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系统水分效应、产量效应与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拔节一乳熟期间,间作系统内小麦日蒸腾耗水比单作麦田低21.6%;距梨树0.0~7.0m,为土壤水分的降低区,7.0~25.0m为土壤水分提高区,间作系统总体上使麦田0~200cm土壤贮水量提高11.81%;间作系统内小麦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8.7%;间作系统小麦单产量比单作麦田高6.6%,土地当量值可达1.19。就水分效应和土地利用效应而言,在黄淮海平原农区发展这种宽带距多行带梨麦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正>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当前,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春木耳,在春季日均气温10~13℃,为开口催耳芽的有利季节。黑龙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地为了发展林下经济,服务三农,提高林农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林农在林下间作黑木耳。我们吸收了国内外的代料木耳栽培先进技术,并在灭菌和接种、出耳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所创新。2008年发展林地黑木耳栽培100亩,亩栽培黑木耳10000袋,成功率98%,平均每袋出耳50g,亩产值达20000多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以发好袋装的三级菌种为栽培基础,直接摆在农田地面上或林下,在袋上划口、打眼,进行人为培养和管理,从袋上直接长出木耳的一种栽培方法。改变了林区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这项新技术拓宽了黑木耳的栽培原料和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经过林区职工群众多年的实践证明: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是脱贫解困,节约林木资源,适宜林区发展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5.
2亿袋!让人吃惊的数量。苇河林业局地栽黑木耳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站在了2亿时代的门槛上。2亿袋!令人震撼的速度。苇河林业局地栽黑木耳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森工木耳产业第一局。  相似文献   

6.
据我们在山西省太谷县的调查,枣麦间作的效益远远高于纯麦种植。太谷县南张村后干旱丘陵区,全村2630亩耕地,耕地里有零星枣树。本村农民曹丙五全家有耕地3.6亩,零星枣树17株,年可产鲜枣2000kg左右,价值4000元,产小麦750kg,其经济效益是一般纯粮田的3倍多。1986年村干部总结了曹丙五的经验,结合工程造林和红枣基地建设,规划1000亩枣麦间作,株行距为4mXsin,品种选用太谷壶瓶枣。经过10年的管理,到1995年平均树高达到665cm,地径13.4cm,枝下高115cm,冠幅185X185cm,单株产鲜枣25kg,亩产500kg,产值达2000元;小麦亩产300kg…  相似文献   

7.
临猗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把枣麦间种列为高科技、高效益的经济翻身工程,要求九五期间枣麦间种科技示范园要达到2万亩。今春已在3乡2镇的6个村建起了工程高、科技含量大、品种优的3000亩枣麦间种科技示范园新建的枣麦科技示范园.均按每20~50亩麦田中间插一条长330m,宽1m的带,50cm栽一株:带间宽5~10m,宽1m的带,50cm栽一株:带间宽5~10m模式栽培。头年栽,二年挂果.三年收入超万元。这一枣麦间种的模式.很受农民的青睐与欢迎。所以,今年春天,农民在枣麦间种地上,舍得投肥、投劳、投资。新栽红枣整  相似文献   

8.
根据晋南平川杨麦间作地光照强度的观测和小麦产量的调查,提出了光照强度是影响间作地小麦的关键因素。日均光照强度4·8万 Lx 是间作地小麦的临界值,小于该值,小麦产量锐减。  相似文献   

9.
银杏-小麦间作系统水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淮海平原农区银杏 -小麦间作系统的热量效应 (白天 )和水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小麦抽穗 乳熟期 ,晴天间作系统总辐射量比单作 (麦田 )系统低 7.6 % ,阴天时二者差别不大 ;晴天间作系统净辐射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5 .6 %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 1.9% ;晴天间作系统潜热通量比单作系统低 6 .8% ,阴天时二者相差极小 ;晴天和阴天间作系统的感热通量均低于单作系统 ,分别约低 5 2 .6 %和 11.1% ;晴天间作系统土壤热通量比单作系统高 2 1.8% ,阴天时比单作系统低2 5 .0 %。(2 )小麦拔节 腊熟期 ,间作系统小麦日蒸腾速率比单作麦田低 18.4 % ;小麦抽穗 腊熟期 ,实际区域面积 (1.4 3hm2 )内系统总蒸腾耗水量为 36 .4 5m3·d- 1,其中小麦占 91.7% ,银杏占 8.3% ,说明整个系统蒸腾耗水以小麦蒸腾耗水为主 ;系统内麦田土壤贮水量随带距的变化呈抛物线状分布 ,对比单作麦田 ,间作系统总体平均可使麦地 0  10 0cm土壤贮水量提高 6 .84 % ;间作系统小麦叶片水分利用率比单作麦田约高 4 .0 %。  相似文献   

10.
呼玛县有20多年的人工培育黑木耳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黑木耳产业曾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天保工程实施和木椴资源溃乏,这一产业的优势锐减,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木耳“段改袋”工程,使袋栽木耳从无到有,从分散量少到初具规模。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两会”发展袋栽木耳产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