殖生产者的技术需求调研结果,提出了该产业苗种技术创新与推广的策略,即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将苗种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战略;密切结合产业发展转型战略,有效对接产业差别化需求,有差别地重点推进快速生长苗种、强抗逆性苗种以及全雌化优质苗种的培育与推广;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品种苗种培育,为塑造区域性鲆鲽类产品品牌提供支撑;认真做好战略储备性品种的苗种培育,切实推进产业的梯度发展;密切关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修复之需求,培育适于增殖放流的鲆鲽类苗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