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葡萄自交与杂交后代果皮色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5个自交组合和9个杂交组合后代花色素含量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皮中花色素含量的遗传属数量性状连续变异,后代分离广泛,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推测葡萄果色的遗传可能为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遗传,主基因控制果色的有无,多基因控制果色的深浅。  相似文献   

2.
葡萄种间杂交香味成分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GC2MS2CS) 对两个葡萄种间杂交的亲本及其后代的香味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葡萄种间杂交时, 甲基丙烯醇、二甲基丁烯醇、沉香醇、甲酸异戊酯、2 ,4 - 二甲基己烷等香味成分具有1∶1、1∶3、1∶9 的分离比例, 表现出了质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而二甲基丁烷、四氢呋喃、1 - 甲氧基丙酮、丁内酯、苯乙醇等香味成分呈现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趋势。  相似文献   

3.
葡萄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9个杂交组合357个株系的遗传变异分析表明,葡萄浆果成熟期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后代群体呈正态分布。杂种性状表现母本遗传优势,平均组合传递力为103%,狭义遗传力为0.284。在瑞必尔×87-1、红地球×玫瑰香后代中,晚熟株系比例大,87-1×瑞必尔组合中早熟株系比例大。  相似文献   

4.
以萱草(HemerocallisL.)3个杂交组合的18个优选F1代植株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决定萱草花香的两种主要香气成分(E)-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及香气成分总量进行分析;为明确F1代个体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是接近父本还是母本,对其香气成分的相对释放率做One-waySIMPER分析。结果表明:(1)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均与其亲本相似,母本相同时,父本的香气成分相对释放率越高,其后代香气成分的相对释放率也越高;(2)杂交亲本的主要香气成分为(E)-β–罗勒烯时,则后代个体中的(E)-β–罗勒烯含量也较高,含量和香气成分总量均介于亲本之间;杂交亲本的香气成分同时含有(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时,则杂交后代个体中(E)-β–罗勒烯的含量可能高于亲本或与亲本接近,而芳樟醇含量介于亲本之间,香气成分总量高于两个亲本。(3)浓香型萱草野生种与没有明显香味的萱草品种杂交,能产生花香清淡的F1代个体,是培育香花型萱草品种...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种内杂交后代的性状遗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林兴桂  尹立荣 《园艺学报》1993,20(3):231-236
  相似文献   

6.
葡萄杂交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0个杂交组合与5个自交后代801个株系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果粒重量、含糖量和含酸量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子代果粒重量小于亲本值,并趋向小粒亲本,出现超高亲个体的比例较低,平均遗传传递力为70.34%。欧美杂交种品种间杂交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间杂交传递力高于欧亚种品种间杂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接近亲本值,超高亲比例大,表明含糖量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高含糖量单株的潜力大,组合传递力为101.7%,欧美杂交种品种问杂交传递能力较弱,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杂交,性状传递能力较强;含酸量的遗传中含有较大比例的负向非加性效应,子代含酸量大大高于亲本值,后代含酸量普遍升高,超低亲单株比例低,选择难度较大。平均组合传递力为134%,欧亚种品种问杂交遗传传递力高于欧美杂交种品种间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7.
瑞士酿酒葡萄Granoir 的干红酒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  王贞强  刘拉平  张莉 《园艺学报》2004,31(5):583-583
瑞士红色酿酒葡萄Granoir是 1970年瑞士AndreJaquinet用Gamy×Reichensteiner育成 ,1997年春 ,本学院从瑞士引入。 2 0 0 2年 8月 11日采摘本学院葡萄园中 4年生树果实 10 8kg ,采摘时还原糖 192g/L ;总酸 5 8g/L (以酒石酸计 )。于 2 0 0 2年 8月 11~ 2 0日发酵 ,采用本学院的“红葡萄酒小容器酿造工艺”法酿造单品种酒 ,使用法国LAFFORT公司的F10 酵母。发酵结束后的理化指标 :酒度 12 8% ;残糖 2 8g/L ;总酸 5 6g/L ;挥发酸 0 2 7g/L ;花色素苷 177 4mg/L ;单宁 0 75 g/L ;总酚 1 5 2 5 g/L ;柔和指数 8 35。发酵结束以…  相似文献   

8.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果实成熟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73~2003年对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 进行种内杂交, 并与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共定植34个组合杂种苗, 成活5 639株。观察5种杂交模式, 34个组合5 639株杂种( F1 , F2 ) 苗的果实成熟期的遗传规律。5 种杂交模式果实成熟期(早→晚) 排列顺序是: 山葡萄×山葡萄≥ (山- 欧) F1 ×山葡萄≥山葡萄×欧亚种≥ (山- 欧) F1 ×(山- 欧) F1 ≥ (山- 欧) F1 ×欧亚种。遗传规律是: 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 F1 , F2 ) 果实成熟期分离, 表现为连续分布, 倾向于早熟亲本, 杂交组合中早熟亲本越多, 分离出的早熟单株越多, 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早熟基因”有累加效应、呈显性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9.
果实香气合成与遗传控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气作为果实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化学分析仪器和手段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香气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果实香气研究经历了香气组分分析、特征香气鉴定、香气生物合成途径分析及香气的遗传控制和改良等发展阶段。描述了果实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醇类、酯类、醛类、酚类、萜类),对一些代表性水果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与果实香气合成密切相关的脂肪酸途径、氨基酸途径,萜类合成途径以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展示了最近果实香气成分的遗传控制和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开展桃果实香气性状遗传控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大久保桃自交后代若干性状的变异和遗传倾向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立彬  肖啸  王学东  戴刚 《果树学报》2004,21(4):308-310
对大久保自交后代的12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皮着色度和甜酸度变异较大;单果质量、开花期、千周呈正态分布,成熟期呈双峰分布,甜酸度、着色度呈三峰分布;粘离核和花粉育性的基因型为杂合(Ff、Psps),自交后代可分离出粘核、花粉不育的个体,符合3:1分离比例;果肉质地的基因型也为杂合(Stst),自交后代可分离出硬溶质的个体,但偏离3:1比例。果肉色泽的基因型为显性纯合(YY),自交后代不分离。自交后代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果形和果顶,但也可分离出长圆形、平顶的个体。果实的发育期、甜酸度和单果质量均具有较强的传递力。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果实采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在‘魁蜜’猕猴桃采后的硬果期、食用期、过熟期, 及‘早鲜’采后的食用期,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果实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2质谱联机分析, 共分离出80 个峰值, 鉴定出77 种化合物, 占总峰面积的92. 10 %。硬果期至食用期, 香成分表现为高级饱和脂肪酸、C5~C7 醛、醇及烯类等减少, 而高级不饱和酯类、环酮类等增加; 食用期至过熟期, 高级饱和脂肪酸已降解为其他物质, 重要特征香气成分, 如法呢醇、香草醛等消失, 醇类化合物等明显增加, 表现出鲜食果实气味变劣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质联用(GC-MS) 及毛细管电泳技术, 对‘凯特’杏与‘新世纪’杏及其F1 代65个株系的香味成分及糖酸组分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所分析的49种香味成分中, 有37种为双亲所共有, 12种双亲之一具有。在37种双亲共有成分中, 有20种在杂交后代中未出现分离, 呈连续性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其中有9种为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 E) - 2 - 己烯醛、γ - 癸内酯、己醛及γ- 十二内酯等特征香气成分, 其子代平均值明显高于亲中值, 说明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有17种在杂交后代中出现1∶1、1∶3、1∶7或1∶15分离, 可能是受一对或几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 其中有8种为特征香气成分。糖酸总量及各组分在后代中虽然均表现为连续性变异, 但各组分的基因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苹果酸、总酸、总糖及蔗糖的子代平均值都低于亲中值, 其遗传主要表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 柠檬酸、果糖和葡萄糖的子代平均值高于亲中值, 其遗传不仅存在加性效应, 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 通过杂交选育高柠檬酸、果糖及葡萄糖含量的株系或品种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对猕猴桃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提取美味猕猴桃品种"米良1号"不同采收期果实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在10月18日、28日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51种、48种香气成分,占各自总峰面积的97.75%和98.36%.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以酶类、醇类、醛类为主.在两种采收期果实中,除酯类物质呈下降趋势外,醇类、醛类、羧酸类及酮类等香气物质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两个杏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对两个杏品种‘新世纪’、‘红丰’成熟期果实采用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 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新世纪检测出74 种成分, 占总峰面积的73.604 %; 红丰检测出72 种成分, 占总峰面积的44.677 %。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内酯类、酮类化合物。相同成分有紫罗酮、己醛、己醇、己烯醛、己烯醇、内酯类、萜烯醇类等,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杏果实的香味, 但其含量在两个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杏杂种一代群体S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以4~5年生的凯特(自交亲和) 、新世纪(自交不亲和) 以及凯特×新世纪、凯特×红丰(自交不亲和) 、凯特×泰安水杏(自交不亲和) 等杏群体为试材, 采用田间授粉试验及S-allele-specificPCR扩增等方法对杏S基因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按照自交坐果率≥6%为自交亲和的标准,上述3个杂交组合的F1 群体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的比例分别为27∶25, 9∶12和15∶19, 经X2 检验, 均符合1∶1的分离比例, 证明凯特的自交亲和性是可遗传的, 并且其S 基因型是杂合的, 自交亲和对自交不亲和为显性; 对凯特( ScS8 ) ×新世纪( S9 S10 ) F1 群体38 个株系进行S-allele specific PCR, 共扩增出21(ScS8、S8S9 ) ∶9 (ScS10 ) ∶8 (S8S10 ) 4种基因型, 经X2 检验, 符合1∶1∶1∶1的理论比例; 但自交亲和性表现数量性状变异的特点, 并且相同S基因型的F1 自交亲和性强度存在明显差异, 如杂种8、14、16、20、22、27、33、34、38号的S基因型都为ScS10 , 但自交坐果率从1.1%到22.9%不等, 表明杏的自交亲和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不仅与S基因及其基因型有关, 还可能受修饰基因等其它遗传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以'丰香'和'罗莎'两个风味品质差异显著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气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中芳香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同时采用DTNB比色法测定果实中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丰香'成熟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以酯类(32.18%)、醛类(19.55%)和酮类(16.82%)化合物为主;'罗莎'成熟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以醛类(41.51%)和酯类(23.25%)化合物为主。随果实发育,'丰香'和'罗莎'果实中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则呈下降趋势。'丰香'果实红熟期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是粉熟期的4倍,醇类化合物则由粉熟期的54.35%降至5.17%。随着果实发育,'丰香'和'罗莎'中AAT酶活性显著升高,'丰香'果实各发育期的AAT酶活性显著高于'罗莎'。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柑桔两个杂交组合克里迈丁×三湖化红、克里迈丁×宜昌橙F_1代杂种各30侏的GOT、SOD、POX、ME四种酶的同工酶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在GOT—2、SOD—2、POX—2、ME—2四个酶位点上F_1代有分离,表明亲本在这些酶基因位点上处于杂合状态。GOT—2、SOD—2、POX—2的分离经x~2测验,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与其相应的Got—2、Sod—2、Pox—2三个酶基因可作为遗传标记应用。ME—2的分离复杂,说明柑桔在遗传基础上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