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千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千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主要是由于开矿、采石、开荒、放牧等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通过封山停止人为干扰与破坏,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来恢复植被,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演化的措施。千山区水、热条件好,光照条件充足,水土流失程度轻,人口密度适宜,有利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生态修复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千山区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能设施和开发新能源、舍饲圈养和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2.
周万龙 《水土保持通报》2005,25(2):F002-F002
水土流失的根源在于植被退化.其过程为乔→灌→草→荒.由高到低,由低到荒。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则将这一过程还原过来.这到先草后灌再乔的植被发展目的。生态修复是生态建设中速度最快、效益最好、成本最低的措施之一。生态修复的核心是“封禁”。“封禁”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从根本上讲,生态修复就是尽力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生态的修复需要人工的合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的生成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被破坏缺损的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也必然遵循自然进化的过程;人为干预能加速生态修复的进程,对于水土保持生态的修复是必要的;福建的水土保持生态的修复经历多年的实践,形成一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修复适宜条件”和“生态修复适宜区”频繁出现于一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文章中。笔者拜读这些文章后发现,作者们所提“生态修复适宜条件”和“生态修复适宜区”的原意,是指生态修复工程的适宜条件和生态修复工程的优先考虑区域。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绝大部分人为的退化生态系统都可以自然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态修复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分了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恢复、生态修复的概念,认为影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自然因素是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及植被等因素,明确了生态修复的五个原则: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可行性原则、风险最小、效益最大原则、自然修复和人为措施相结合原则,总结了目前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草原大国,草原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边疆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我国90%的天然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草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草原生态修复中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根据草原生态修复的对象和特点,将我国草原生态修复措施体系分为三大类十四项措施,以期为推进草原生态修复的规范化管理和开展草原综合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风水库是福建省浦城县城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库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污染,已危及到县城用水安全,本通过对库区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水质污染原因分析,提出科学规划、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林、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法行政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是大自然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必须重新充分依靠自然规律。在我国 ,由于区域的差异性 ,形成了多种水土流失类型区。决定了生态自我修复应各有侧重。在必须是自我修复的类型区 ,一味地追求综合治理 ,其结果是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甚至会造成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在需要综合治理的地区 ,过分强调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是消极的思想 ,不会带来各业的发展 ,也不符合自然规律。生态自我修复必须依靠先进技术 ,提高封育效果和速度。应采取科学的监测手段 ,动态观测生态修复区的形态变化 ,根据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我修复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过程。认识大自然修复能力 ,才能促进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水库消落区生态脆弱、人为干扰多、易发生水土流失,影响人居环境、库岸稳定性及临水基础设施安全,是水库运行后必须解决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对河北省黄壁庄水库消落区进行调查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黄壁庄水库消落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确定了消落区生态修复空间,提出了消落区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辽东山区水保生态修复中生态移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发挥生态的自我繁衍和修复能力,可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移民是生态脆弱区长远得到保护的需要、治本之策,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生态移民实施的模式主要有区域性农村居民点整体迁移,实现无人区管制的模式、缩并零散村屯,建设中心村的生态移民模式。移民搬迁政策性极强,不可避免会出现移民安置、耕地占用及恢复发展等问题。地方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确保生态移民的顺利进行。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其相关政策是确保生态移民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