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粉乌龙     
红粉乌龙系我所“九五期间”省科技攻关项目“茶叶加工调空技术”课题组研制成功的特种茶产品。该茶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黄白,汤色黄绿透亮,滋味纯正厚道,香气高浓幽深,叶底嫩黄匀整。……  相似文献   

2.
红粉乌龙     
红粉乌龙系我所“九五期间”省科技攻关项目“茶叶加工调空技术”课题组研制成功的特种茶产品。该茶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黄白,汤色黄绿透亮,滋味纯正厚道,香气高浓幽深,叶底嫩黄匀整。…………  相似文献   

3.
1 闽北乌龙茶概况武夷岩茶在明末就很兴盛 ,清初衰弱一段时间之后 ,又重新兴盛起来。康熙十九年 (1680年 )瓯人以茶为日常饮料 ,且以武夷茶为华茶之总称 ,此为武夷茶之新世纪。是时商贾有利可图 ,竞相贩卖 ,产制之法逐渐改良 ,愈臻完善。光绪后期 ,产量开始下降。原因是出现了武夷茶“多有贩他处所产 ,学其焙法 ,以赝充者。”以假乱真有损商业信誉的现象日趋严重。其二 :由于通商后外国资本侵入中国 ,大搞掠夺政策 ,以及茶商唯利是图 ,重利盘剥 ,清朝末世已无力顾及武夷茶叶的生产与发展。其三 ,由于印度、锡兰、印尼等国发展茶叶生产排斥…  相似文献   

4.
正一、现状及特点1.产区不断扩大,产品凸显区域特色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乌龙茶茶树品种的生长,同时又是乌龙茶产制技术的发源地。长久以来,福建乌龙茶的传统产区主要在以安溪为中心的闽南产区和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产区共18个县(市、区),国家质检总局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规定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为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又发布了《关于批准对福建乌龙茶实施地理标志产  相似文献   

5.
安溪是福建乌龙茶主产区,据统计现有茶园面积1000公倾,产茶7500吨,全县430多村,几乎村村都产茶,在安溪境内茶叶生产区主要分布于大评、西坪、虎丘、芦田、长坑、祥华、感德、剑斗等,乌龙毛茶生产单位相当部分是茶农家庭作坊。诸如大坪乡的茶农是以茶为生,茶叶的产销情形和生产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茶农的经济状况,影响到茶叶生产的发展。在1994年春茶生产季节,我们对部分茶农的生产成本作了调查,这部分茶农的茶叶生产水平,年产1400—2550kg干毛茶,平均几3sug,各户拥有一套较完备的乌龙茶初制机具,价值一万元以上。制茶能源主要…  相似文献   

6.
7.
乌龙余甘茶是一种以马龙茶和余甘果为原料;出取条与果小的有效成分,经科学配制而成的一种新型的天然营养、方便的固体饮料.乌龙茶是一种天然饮料,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具有醒脑提神、消暑止渴助消化,抗衰老防癌等功效。余甘果则是一种具味酸甜可食,食始酸涩后甘润的水果。经北农大食品科学系检测,余甘果富含维生素A、B、C、PR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有机酸和矿物质。VC含量特高,在370、1416。g/100克。且VC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耐热性,受热破坏.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Se等.金甘果还含有人体抗衰老的有效物质之…  相似文献   

8.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乌龙茶的创制在明清时期,由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乌龙茶的传统手工制法,多达十几道工序。1949年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机械的应用,乌龙茶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乌龙茶生产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到半机械化生产,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并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面发展。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摊青→萎凋→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造型→足火。  相似文献   

9.
以黄棪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茗科1号、台茶12号、白毛2号、鸿雁12号和鸿雁9号等5个乌龙茶树新品种进行品比,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势、抗虫害能力、物候期、鲜叶产量和成品乌龙茶品质的差异。提出在安溪祥华、西坪等铁观音主产乡(镇)适当引种茗科1号;在安溪虎邱、官桥、蓬莱、湖上等地选用台茶12号或鸿雁12号进行品种搭配,以解决茶树品种结构单一的问题,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徐南眉 《福建茶叶》2000,(Z1):19-20
在青少年中进行茶文化教学 ,最早始于上海 ,1962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黄浦区少年宫首次组织了“茶的故乡在中国”的少儿茶文化培训活动 ,接着杭州、北京等地及其他地区也相继开展了这项活动 ,无不受到热烈欢迎 ,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产茶大国 ,世界茶的发源地 ,又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 ,而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我国悠久的产茶历史、丰富的茶类品种以及各民族绚丽多彩的饮茶习俗 ,都是对青少年进行茶文化教学的丰富内容 ,而悠久的产茶历史和茶德精神的深刻内涵又是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良好素材 ,加…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是传统的乌龙茶泡饮方法繁锁、费时,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开拓乌龙茶新市场,使产品适应国外的消费习惯与追求快速、方便、卫生的饮食时向,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为乌龙茶的袋泡茶、速溶茶、浓缩茶等提供优质的原料,于是颗粒状的乌龙茶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白毫乌龙又名香核乌龙,原产台湾新竹县。其品质独特,即有乌龙茶香味,滋味醇厚,又有红茶风格,略带甜香、蜜香、汤色金黄红艳;色泽鲜红、桔红,条索紧,且卷曲,白毫明显.制作工艺与闽北马龙茶相似,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白毫明显的鲜叶作原料,通过重美凋,重摇育与热化学发酵等过程有效地利用和控制酶的活性,形成其独特的品质风格。白毫马龙初制工艺流程:鲜叶一日光美调或热风萎调~凉青一摇凉~炒青~热化学发酵~造型一干燥1.美调(f)日光萎凋:常用的工具有晒青布(6X5。)竹席或篇访,避免鲜叶直接接触地面沾染尘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乌龙茶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乌龙茶又名青茶,存国际市场上的英文译名为OolongTea,属六大茶类之一,为中国独有。近几年来,乌龙茶以其浑然天成千香百味的品质特征,精湛独特的加工技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富含功能性保健成分,成为健康时尚的饮品,当之无愧为茶产业最为亮丽的一朵奇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茶报》2000,(1):28-28
莫斯科今年冬天流行喝乌龙茶,为了促销茶叶,中国大陆在莫斯科最大的超市“天客隆”特设茶叶专柜,现场并放映教人如何泡乌龙茶的录影带,所教的茶道就是台湾一般泡茶品茗方式。用台湾泡老人茶方式今年在莫斯科推广茶叶,颇受俄罗斯人欢迎。  相似文献   

15.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北乌龙茶主要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武夷水仙、武夷奇种为代表,制造方法独特,工艺精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在生产过程中,既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鲜叶,又有严格的采摘标准和精湛的制作技术。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法多达13道工序,现除极品茶仍采用传统制法外,大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制作工序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5道工序。一、鲜叶采摘标准闽北乌龙茶鲜叶采摘较粗老,一般标准是芽叶发育成熟形成驻芽时,采3~4叶,俗称开面采。由于老嫩程度不同,开面又可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三种,闽北乌龙茶一般应掌握在中…  相似文献   

16.
调饮茶,又称调配型茶饮料,是以茶叶为主体,添加果汁、糖奶、香精、食用酸、花草、甚至中草药等配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过摇制或调和而成的茶饮料。乌龙茶以醇厚甘爽的味感,不温不寒的性味,橙黄或橙红明亮的汤色,易与调饮。为了增添品茗的乐趣,开创新生代乌龙茶多元化的饮用方式,寓古老的品味于现代的追求之中。本文以乌龙茶为主体,调制泡沫乌龙茶,及将乌龙茶与不同类型和功能花草茶调饮,探讨不同类型调饮乌龙茶的风味特点,寻求最佳的调饮方式、效果和不同因素对乌龙茶调饮茶风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茶叶在安溪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县现有茶园 2万 hm2,茶叶产量 3万 t,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二分之一,茶叶总产值达 10亿元.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八年,厦门茶叶进出口支公司、厦门商检局等单位,根据国际市场对茶叶产品的需求向速溶、方便发展的趋势,在本厂多次反复研究试制乌龙碎茶(也称颗粒乌龙茶),获得了初步成功。成品茶外形规格分明、紧结匀整,内质保持传统乌龙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安溪乌龙茶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县是乌龙茶主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名茶铁观音闻名遐迩,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制定和实施茶叶“优质、精品、名牌”发展策略,落实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建设基地搞改造,抓质量、创名牌,茶叶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辉煌,2001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2.5万亩,比1990年茶园面积14.2万亩,增长一倍多,茶叶总产量达1.5万t,比1990年总产7000t,增长二倍多,茶叶总产值达四亿多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4,年创税利300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8%,农民人均收入仅茶叶收入占20%,所以说“茶叶生产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学会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之乡”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0.
闽北乌龙茶做青工序较复杂,和特殊工序决定了品质关键。闽北乌龙茶品质不仅和原料有关,在做青技术每个程序都以密切相关联。做青技术中适当温湿度在23℃-28℃,有利于在做青程序中形成茶青内芳香物质的积累,是提高闽北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