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体质量为(11.35±1.52)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露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Cu(Ⅱ)(0.055、0.28、1.38、6.88、34.38 mg/L)和Cd(Ⅱ)(0.0048、0.024、0.12、0.60、3.00 mg/L)溶液中96 h,测定其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Ⅱ)和Cd(Ⅱ)能诱导克氏原螯虾代谢酶的活性,肌肉和肝胰腺中代谢酶的活性均随Cu(Ⅱ)和Cd(Ⅱ)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d(Ⅱ)浓度为0.12 mg/L时,肝胰腺中ACP、AKP、GPT、GO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8.83%、86.17%、85.66%、70.98%(P〈0.05);Cu(Ⅱ)浓度为0.28 mg/L时,肝胰腺中ACP和AKP活性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2.53%和94.98%(P〈0.05),Cu(Ⅱ)浓度为1.38mg/L时,肌肉中ACP和AKP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42.35%和171.97%(P〈0.05)。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对Cd(Ⅱ)具有优异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共价有机骨架(COFs)材料,使用1,3,5-三醛基间苯三酚(TP)和联苯胺(BD)单体合成TpBD COF,1,3,5-三醛基间苯三酚(TP)、联苯胺(BD)和4,4-二氨基联苯-2,2-二羧酸(DAA)单体合成TpBD COOH COF,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两种材料的性质进行分析,考察了TpBDCOF和 TpBD COOH COF对 Cd(Ⅱ)的吸附效果,并通过纳米粒度电位仪(Zeta电位)和光电子能谱分析了 TpBD COOH COF对Cd(Ⅱ)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添加DAA单体可有效地将羧基( COOH)官能团修饰到TpBD COF上,形成TpBD COOH COF材料。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当达到吸附平衡时,两种材料对Cd(Ⅱ)的吸附能力大小为TpBD COOH COF(142.0 mg·g-1)>TpBD COF(29.6 mg·g-1)。TpBD COOH COF 对 Cd(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 TpBDCOOH COFs 对 Cd(Ⅱ)的吸附过程,TpBD COOH COF 对 Cd(Ⅱ)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静电作用和配位作用。在实际水体中,TpBD COOH COF对Cd(Ⅱ)的吸附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说明其具有很好环境适应性,在去除水环境中的Cd(Ⅱ)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选择3种红壤研究了Cu(Ⅱ)对土壤吸附CrO42-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显著增加了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Cu(Ⅱ)对CrO42-吸附的影响程度随着Cu(Ⅱ)加入量的增加和体系pH的升高而增加.3种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及Cu(Ⅱ)对土壤吸附CrO42-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广西红壤>湖南红壤>江西红壤,这与这些土壤游离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铝含量的大小顺序基本一致.Cu(Ⅱ)不仅增加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在铜存在下土壤吸附的CrO42-的解吸量也高于对照体系中的,但解吸增量(加铜体系与对照体系之间解吸量的差值)比吸附增量(加铜体系与对照体系之间吸附量的差值)低得多,说明Cu(Ⅱ)对OrO42-在土壤中吸附的促进作用机制涉及静电作用、专性吸附和表面共沉淀.不同土壤中,不同机制对Cu(Ⅱ)促进CrO42-吸附的相对贡献不同,广西红壤中静电吸附的贡献很小;而在江西红壤和湖南红壤中.由于铜的吸附导致土壤表面正电荷增加使土壤对CrO42-静电吸附量增加是铜增加CrO42-吸附的重要原因之一.铜的促进作用增加了红壤对CrO42-的吸附量,降低了CrO42-在土壤中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4.
凹凸棒土对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21-14223
采用凹凸棒土对废水中的Cd(II)进行吸附试验,探讨了吸附时间、凹凸棒土投加量、废水中Cd(II)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探索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了酸化改性后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d(II)的初始浓度越高,吸附率越低;Cd(II)在浓度为20 mg/L、吸附时间60 m in、凹凸棒土投加量60 g/L时,去除率达到94.6%;盐酸改性后,Cd(II)在浓度为20 mg/L、吸附时间60 m in、凹凸棒土投加量40 g/L时,吸附率达93.5%,当凹凸棒土投加量为60 g/L时吸附率达98.2%;从拟合吸附等温线相关性系数来看,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中凹凸棒土对Cd(II)的吸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u(Ⅱ)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NaNO3、CaCl2、Na2SO4浓度对红壤与砖红壤吸附Cu(Ⅱ)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土壤pH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此外,提高离子强度对红壤吸附Cu(Ⅱ)的抑制作用要强于砖红壤。就所研究的3种支持电解质而言,CaCl2对土壤吸附Cu(Ⅱ)的抑制作用强于NaNO3、Na2SO4。  相似文献   

6.
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Zn(Ⅱ)对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长及细胞内蛋白质、多糖、叶绿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菱形藻对两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受力;Cd(Ⅱ)、Zn(Ⅱ)浓度分别低于3.0、1.0 mg/L时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浓度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Zn(Ⅱ)对新月菱形藻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Cd(Ⅱ)能抑制新月菱形藻蛋白质的合成;低于3.0 mg/L的Cd(Ⅱ)、Zn(Ⅱ)能促进新月菱形藻胞内多糖和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氮和磷浓度下,东海原甲藻(Prorocen trum dongha ineseLu)对微量Cd(Ⅱ)的吸收及其在细胞亚结构和大分子物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硝酸盐的添加促进了藻细胞对Cd(Ⅱ)的吸收,而磷酸盐的添加在低浓度Cd(Ⅱ)时对藻细胞吸收Cd(Ⅱ)没有影响,但在高浓度Cd(Ⅱ)时则抑制藻细胞对Cd(Ⅱ)的吸收;尿素为氮源时,细胞中Cd(Ⅱ)的含量较硝酸盐为氮源时高.细胞内的Cd(Ⅱ)主要分布在可溶性物质中.硝酸盐的添加主要影响Cd(Ⅱ)在细胞亚结构中的分布,细胞壁中Cd(Ⅱ)的含量随培养液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细胞器中的含量却随培养液中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培养液中磷浓度的添加增加了细胞壁内Cd(Ⅱ)的含量.Cd(Ⅱ)在各生化组成中的分布以蛋白质中含量最高,可达总Cd(Ⅱ)含量的55.0%~79.6%,脂类中含量最低,仅为总Cd(Ⅱ)含量的5.9%~7.1%,蛋白质内Cd(Ⅱ)的含量随培养液中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内Cd(Ⅱ)的含量与藻细胞内的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安徽郎溪、湖南长沙和广西柳州采集发育于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的红壤,研究土壤发育程度对重金属离子Cu(II)和Cd(II)吸附的影响以及重金属离子在红壤表面的吸附机制,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种红壤对Cu(II)和Cd(II)的吸附量均随土壤发育程度的增加、阳离子交换量的降低而减小,其吸附量大小依次为:安徽红壤湖南红壤广西红壤;在相同条件下,3种红壤对Cu(II)的吸附量大于对Cd(II)的吸附量。广西红壤对Cu(II)的吸附量随着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说明重金属离子在红壤表面上的吸附机制随着所处介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Cd、Pb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探明不同水稻土对Cd、Pb吸附解吸的影响,以红壤、紫色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研究Cd、Pb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析红壤、紫色土对Cd2+、Pb2+吸附解吸特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有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5以上;而Pb2+的吸附则用Freimdlich模型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随着溶液中Cd2+、Pb2+含量的增大,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增大;解吸量亦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壤、紫色土对Cd2+、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871.34 mg/kg和4353.69 mg/kg,10914.65 mg/kg和14249.07 mg/kg;最大解吸率分别达到3.12%和2.43%,1.02%和0.33%。紫色土对Cd2+、Pb2+的吸附量大于红壤,解吸率低于红壤;同等浓度下,红壤、紫色土对Pb2+的吸附量高于Cd2+。研究表明土壤粘粒、有机质、CEC含量是影响红壤、紫色土吸附解吸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尾矿砂类型与废矿水污染河流中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平衡关系,以及pH值对尾矿颗粒物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与铅锌矿,锑矿及黄铁矿等3种尾矿颗粒物对重金属离子Pb(Ⅱ)和Cd(Ⅱ)的吸附行为,测定了其吸附等温线,动力学过程和pH值吸附突跃曲线。结果表明:3种尾矿颗粒物对重金属离子Pb(Ⅱ)和Cd(Ⅱ)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吸附等温线属Langmuir型,吸附速度快,在10min内趋于平衡,在一定pH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浓度(0~0.04 mol·L-1)的FeSO4和MnCl2溶液淋溶白云石砂柱50次,形成砂粒表面铁锰氧化物胶膜,分析其中铁锰氧化物的淀积以及胶膜对Pb(Ⅱ)、Cd(Ⅱ)的等温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当淋溶液的铁浓度为0.04 mol·L-1时,随着淋溶液中锰浓度的增加,砂粒表面胶膜的游离锰和非晶形锰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游离铁和非晶形铁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原子吸收光谱(AAS)和能谱(EDS)分析表明,砂粒表面游离铁和非晶形铁的淀积量均显著高于锰氧化物的。(2)扫描电镜(SEM)图像表明,铁锰在砂粒表面呈球形或板状淀积,分布不规则。(3)砂粒表面铁锰胶膜对Pb(Ⅱ)拟合的最大吸附量远大于对Cd(Ⅱ)的,最大时为Cd(Ⅱ)的8.43倍。(4)Cd(Ⅱ)的最大吸附量与砂粒表面游离铁和非晶形铁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铁的淀积对重金属Cd(Ⅱ)的吸附起了重要作用;但Pb(Ⅱ)的最大吸附量与游离和非晶形铁锰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Cu、Cd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cu2+、Cd2+在法国2种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讨论了引起这2种元素吸附差异的可能原因·Cu2+、Cd2+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均随pH的升高而升高,在近中性时完全被吸附.吸附量和吸附率均表明Cu2+的吸附比Cd2+高.Cu2+和Cd2+在水解作用、沉淀作用、与腐殖质的络合强度以及与Ca2+、H+离子吸附点位的竟争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这2种离子吸附差异的主要原因.低初始浓度时Cu2+的吸附量、吸附率随pH位变化而变化幅度小于高初始浓度.Cd的吸附也有类似规律.但不如Cu明显.土壤的pH值、CEC和粘粒含量均影响土壤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投加量、pH、Cu(Ⅱ)浓度、吸附时长和温度等因素,研究灵芝菌糠对水中重金属Cu(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灵芝菌糠对水中重金属Cu(Ⅱ)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具有用于实际处理含Cu(Ⅱ)废水的应用前景。灵芝菌糠对Cu(Ⅱ)吸附的最佳条件是投加量30 g/L、pH=6、吸附时长90 min、温度35℃。吸附过程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4.
稻草生物质炭对3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按土重的3%和5%向采自海南和广西的3种可变电荷土壤中添加由稻草制备的生物质炭,混合培养30d后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生物质炭对土壤吸附Cd(Ⅱ)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关系,旨在阐明生物质炭促进可变电荷土壤吸附和固定Cd(Ⅱ)的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稻草炭显著提高了3种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pH,并使土壤胶体Zeta电位向负值方向位移。因此,添加稻草炭增加了土壤表面的负电荷量,土壤表面对Cd(Ⅱ)的吸附容量增强,使3种可变电荷土壤对Cd(Ⅱ)的吸附量增加,且Cd(Ⅱ)吸附量的增幅随稻草炭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可以拟合3种土壤对Cd(Ⅱ)的吸附等温线,但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更好,该方程表征吸附容量的参数k也随着稻草炭添加水平提高而增大。研究表明在pH3.0~5.0范围内,稻草炭均增加土壤对Cd(Ⅱ)的吸附量。添加稻草炭提高土壤pH,促进Cd(Ⅱ)的吸附,因为Cd(Ⅱ)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解吸实验表明,添加稻草炭处理Cd(Ⅱ)的解吸量高于对照处理,说明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对Cd(Ⅱ)的静电吸附量。  相似文献   

15.
将体质量为(11.35±1.52)g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露于不同亚致死浓度的Cu(Ⅱ)(0.055、0.28、1.38、6.88、34.38 mg/L)和Cd(Ⅱ)(0.0048、0.024、0.12、0.60、3.00 mg/L)溶液中96 h,测定其肌肉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Ⅱ)和Cd(Ⅱ)能诱导克氏原螯虾代谢酶的活性,肌肉和肝胰腺中代谢酶的活性均随Cu(Ⅱ)和Cd(Ⅱ)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d(Ⅱ)浓度为0.12 mg/L时,肝胰腺中ACP、AKP、GPT、GOT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8.83%、86.17%、85.66%、70.98%(P<0.05);Cu(Ⅱ)浓度为0.28 mg/L时,肝胰腺中ACP和AKP活性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2.53%和94.98%(P<0.05),Cu(Ⅱ)浓度为1.38mg/L时,肌肉中ACP和AKP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42.35%和171.97%(P<0.05)。  相似文献   

16.
Cu(Ⅱ)对红壤性水稻土吸附Cr(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一种红壤性水稻土研究了Cu(Ⅱ)对土壤吸附CrO4^2-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显著增加了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Cu(Ⅱ)对CrO4^2-吸附的影响程度随着Cu(Ⅱ)加入量的增加和体系pH的升高而增加。Cu(Ⅱ)不仅增加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也增加CrO4^2-的解吸量,但解吸增量比吸附增量低得多,说明cu(Ⅱ)对CrO4^2-在土壤中吸附的促进作用机制涉及静电作用、专性吸附和表面共沉淀。铜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土壤对CrO4^2-的固定量,降低了CrO4^2-的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用等比例和不等比例2种方式比较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4种水稻土和1种红壤对Cu(Ⅱ)、Pb(Ⅱ)和Cd(Ⅱ)3种重金属离子的单一吸附和竞争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不等比例下(Cu∶Pb∶Cd=10∶10∶1),无论是在单一体系还是在竞争条件下,4种水稻土对Pb(Ⅱ)的吸附量均大于其对Cu(Ⅱ)的。在等比例下(Cu∶Pb∶Cd=1∶1∶1)水稻土对3种重金属的亲和力的相对大小为:Pb>Cu>Cd。在红壤体系中,低pH(pH4.2)时土壤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亲和力的大小顺序与水稻土相同,但在较高pH时(pH5.2)其顺序为Cu>Pb>Cd。这一变化与红壤对Cu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幅度大于对Pb的有关。竞争条件下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比单一体系中的低,在等比例竞争条件下土壤对Cu和Pb的吸附量的减小幅度比不等比例条件下更大。红壤在pH4.2时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比水稻土中的低得多,但在pH5.2时红壤对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增幅又比水稻土中的大得多。表明土壤无机矿物在重金属吸附中起主导作用,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和CEC的大小对重金属吸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0、0.01、0.10、1.00 mmol/L)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抗氧化系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 mmol/L和0.10 mmol/L的Cd(Ⅱ)胁迫下,盐藻的生长几乎不受影响,而1.00 mmol/L的Cd(Ⅱ)对盐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盐藻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Cd(Ⅱ)处理浓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1.00 mmol/L的Cd(Ⅱ)胁迫和诱导下,盐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大;总抗氧化力(T-AOC)仅在0.10 mmol/L的Cd(Ⅱ)胁迫下明显升高;各试验组盐藻线粒体膜电位受Cd(Ⅱ)胁迫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柠檬酸和EDTA对Cr(Ⅵ)在黄棕壤和红壤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Cr(Ⅵ)在黄棕壤和红壤上的吸附等温线以及平衡溶液酸度、不同浓度柠檬酸和EDTA存在时对Cr(Ⅵ)在2种土壤上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柠檬酸的存在均降低了Cr(Ⅵ)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吸附;而EDTA对Cr(Ⅵ)在黄棕壤上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其在红壤上的吸附有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Cr(Ⅵ)的土壤溶液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TLSF2是1株新发现的耐重金属真菌,为深入了解该菌株对水中Cu、Cd的吸附机理,借助原子分光光度法,通过吸附试验探讨了菌体对Cu、Cd的吸附能力,用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Cd在黑曲霉菌体中的化学形态及其Cu、Cd含量,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黑曲霉菌体的亚细胞结构并测定其各组分Cu、Cd含量,并对Cu、Cd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株TLSF2的细胞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d浓度保持50 mg/L条件下,Cu浓度为200 mg/L时,菌株TLSF2对Cu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7.76 mg/g;Cu浓度保持200 mg/L条件下,Cd浓度为50 mg/L时,菌株TLSF2对Cd的吸附量最大,达5.19 mg/g,表明该菌株对Cu、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并且证实细胞壁是菌株TLSF2富集Cu、Cd的主要部位,Cu、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菌株TLSF2吸附Cu的化学基团主要涉及羧基、氨基和羟基等,吸附Cd的化学基团主要包括酰胺基、氨基、羧基、羟基以及磷酸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