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杨属部分种及杂种的AFLP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利用13对AFLP引物对杨属4个派19个种及杂种的47个无性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858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771个,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为89.9%,每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位点的百分率在80.7%~98.1%之间,表明杨属种间及无性系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变异.根据AFLP标记结果计算杨属派间、派内种间、种内无性系间分子遗传距离,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定量描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派间聚类与经典形态分类完全一致,派内种间及种内无性系间聚类与形态分类基本相同.最后,探讨根据分子标记结果进行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子代早期选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松口蘑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中国主产区和日本松口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样品聚为3类,且供试松口蘑之间遗传距离较近,表明它们是一个物种下的不同居群.  相似文献   

3.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白术的3个居群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10bp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7个DNA片段,片段大小在200bp~28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5条,表现出了丰富的RAPD多态性(占72.2%),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居群亲缘关系柱状图。结果表明:於术86和於术76的亲缘较近,而於术86和白术天台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就单个样本来看,於术86的15个样都聚在了一起,表明了於术86较强的同源性,於术76的14个样也聚到了一起,也表明了於术76的同源性。而於术76第14个样与白术天台聚到了一起,表明了於术76与白术天台有一定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2004,40(5):110-115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5.
倍蚜种间亲缘关系及角倍蚜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了13条和9条,分别对11种倍蚜和角倍蚜4个地理种群的DNA进行PCR扩增和分析.结果表明:倍蚜的遗传距离在不同属之间为0.482 8±0.170 8,不同种之间为0.252 0±0.178 0,不同亚种之间为0.147 2±0.076 4,聚类分析反映了倍蚜属间、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远近程度,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圆角倍蚜属与其他3个属的差异明显,可能是倍蚜中较早分化的类群.角倍蚜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75 9±0.030 2,种群间具有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可能是地理上的隔离.  相似文献   

6.
滨梅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采自江苏省吴江苗圃收集的6个滨梅种源叶片样品(分别标记为7、9、10、11、12和13号),分析了ISSR、RAPD2种分子标记,以探讨各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SSR标记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占总条带的66.42%.条带大小300~3030 bp;RAPD标记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产生9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总条带的53.5%,条带大小为300~3000 bp.基于ISSR标记的6个种源间遗传距离为0.0680~0.9479:而基于RAPD标记的遗传距离为0.0412~0.6439.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7、9、10、11、12号可归为一类.另外13号单独归为一类,该分子标记结果与形态变异类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毛竹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8个毛竹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84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4条能稳定产生多态标记的引物,共扩增出129个位点,主要集中在400~1 4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01个,比率高达78.3%,Shannon多态性指数较高平均为0.377.根据POPGENE32软件分析和聚类分析,计算各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I和遗传距离D,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为0.081~0.503,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605~0.923,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理上较近的居群多聚在一起,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说明各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SRAP标记分析日本落叶松2代优树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日本落叶松2代优树间的遗传多样性,该文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选择的80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引物共扩增出235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23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89%,每对引物可扩增出20~3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为29.4条。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当相似系数为0.824时将80个日本落叶松种质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聚类基本与子一代的亲缘关系符合,类群间遗传基础较狭窄,亲缘关系较近,为日后建立日本落叶松2代种子园的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6个复叶槭品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法对复叶槭5个品种及1个芽变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00个引物中筛选出具有丰富多态性的20个10bp的随机引物,这20个引物共扩增出170个DNA片段,片段大小在200bp~28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12条,多态率为65.88%,表现出较为丰富的RAPD多态性;利用UPGMA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的结果表明,6个复叶槭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和ISSR分析百日草自交系间的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运用RAPD与ISSR技术分析了百日草20个自交系的种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中147条RAPD引物和44条ISSR引物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12条,ISSR引物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47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100,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55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69;ISSR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97,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6.38%,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4013和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28.试验表明,RAPD、ISSR及两种分子标记整合后的结果较为相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结果将20个自交系基本分为2类:一类群来源虹越种子集团公司;另一类群来源甘肃酒泉种子集团公司,分类与原产地相关.RAPD与ISSR标记是研究百日草种质遗传多样性有效的工具,在分析百日草的亲缘关系特别是系谱关系时,ISSR是一种多态性和重复性优于RAPD的分子标记.两种分子标记整合后既能鉴定出自交系的系谱先后关系,也能反应来源相同自交系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不同地区慈竹和硬头黄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RAPD-PCR手段分别对四川省不同地区的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和硬头黄(Bambusa rigida)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良的SDS法成功地从硅胶干燥的幼嫩竹叶中提取了质量较高的DNA.用随机引物A9、B17、C2、C5、C11、D3、Q12对8个待测样品扩增结果的多态性分析表明:共获得50个扩增位点(DNA扩增片段),4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高达84%,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1条带,包括6条多态性带.通过Popgen32软件对8个竹样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同一竹种不同地区之间遗传距离约为0.127 8~0.653 9,这表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慈竹和硬头黄之间遗传距离较远,为0.446 3~0.916 3.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技术研究6种蜘蛛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园蛛科6种蜘蛛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10pb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扩增结果清晰且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共记录129条片段,平均每个引物12.9条,种群内多态位点比例在17.05%-45.38%。平均遗传多态度0.3096,Shannon多样性指数0.4732。从统计结果来看,6种蜘蛛没有普遍存在的位点;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外部形态相似的种间遗传距离较近,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湘鄂西地区珙桐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珙桐叶为材料,对湘西和鄂西两天然珙桐群体的60个样品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9个随机多态引物,获得24个多态标记位点,平均每个引物产生2.67个多态位点;湘西和鄂西两群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Shannon指数分别为0.427 4和0.448 1;种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326 9,群体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0.297 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029 3,基因分化系数为0.089 6,基因流为5.079 2.两个天然珙桐群体的遗传相似性非常高,达到0.923 3,遗传距离为0.079 8;湘西群体的多态百分位率略高于鄂西.这表明,湘西和鄂西两群体间存在着非常频繁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14.
7个桉树杂交亲本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桉树杂交亲本的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材料包括不同起源的3个尾叶桉母本和4个细叶桉父本及其杂交产生的5个全同胞家系,每家系10株子代.RAPD为显性标记,其检测一个杂交群体中分离位点的概率可以用分离位点至少在一个个体中出现的概率来表示,即1-(1/2)n-1(Aa×aa或aa×Aa)或1-(3/4)n-1(Aa×Aa)(n为群体内个体数),则利用10个个体的杂交群体,其概率分别为99.8%和92.5%,检测的有效性较高.各样品RAPD扩增结果统计中,以1代表一条谱带出现,以0代表不出现.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58条谱带,亲本间呈多态性的谱带42条,占72.4%,多态性较高.利用亲本的RAPD数据矩阵,计算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根据亲本出现的谱带在子代中是否分离判断该位点是否为杂合位点,如果某谱带出现于亲本且在子代中分离,则亲本在该位点上的基因型为Aa,即杂合位点,从而统计出不同亲本的杂合位点数.以亲本的杂合位点数占其总位点数的百分比表示亲本的杂合性,检测各亲本的杂合性水平.7个亲本的杂合性平均为28.0%,杂合性较高.但不同亲本的杂合性有差异,介于16.2%和39.5%之间.并且,同一无性系在不同的家系中检测到的杂合位点数和计算的杂合性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RAPD为显性标记技术,不能有效探测样品本身的杂合位点,因此当另一亲本在该位点上基因型为AA时,则亲本的基因型即使为Aa,子代在该位点上的RAPD谱带也没有分离;二是10个个体的群体偏小,有些实际分离的位点需要更大的群体才能检测到(尤其是偏分离的位点).林木中,常用F1谱系和显性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相应的作图策略为拟测交策略(Pseudo-testcross strategy),即可用于图谱构建的标记为只出现于一个亲本、而在子代中按1∶1分离的标记,类似于测交的分离方式.因此,亲本的较高杂合性表明其杂交时有大量的拟测交位点出现,这种位点在子代中的分离可以用显性标记有效检测.所以,本研究中亲本杂合性均较高的家系可以用作遗传图谱构建的材料(合适大小的群体,如100个以上的子代),这对增加图谱的标记数量和提高作图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RAPD分析麻核桃起源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麻核桃、核桃楸、核桃、奇异核桃和核桃×核桃楸的人工杂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选用28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出332个DNA片断,片断大小在259bp~3054bp之间,其中243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断的732%。依据扩增结果进行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析,据此构建聚类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核桃的天然杂交是麻核桃形成的主要机制;在麻核桃形成过程中,核桃楸的遗传贡献率大于核桃;在胡桃属分类中,麻核桃应归为核桃楸组,这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分析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9种药用石斛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斛资源奠定基础。采用RAPD技术,应用NTSYS软件对9种石斛的RAPD-PCR结果进行分析。利用从103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70条随机引物对供试材料DNA进行随机扩增,共得到52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有49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4.42%。采用UPGMA类平均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得出反映各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在遗传距离(D)=0.44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类,RAPD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差异不大。试验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RAPD标记在桉属种间杂交一代的分离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1个尾叶桉×细叶桉全同胞家系的 2个亲本和 2 12个子代为材料 ,利用 RAPD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 RAPD标记在桉树中的分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4 0个标记 ,标记在 F1代的分离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符合孟德尔方式和偏离孟德尔方式。符合孟德尔方式的标记包括 :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9个 (在这类位点上代表的杂交组合为 AA× AA、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而在子代中不分离的 7个 (aa× AA或 AA× aa) ,亲本间均有而在子代中 3∶ 1分离的 2个 (Aa× Aa) ,亲本间呈多态性且在子代中 1∶ 1分离的 9个 (Aa× aa或 aa×Aa)。偏分离的标记包括 :亲本间呈多态性而在子代中偏离 1∶ 1分离的 12个 ,两亲本均有而在子代中偏离 3∶ 1分离的 1个。亲本间呈多态性且在子代中 1∶ 1分离的位点在拟测交策略中可以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这为利用 RAPD标记构建桉树遗传连锁图谱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杉木杂交亲本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0个杉木杂交亲本的RAPD分析为基础,对亲本间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变异系数和亲本间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只与胸径特殊配合力和材积特殊配合力在0.10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而与其它因子相关不显著。分别对亲本聚类分析的组内和不同组间的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组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的相关基本不显著;在中等平均遗传距离上,组间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子代树高、胸径和/或材积性状达0.05显著水平的相关,但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亲本间特殊配合力相关不显著。共检测到23个标记位点显著影响材积性状(α≤0.10)。根据亲本携带的材积显著性位点对各家系进行赋值,家系的显著性位点值与胸径和材积两性状及其变异系数达0.01显著水平的相关,但与树高性状和其它各因子相关不显著。结论认为,杉木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对亲本选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材积显著性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的亲本选配和子代表现预测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基因型龙眼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域之间有代表性的16个基因型龙眼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8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4条多态性条带;地域不同的基因型龙眼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云南、贵州和广东的龙眼遗传多样性较高,其次是福建、台湾、广西、泰国、四川,而印度尼西亚最低;同一龙眼产区中,福建不同基因型龙眼之间多态性最高,达34.52%,其次是贵州、广东、广西、泰国,四川龙眼之间多态性最低,仅为15.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9的水平上16个基因型龙眼可以分为3个遗传群体;龙荔作为龙眼近缘种与龙眼栽培种的DNA指纹具有明显差异;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基因型龙眼可以归类到中国的部分基因型龙眼群体中,印证了泰国、印度尼西亚基因型来源于中国。此外还讨论了利用RAPD构建不同基因型龙眼指纹图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