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由于大剂量和高密度的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当前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而以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为主。猪是猪瘟病毒的唯一易感动物,病毒主要经过口和鼻进入猪的机体,扁桃体是病毒复制的最初部位。急性型和迟发型病猪缺乏对猪瘟病毒的免疫反应,而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在感染期可产生一定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是威胁养猪业最主要的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都易感,常年均可发生.典型猪瘟表现为最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最急性型较少见,病猪体温升高,常无其他症状,1~2天内死亡;亚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流行地区,病程可延至2~3星期,有的转为慢性,常拖延1~2个月;非典型(慢性)病猪临诊症状不明显,呈慢性.在出现上述情况的地区和猪群,往往同时表现有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即使是免疫过的猪群,初生乳猪和小猪也常有发生.本文浅析了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在非洲、欧洲等国家流行.有特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四种表现形式,急性型以病猪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皮肤发绡和剖检脾脏肿大易碎,胃肝肾各淋巴结肿大出血为特征,病死率可高达100%,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4.
<正>猪瘟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是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强制免疫、重点控制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该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很少发生,但一些局部地区和个别养猪场仍有发生,而且以非典型和慢性型居多。本人结合生产实际做以简要分析,仅供参考。1猪瘟临床特征猪瘟分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隐性感染。非典型性猪瘟不具典型的全身出血性变化,患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由于大剂量和高密度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当前我省范围内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而以慢性型和非典型性猪瘟为主。  相似文献   

6.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据调查,猪场由于传染病引起的猪死亡有40%~50%与猪瘟有关。依靠购买仔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养殖户,猪瘟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1流行特点1.1症状变异、病型增多:(1)典型猪瘟特点:由猪瘟强毒株引起的A类16种传染病之一。潜伏期短的2d,一般为5~10d,最长21d,一般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相似文献   

7.
1临床症状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病猪突然倒地,四肢划动,口鼻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呼吸急促,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慢性型病猪食欲减退,不爱运动,皮肤和可视黏膜逐渐苍白,贫血症状明显,粪便干结,表面呈黑色,并混有黏液和血液,尿少。病猪采食减少,生长发育受阻、消瘦。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临床可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尽管我国实行以疫苗接种为主的防疫措施,较好地控制了该病的暴发和广泛流行,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病仍然时有发生,并呈不典型症状变化。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可表现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和关节炎型及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极高,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本文通过对一例大庆市某猪场病猪病例进行了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例为猪瘟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又称烂肠瘟。其病原为猪瘟病毒(HCV)。该病发病急,高热稽留,细小血管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和脾梗死。可表现为急性、慢性和不典型感染病程。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仔猪病死率可达90%以上。而中等毒株感染,一般出现亚急性或慢性临床症状,弱毒株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有可能不被察觉。1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瘟可分为5个类型。(1)最急性型。猪瘟多发生于流行初期,病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0.5~42℃),皮肤  相似文献   

10.
<正>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属的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败血型在临床中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经过,常可急性死亡。该型易与其他败血性传染病混淆致使其在临床中常被误诊。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不食,粪干硬。病猪结膜充血,呼吸困难者结膜发绀。部分病猪耳、颈、背皮肤潮红,继而发绀。亚急性型在临床中最常见,以皮肤出现疹块为特  相似文献   

11.
猪瘟(Hog cholera)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患急性型猪瘟的大多数病猪在感染后10~20 d死亡,亚急性猪瘟病程一般为30 d左右,温和型猪瘟虽然很少死亡,但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相似文献   

12.
<正>一、猪瘟临床症状1.最急性型猪瘟。突然死亡;突然发病,表现为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粘膜发绀。2.急性和亚急性型猪瘟。急性发病期为6~20 d,亚急性为21~30 d;发病率、死亡率高达90%;白细胞数量严重下降,不及正常猪的1/2;体温升至41℃~42℃以上;食欲下降或停止;精神极度沉郁、扎堆;病后不久,病猪全身无力、走路不稳,后躯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猪丹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以高热,出现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为特征。猪丹毒一般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3~12月龄猪,其病程为2~4 d。1流行病学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常发生于炎热多雨季节,而冬春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前,猪瘟的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近年来,急性猪瘟少发,常有非典型性猪瘟(温和型)出现,其特点是病型温和,病程缓慢,病变局限,呈散发等不典型表现,须经实验室检验方可作出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疫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大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4~12天.根据发病的经过,该病要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型而以慢性及隐性经过为最多.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加快和喘气,呈腹式呼吸,并有喘呜声,常张口喘气,病猪两肋频频扇动.  相似文献   

17.
猪瘟防疫的再认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由于大剂量和高密度的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当前我市范围内急性猪瘟已不多见,而以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为主。但猪瘟仍是目前危害较大的疫病,在不断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做好防疫工作,减少猪瘟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瘟(HC)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HCV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个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可视黏膜、伤口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9.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病型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表现为一头或多头病猪突然死亡,多数病猪有明显临诊症状,体温升至42℃以上,稽留,虚弱,行动困难,食欲减退,皮肤、浆膜出血;亚急性皮肤型多良性经过,皮肤形成界限明显的棱形或方形疹块,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病初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压之不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疹块颜色逐渐消退,数日后可自行康复;慢性  相似文献   

20.
猪瘟(HC)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非典型症状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个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可视黏膜和伤口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