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位于渤海湾西岸的黑龙港地区,广泛分布着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其面积360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表水源稀少,地下水又有咸水层存在,水资源条件较差,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解放前至五十年代初期该地区对薄层淡水的开发利用相当普遍。有各种土井89万眼,1949年灌溉面积为853万亩。五十年代初发展到1151万亩。这些土井水量虽小,  相似文献   

2.
<正>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最北部,全市共辖五县四区,共有耕地546.7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为384.6万亩,其中纯井灌面积254.56万亩,渠灌面积108.46万亩、机电排灌站灌溉面积21.05万亩,喷、滴灌及其它0.53万亩。全市现有机井6.4万眼,配套5.8万眼。随着近十几年连年干旱,地面水资源日益短缺,渠、站灌面积衰减严重,机井已成了平原粮棉产区灌溉的主要手段。为了对机电井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我们选择滑县作为重点。滑县现有机井27960眼,纯井灌面积220眼,为河南省粮食基地县之一。1981~1990年粮食产粮平均每年以10.08%的速度递增。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大面积漏斗,机井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也很典型。  相似文献   

3.
一、井灌的地位和作用宁阳县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河南岸,总面积1128公里~2,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现有机井7200眼,机井灌溉面积55万亩,占全部水浇地面积58万亩的94.8%。据对1972~1982年调查分析,实现以旱作物为主的灌溉农业,各年平均需水2亿米~3,全县地下水年可利用量2.1亿米~3,各年粮食总产量随着机井的增加而增长。伏山区1970年有机井607眼,总产2000万公斤;1975年机井873眼,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地面水源严重不足,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五十年代即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六十年代普遍发展机井,1971至1972年,在遭遇连续干旱灾害的情况下,又有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机井建设概况及其经济效益1973年以来该地区机井建设的主要成果是:(1)扩大了灌溉面积,促进了农业高产稳产.北方十七省、市、自治区有近十亿亩耕地,其中平原占60%.几年来建成配套机井220万眼(其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兖州县采用引河回灌地下水的办法,补充了地下水,增强了农田水利的长远效益.兖州县地处鲁中南山前平原,总面积为6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自1965年以来,大力发展机井灌溉,现在已有机井1.2万眼,井灌面积占94.3%.井灌使这个县的农业生产大大发展,粮食产量1965年为140公斤/亩,1986年上升为620公斤/亩,总产量由5千万公斤上升到1.4亿公斤.  相似文献   

6.
全省在抗旱保收取得胜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目前要保证种好7,000万亩小麦并使它吃饱喝足,积极做好准备,以便在秋收秋种后开展一个规模比1958年更大的水利运动。一、大干一冬春实现全省水利化:经过1958年大跃进,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全省灌溉面积已达到7.168万亩,1958年兴建的水利工程在1959年发挥了显著作用,特别是夏秋遇到60多天的大干旱,由于水  相似文献   

7.
山东临沂专区的山区和丘陵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解放前,由于统治者的盘剥和战争摧残,河道淤塞,连年水旱交织,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以致地瘠民贫,粮食产量很低。解放后,党领导群众治山治水,特别是从1958年起,全区人民根据总路线所指引的方向,凭借着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取得了巨大成就。两年来,全区共治理荒山350多万亩,连同过去的共整修梯田、坡地529万亩;兴建大、中、小型水库4,221座,修成较大引河工程208处,打机井13,000多眼,改造涝洼地300多万亩。这些水利工程可以控制灌溉面积近千万亩,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面积9,530多平方公里,蓄水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黄河、永定河流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保持水土,发展生产,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绿化运动。特别是1958年以来,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广大群众以无比的革命干劲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掀起了波澜壮阔、声努浩大的绿化高潮,并且获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在过去十年当中,在黄河中上游4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地区,共完成造林8,000多万亩,封山育林2,000多万亩,使森林面积由原有的3,400万亩,增加了两倍;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我师自六十年代开发利用地下水以来,现有农用机电井1147眼(不包括人、畜、工副业用井165眼)。总流量25.136米~3/秒。1983年抽水3.14亿米~3,占全师总引用水量7.64亿米~3的41.2%;为全兵团机电井总抽水量8亿米~3的39.3%;为自治区机电井总抽水量18亿米~3的17.4%。井灌面积50多万亩。我师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果,为发展我师工农业生产起到很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水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四分之一,而且降水量在地区间、年际间、季节间变化很大,一半国土水源不足,水旱灾害频繁。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国已建成一大批水利设施:水库86,000多座,水闸25,000多座,堤防16.5万公里,排灌动力7,000多万马力,机电井200多万眼。总的效益是:主要江河堤防保护面积3亿亩,灌溉面积7亿亩,排水面积2.5亿  相似文献   

11.
中共河北石家庄地委,在水利建设运动中,大搞水利工程配套,作到了井成地平,水到渠通,为小麦浇灌和春耕播种打下了良好基础。石家庄地区各级党委,由于认真贯彻了大中小并举方针,全区水利建设又快又好。目前,全区已新修和扩建大小渠道19,920条,新打机井2,380眼,建扬水101座,扩大浇地面积78万亩。相当于建国前全区浇地面积的总和。目前全区已由1958年浇地面积的960万亩,扩大为1,0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在此基础上,中共石家庄地委决定要大干一春,使全区浇地面积达到1,400万亩,保证1960年农业更大丰收。为  相似文献   

12.
<正> 山东兖州水利局于1990年6月组织了28名职工对该县农村井灌管理组织及服务情况做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所得总结如下: 一、井灌服务现状 (一)井机概况 兖州县地处淮河流域的山前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5万亩,从六十年代开发机井以来至1989年底,全县机井13 336眼,贫水区开挖长条井23条,王因、漕河建有提水站二处。配套机械17 384台,14.63万瓩,有效灌溉面积62.2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6%,轮灌周期7~10天左右,年提取地下水2.5~2.8亿m~3。在近十几年连续少雨干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充分利用现有井灌设施,通过各级井灌服务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藁城县位于太行山东侧,在滹沱河冲积扇中上部,全县有56万人口,耕地83.5万亩,以井灌为主,渠灌面积5.2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6.2%,现有机井1.3万眼。地下水主要靠降雨、滹沱河水和石津灌渠水补给,年平均降雨量520毫米,气候属半干旱区。  相似文献   

14.
我县位于抚河中下游。全县总面积2230平方公里。抚河两岸是平原,西部是丘陵,南部多高山,全县现有耕地100多万亩,其中40%在平原,45%在丘陵,5%在山地。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兼种一部份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平原土质虽好,但常受洪涝灾害,丘陵土地贫脊,是个易旱易涝的地区。一般年分受灾面积平均达20—40万亩,大旱大水年分,受害更为严重。1949年洪水淹田45万多亩,1951年受旱51万多亩,占耕地面积52%以上。因此,过去农业生产水平极低。解放前大部份农田一年一季都不保收,很少栽二季,195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16亿斤,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南省是一个有850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降雨受季风影响,年内年际变化很大,干旱少雨成为制约全省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使农业生产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大力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必须开源节流,特别在平原地区,工农业用水主要靠浅层地下水,现已有配套机电井53.4万眼,井灌控制面积3037万亩,约占1990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5325万亩的57%。其中已发展喷灌111.61万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167.47万亩,埋设各种管道877.54万  相似文献   

16.
我省的机井建设自1973年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截止1986年底,全省配套机井已达到57.8万眼,装机76.78万台,配套功率623.43万千瓦,年提取地下水110亿米~3左右,井灌面积共4200多万亩,约占全省灌溉面积的80%.井灌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前些年建设的机井多数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合理的配套选型,加上灌溉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井灌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英雄的山西省人民,经过十年来的辛勤苦战,在水利建设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年期间,全省共完成大小水利工程628,954件,土石方工程量共达10亿公方。如果把这些土石方用宽和高各一公尺连接起来,可绕地球78圈还多。全省现有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已达到2,300万亩,等于解放初期368万亩水浇地的6.3倍。按全省农业人口平均,每人由解放前的0.31亩水地,提高到1.66亩。特别是1958年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更是空前的。在这一年中,全省实增加水地面积1,092万亩,  相似文献   

18.
<正> 沧州地区针对地上水奇缺、深层地下水超量开采的状况,积极采取对策,狠抓易采易补的浅层地下水开采,大力发展浅机井建设,缓解了地上水奇缺矛盾,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1987年以来,全区新打浅井4 606眼,修复病坏井2 712眼,配套4 117眼,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扩大灌溉面积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在1987年抗旱保收和今秋抗旱种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自治区成立4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机械化装备水平成倍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全区农机总动力1.71万kw,仅有大中型拖拉机298台。1997年,全区农机总动力已达到1183.23万kw,分别比1958年和1978年增长691倍和1.78倍,平均每万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2978kW,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各类拖拉机36.17万台,分别比1958年和1978年增长了1212倍和3.12倍,全区平均每24户农户、每7.33…  相似文献   

20.
(?)城县地处太行山以东,地下古河道重迭,水源丰富,井水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统计,现有耕地面积83.6万亩,机井10,297眼,单井受益面积为81亩。但目前机井提水浇地运行费用很大,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老井灌区长期以来重建轻管,乱打井,大量提用地下水,没有科学地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二是由于连年干旱,开采地下水量多于补给水量,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从1977年到1982年,地下水位下降了4.6米,年丰、枯期水位变差值在1.8米左右,到1932年全县地下水位埋深为11米,最深达17米,最浅的在9~10米。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水泵的安装高程必须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