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恩谦 《耕作与栽培》2005,(5):44-44,46
通过连续3年的小麦生态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田问春化的温光特性有质的区别,春型品种不存在光温特殊要求,对温光适应范围很宽,半冬型品种存在低温春化阶段发育现象,但对光照长短无明显要求,冬型品种对温光要求范围较窄,有明显的低温长日照要求。  相似文献   

2.
秦君  王海波 《华北农学报》2002,17(3):143-143
植物胚培养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但过去的胚培养主要用于远源杂交胚拯救和幼胚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国外一些学者对小麦幼胚诱导的愈伤进行了春化研究 ,结果表明幼胚愈伤能够接收春化 ,在国内 ,还未见有关幼胚春化的研究 ,对于不同的品种 ,哪个胚龄接种最好 ,最易接受春化 ,以及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对不同胚龄的胚春化的影响都有待研究 ,我们选取了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几个品种就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如果胚龄越小越易接受春化 ,那么就为从春化处理入手解决加速发育问题打开了突破口。1 材料和方法在初试的基础上 ,选择 6个冬…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倒春寒能力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小麦抗倒春寒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以2个小麦品种矮抗58(抗倒春寒)和郑麦366(不抗倒春寒)为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模拟倒春寒处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四分体形成期0℃低温处理下小麦的结实特性和幼穗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进行低温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参试品种的穗粒数均降低,但不同处理时间和品种间穗粒数降低幅度不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胁迫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6. 52%,14. 07%,22. 37%,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37. 14%,44. 43%,64. 71%;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3. 74%,9. 05%,13. 71%,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27. 54%,37. 80%,48. 55%;四分体形成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2. 70%,4. 70%,4. 73%;郑麦366分别下降了12. 39%,29. 67%,32. 30%。随着低温处理时期的延迟,矮抗58、郑麦366的穗粒数降幅均表现下降的趋势。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处理穗粒数下降最明显,说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对低温较敏感。矮抗58、郑麦366幼穗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72 h内,2个参试品种幼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矮抗58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上升幅度均大于郑麦366。低温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幼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且均高于对照,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其中矮抗58幼穗中SOD、POD、CAT活性和上升幅度均高于郑麦366,并且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小于郑麦3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小麦穗粒数与SOD活性、POD活性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小麦幼穗抗倒春寒特性的评价指标,小麦抗倒春寒的生理机制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幼穗不同发育期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四个小麦品种不同长度的幼穗及幼穗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结果:(1)取长为0.1厘米、0.3厘米的幼穗全穗、或穗长为0.5厘米的幼穗上段或下段、或穗长为1.0厘米的幼穗上、中、下三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取穗长为2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4%、80%和94%;取穗长为3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14%、38%和58%.(2)用长1厘米以上和长0.1厘米的幼穗高体培养,其愈伤组织主要是分化根;将长0.3~0.5厘米的幼穗愈伤组织直接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植株分化率为78.8%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三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类型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与温光生态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受日照时数和日均温的影响。与日照时数多少呈正相关,与日均温高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8.
新疆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是作物遗传改良的前提和基础。本试验以新疆主栽的35个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不存在显著的基因型效应,绿苗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效应,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分别为100%、99.90%和34.83%,绿苗率最高可达57.55%,冬小麦与春小麦品系分化率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新春20和新春15可作为新疆小麦遗传改良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抽穗期的变异及其气候生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1982~1985年连续3年在本所试验场进行。试材选自全国各麦区有代表性强的春性,半冬性及冬性品种31个。分期播种,其中秋播3期(10月上旬、11月上旬、11月中旬),春播3期(2月上旬、3月上旬、4月上旬)。观察记载抽穗期等各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性小麦品种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摸清了两种不同类型小麦三个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即小表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作用,春性小麦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半冬性小麦为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且三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补偿。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按照产量构成的特点,可分为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3种。在栽培管理上,不因品种制宜,常出现品种与地力不适应,密度、施肥不合理等问题,造成高产品种不高产。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我们对不同类型品种的特点、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小麦不同穗位籽粒品质和形态性状的变化规律,以济麦22、中麦175和周麦18为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0、15、20、25、30、35和45d对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后15~3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在开花后35~45d,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下降不明显。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下部穗位最高,中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大,但均高于上部穗位。小麦籽粒长度、宽度和千粒重总体表现为中部穗位最高,下部穗位其次,上部穗位最低,中部穗位和下部穗位差别不明显,但均明显高于上部穗位。本结论可为今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春季低温(倒春寒)胁迫下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相关miRNA及其响应规律,提供miRNA的表达谱和差异表达miRNA的信息,揭示差异表达miRNA在小麦抗倒春寒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Small RNA-seq)技术对雌雄蕊原基分化期0℃低温胁迫72 h及未低温处理(对照)的矮抗58(AK58)和郑麦366...  相似文献   

15.
两淮麦区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风  肖文言 《种子》1994,(4):1-6
对两淮麦区40年来代表性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结果是:(1)黄熟期的培养皿种子发芽、水层纸巾穗发芽、延期收获田间穗发芽调查和α-淀汾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鉴别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都有显著的效果;(2)经改进的水层纸巾7天穗发芽度试验是简便、有效、功能全面和适用性好的鉴定方法;(3)小麦品种穗发芽敏感性有4种类型:种子深休眠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与其它机制联合作用的低敏型、种子浅休眠的中敏型和无任何保护机制的高敏型;(4)低敏型和中敏型都有红、白皮两类品种,高敏型全是白皮品种;(5)红色种皮除有助于种子休眠外,还有延缓和减轻田间穗发芽的效应;(6)、1980年代以来的小麦品种抗穗发芽性有严重退化趋势,抗性品种只占12.5%,而50-70年代的供试品种有81.8%是抗穗发芽的;(7)就其重要性,抗穗发芽育种的地位不应低于抗病育种,应改善沿淮、淮北小麦品种布局,重视选择推广红皮品种;(8)小麦抗穗发芽育种选择指标─黄熟期7天穗发芽度;高抗<1.15、中抗<1.70;(9)推荐红皮品种博爱7023和马场2号、白皮品种丰产3号和百农3217为小麦抗穗发芽鉴定试验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小麦品种春化基因的STS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来自中国各麦区的260份小麦品种,用STS标记对其Vrn-A1、Vrn-B1、Vrn-D1和Vrn-B3四个春化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小麦田间生长情况记录,探讨春化基因的4个位点显隐性情况对品种冬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位点显性基因频率以Vrn-D1位点最高,而Vrn-A1和Vrn-B1显性等位基因对品种冬春性的影响高于Vrn-D1和Vrn-B3基因,且所含显性春化基因越多的品种生长习性越偏向春性.另发现,Vrn-A1仅存在于春性品种中;而对于冬性品种来说,各位点均不含显性春化基因.本文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冬春性观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小麦育种及品种推广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穗型小麦形态特性与产量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穗型小麦形态特性与产量结构李民栋李惠民杨洁莉李鑫(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712034)小麦品种一般可分为多穗、大穗和中间型3种类型,其各有不同的高产模式。北方麦区以多穗取胜,南方麦区则多属大穗或中间型。虽然不同麦区的高产品种各具特点,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云南旱地小麦不同穗型品种减源缩库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剪叶、剪穗处理探讨云南三种穗型的旱地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结果认为:平地小麦在齐穗后不同剪叶、剪穗处理,其穗部性状变化明显。大穗型品种云麦39不同的剪叶处理其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云麦42和中穗型品种97591与云麦39相比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小;不同剪叶处理的每穗饱粒重也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是云麦39>97591>云麦42。大穗型品种的每穗饱粒数下降明显,而小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的下降较少。对于不同的剪穗处理,大穗型品种的单粒重增加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中穗型品种的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源库结构调整的反应不同表明:其灌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不同,这种不同使不同穗型品种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有差异,栽培管理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胶东地区适宜的小麦品种类型与育种方向,通过11个不同的小麦基因型,采用t测验法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若干性状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的单茎草重、茎质系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比多穗型品种高0.958 g、0.011 g/cm、5.354粒、5.460 g、0.504 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穗型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经济系数和群体产量比大穗型品种高289.847万/hm2、0.027、859 kg/hm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胶东地区生态条件下,应以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成穗率高、产量三因素协调的多穗型品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引言研究全国不同麦区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在贵阳周年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叶片生长发育情况,主茎叶片数,叶面积,主茎出叶速度等性状的变异规律,以及这些性状与品种属性和光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丰富栽培理论与实践,以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布局小麦品种,正确划分小麦生态类型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