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膜穴播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累积分配及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膜和露地栽培小麦开花后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膜小麦不仅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具有较大的库容,因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日生产量,茎,叶,颖壳,穗轴等器官营养物质的输出率,分配率,转换率均高于露地小麦;同时,地膜小麦籽粒灌浆期具有较强的生长潜势,其灌浆速度快,时间长,最终表现为粒重增加,收获指数高,经济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小麦高产品种籽粒灌浆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黄淮麦区13个具不同产量结构特征的高产品种(系)为试材,探讨了籽粒生长3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籽粒灌浆速率,特别是第2阶段灌浆速率对籽粒增重有重要影响,是籽粒增重的决定因子;千粒重与第2阶段灌浆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第2阶段灌浆速率显著增高是大粒品种的重要特征。饱满度在65%以上籽粒饱满,在45%以下籽粒秕瘦。  相似文献   

3.
同小麦品种因其生理基础的差异,在开花到成熟期间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为摸清偃师16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特点,及籽粒形成、灌浆、成熟规律,于1999年进行了该项研究,为偃师16的后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玉米灌浆速率与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2个超高产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为试材,以长城799和通吉100普通玉米品种为对照,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产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高值持续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和最终积累量都表现出先玉335高于郑单958高于长城799和通吉100;超高产玉米品种的苞叶和茎鞘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率较高,茎鞘中积累的干物质对玉米籽粒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小麦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71  
  相似文献   

6.
K型杂交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1996年选用5个K型小麦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杂交种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K型杂交小麦籽粒干重变化“S”形曲线,与常规品种相幽静有慢,中快,后慢且变异大“。杂交种籽粒干重变化可归纳为3种类型:1.前期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低亲,中期介于双亲之间,最终粒重超过高亲;2.前期低于低亲,中期介于双亲之间,最终粒重超过中亲值;3.前期低于或介于双亲之间,最终粒重低于中亲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选用提供依据,该试验对6个小麦主栽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3个阶段。在相同生态环境下,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亦存在差异,尤其是灌浆后期高温天气对小麦籽粒干重增加负面影响较大。生产上应根据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合理安排播期,注重小麦生育后期的管理,通过栽培技术提高最大灌浆速度,延长快增期持续天数来减轻后期高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K型杂种小麦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K型杂种小麦和其对应的父本(即常规品种)的灌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小麦的灌浆过程仍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其灌浆速率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灌浆时间表现不足。  相似文献   

9.
K型杂交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6年选用5个K型小麦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杂交种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K型杂交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形曲线,与常规品种(亲本)相比,表现为“前慢、中快、后慢且变异大”。杂交种籽粒干重变化可归纳为3种类型:(1)前期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低亲,中期介于双亲之间,最终粒重超过高亲;(2)前期低于低亲,中期介于双亲之间,最终粒重超过中亲值;(3)前期低于或介于双亲之间,最终粒重低于中亲值。绝大多数杂交种前期灌浆速率低于高亲甚至低于低亲,中期灌浆速率大幅度提高,部分杂交种可超过高亲。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香附有效成分在小麦灌浆期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的方法,对小麦品种‘周麦18’籽粒灌浆期间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质量分数、灌浆速度及α-淀粉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期间叶面喷施香附浸提液,处理2、3、4的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灌浆速度与对照表现一致,说明叶面喷施香附浸提液不影响小麦籽粒干物质的正常积累,降雨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香附浸提液,对籽粒可溶性糖、蔗糖的转化及淀粉的积累有质量浓度效应,处理2、3的千粒质量比对照高,处理4籽粒千粒质量比对照低;降雨后,处理2、3、4的淀粉质量分数比对照高,表明喷施香附浸提液能抑制淀粉的水解。喷施香附浸提液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降雨前,处理1、2、3、4和对照均表现下降,处理2、3、4低于对照,处理1高于对照;降雨后,处理2、3、4比对照低,处理1高于对照,表明香附浸提液可抑制α-淀粉酶活性,水分可促进α-淀粉酶活性,说明叶面喷施香附浸提液不影响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干物质的正常积累,但存在质量浓度效应,对籽粒中α-淀粉酶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因而可减缓淀粉的水解作用,减弱降雨后籽粒萌发的可能性,可为研发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3个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比较大和有代表性的品种(系)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施肥水平条件下,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特别是收获指数呈正相关。最大LAI与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呈正相关,LAI大,籽粒产量高,但LAI过大,产量有降低的趋势。鼓粒期干物重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最大CGR与产量显著正相关。NAR和RGR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但二者和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大小基因型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绵阳11号,绵阳19号,繁6和大头黄四个小麦品种,研究开花后的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的相对生长率RGR在花后14天内和灌浆结束期品种间有显著差异,而灌浆中期,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也依品种不同而异,以绵阳19号最大,穗粒重高达3.55克,大头黄最低,仅2.71克。各品种干物从源向库的转移呈显著的负相关,其转移速度绵阳11号和绵阳19导显著快于繁6和大头黄。文章还讨论了各品种花后LAR和NAR的变化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4.
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动态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烤烟干物质积累特征,在不施肥时表现为极慢-慢-较快;在N,P,K配合施用时表现为慢-快-民,以旺长前期最快。不同器官干物重所占比重,根和茎随生育进程不断上升,叶则不断下降,且茎叶比重的升降在旺长前期最快。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不同密度下的三岛柴胡干物质积累和柴胡皂苷含量动态变化。三岛柴胡个体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而群体密度在生长后期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结实期三岛柴胡单株根干物质分配比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高密度1250062株/公顷柴胡皂苷含量较低,而在生长前期密度714285株/公顷柴胡皂苷含量较高,生长后期两个低密度处理柴胡皂苷含量较高。结实期时三岛柴胡根总皂苷产量以500000株/公顷最高。适宜的密度对三岛柴胡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中柴胡皂苷含量及群体皂苷产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小麦籽粒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淀粉及其组分积累量随灌浆的进行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积累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花后21~28 d.2个品种小麦花后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PG)焦磷酸化酶(AGPP)、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花后28 d前呈上升趋势,28 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AGPP活性与SSS、GBS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AGPP、SSS、GB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前期活性较高,支链淀粉合成能力强,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高产麦田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分配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产麦田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是提高经济系数、提高粒重形成高产的关键。据对四个冬小麦品种的四年试验,开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与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积累量约相当于籽粒产量;营养器官贮藏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约占粒重的35.5%,其中开花前的输出量约占粒重的4%。开花后天气条件的变化,对高产麦田的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有显著的影响,即使在良好的栽培管理和群体结构比较合理的条件下,也可导致粒重和产量在年际间相差甚殊。而灌浆盛期的持续高温天气是高产麦田产量不稳的主要可变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4C)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在茎鞘中的较多。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与籽粒中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低、IAA的含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择目前推广的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在长沙地区进行分期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气候条件对各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各品种对于气候条件的利用能力与反应敏感性等,旨在为生产上合理利用这些品种和区域性生态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