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     
《饲料广角》2014,(20):3-3
<正>美研究证实PED病毒可通过饲料传播10月8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在BMC Veterinary Research杂志上新近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证明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以由动物饲料携带传播,研究者称该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们对饲料传播PED的怀疑。在论文中,研究者称他们提供的证据证实了饲料传播的风险。通过最新的方式从美国商品猪场还原了受到PEDv污染的全价配合饲料,并进行体内实验,证明了饲料的传染性。这是世界上第一项证明了动物饲料可以携带PEDv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际     
《动物保健》2014,(6):7-7
美国再次暴发猪流行性腹泻 俄中日三国限制进口英国活猪由于美国暴发大规模猪流行性腹泻疫情,俄罗斯正式暂停从美国进口活猪。与此吲时,中国和日本也因为疫情而限制美国活猪进口数量。自从去年暴发以来,这种名为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毒已导致全美猪总数减少10%。  相似文献   

3.
猪流行性腹泻在仔猪中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猪养殖业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猪流行性腹泻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有效的诊断方法已经被应用于该病的诊断中。本文旨在系统地阐述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病理和实验室学的诊断方法,为养殖场对于该病的诊断和后续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猪血清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体水平,以纯化的PEDV作为包被抗原,优化ELISA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EDV血清IgG抗体的诊断方法:当血清OD_(450nm)值0.31时,判定阳性;当OD_(450nm)值小于0.26时,判定阴性;当OD_(450nm)值介于两者之间判定可疑。结果表明,试验建立的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猪流行腹泻病毒抗体、监测猪流行腹泻病的流行情况和评价相关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猪业》2014,(4):48-48
据国际畜牧网2014年3月21日报道,根据一项最近的研究报告表明,家畜集中点如储运设备和牲畜拍卖市场可能是污染源。其研究的环境样品来自于无覆盖情况下运送猪的拖车,其中只有5.2%的拖车在到达目的地时没有感染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这表明如果没有充分的卫生措施,运输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传播源。  相似文献   

6.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准确地诊断PEDV感染对于预防和控制PED至关重要,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PEDV、病毒蛋白及核酸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层析技术等免疫学方法;RT-PCR、实时定量RT-PCR、核酸等温扩增技术、CRISPR-Cas系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针对PEDV的抗原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PEDV的临床监测和PED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具有病程短,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容易出现暴发流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益生菌是属于对猪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猪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实现肠道内菌群平衡,并发挥其免疫屏障。本文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的概述和益生菌的功能、作用,从而探讨益生菌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es(PEDV),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猪流行性腹泻病(PED)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主要原因就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文章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空气、运输车辆、饲料生产设备、精液的传播途径和经鼻黏膜感染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呕吐、腹泻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春冬两季,夏秋季也时有发生,且大小猪均易感,呈地方性流行。1 临床症状病猪精神不振、厌食,一般体温不高,仔猪及架子猪的症状较明显,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剧烈腹泻,粪稀如水样,呈灰黄色或灰色且有小小的泡沫。病猪脱水明显,消瘦较快,有的在24小时内可失重25%,一般5—6天死亡,5日龄以内的仔猪或断奶不久的仔猪则死亡更快,60千克以上的猪常能自愈。2 病理变化经剖检均发现胃肠粘膜有明显的卡他性炎症,小肠内含有黄色或灰绿色粪便,肠壁…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流行性腹泻又称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介绍了该病的痛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发病机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又称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发病机理、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397-1403
猪流行性腹泻病(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水样腹泻、呕吐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病死率高,对养猪业危害严重。本试验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分离保存的PEDV-SC-P毒株在非洲绿猴传代肾细胞(Vero)上进行了传代增殖培养,并按照要求,对生产用Vero细胞进行纯净性检验,对PEDV-SC-P毒株的增殖特性、遗传稳定性、理化特性、纯净性、安全性、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等进行了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株理化特性与PEDV相符,毒种纯净、繁殖滴度高、毒力遗传稳定、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好,具有开发为疫苗种毒的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猪业》2014,(4):68-68
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导致仔猪死亡率激增。美国农业部2014年4月4日公布的3月生猪报告显示。生猪存栏为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产仔数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单季度生猪产量为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商品猪数量减少了220万,每周约减少10万头。  相似文献   

14.
动保     
《饲料广角》2014,(17):4-4
<正>OIE:台湾已消除PEDv影响国际畜牧网9月1日消息,在2014年的前三个月中,中国台湾的南部和中部有34个农场的猪只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日前,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中国台湾已经消除PEDv影响。OIE表示,中国台湾所发现的PEDv与2013年美国及中国大陆分离出的病毒毒株密切相关。受感染猪群得到了支持性救护。目前,OIE认为中国台湾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Vero细胞上培养成功后,病毒全基因组的序列和分子结构特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技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的机理,疫苗和病毒的细胞受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与其他冠状病毒相比,猪流行腹泻病毒的研究还比较滞后,许多研究还没有开展或不够深入,为了能加快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程,对其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间接ELISA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体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提纯的抗原,组织毒兔获得的高兔血清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PEDV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包被怕浓度为1:20000,酶标羊抗猪IgG浓度选用1:250为测定抗PEDVIgG抗体的最达工作浓度。田间检测结果与临床发病预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一步法RT-PCR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00 pg总R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一步法RT-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可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病原学、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学、血清学诊断和综合防制措施几个方面,对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作了系统.阐述.并将PED与仔猪的其他典型腹泻病症进行了类症鉴别。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致死率也很高,给养殖场带来的损失巨大。笔者根据多年的兽医临床经验,对PED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同行业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猪流行性腹泻的鉴别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从病原学、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学、血清学诊断和综合防制措施几个方面,对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作了系统阐述,并将PED与仔猪的其他典型腹泻病症进行了类症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