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夷岩茶名闻国内外,说它好的不计其数。清·梁章钜在他所著的《归田琐记·品茶》(卷七)中写道:“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静参谓茶名有四等,茶品亦有四等……”接着又写道:“至茶品之四等,一日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日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  相似文献   

2.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肉桂是岩茶的后起之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武夷岩茶"岩韵"产生的原因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因素主要有适制乌龙茶的优良  相似文献   

4.
叶丞 《福建茶叶》2023,(6):27-29
武夷岩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岩韵闻名于世,但其制作过程中的做青工艺却极其复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影响到武夷岩茶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必须加强对做青工艺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本文详细讨论了武夷岩茶做青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科学融入武夷岩茶的方法,将其从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现代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星村镇被誉为“武夷岩茶第一镇”,素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之说。地处武夷山景区的中心地带,辖区之213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典型的丹霞地貌,不受污染的九曲溪水形成的独特小环境气候,铸就了星村所产武夷岩茶“岩骨花香”之岩韵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6.
漫话武夷岩茶——兼论岩茶优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之久,茶区之广,名茶之多,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尤为卓著的是武夷岩茶,为茶中瑰宝,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岩茶原产于武夷山,自然环境独特,生长于碧水丹山地带,因受优美生态环境熏陶,使岩茶品质独具“岩韵”风格特点.目前,武夷岩茶广受追捧,这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品质、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岩茶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所造就的;也因武夷山为中国茶树原产地的演化区域,其特殊生态,丰富的名丛种质资源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铸就了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同时为世界孕育出灿烂的武夷茶文化.  相似文献   

7.
武夷岩茶是茶界普遍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已成了非说不可的问题,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黄贤庚 《中国茶叶》2014,(10):40-40
武夷岩茶是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炖火”是武夷岩茶初制流程中干燥作业的特殊工艺。它对武夷岩茶特有的“岩韵”,和持久耐泡且具醇厚回甘的汤味的形成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岩韵”形成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武夷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 ,不同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本文对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谈几点看法 :1 “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武夷茶区气候温和 ,冬暖夏凉 ,年平均温度18- 18 5℃之间 ,无霜期长 ,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2 0 0 0mm左右 ,山间常年云雾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 %左右 ,日照较短 ,既无风害 ,更无冻害。武夷山土壤地质 ,属白垩纪武夷层 ,下部为石英班岩 ,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 ,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 ,剖面发育颇不完全 ,具有母岩的棕红色 ,径风化、冲蚀 ,表面呈棕色松散状 ,厚度 1…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武夷水仙、肉桂毛茶为原料,采用烘干机、电烘箱和木炭焙笼烘焙三种方式进行武夷岩茶精制烘焙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生产效率最高的烘干机烘焙的岩茶品质接近于炭焙岩茶,电烘箱烘焙的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所产岩茶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烘焙结束时,烘干机烘焙的岩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电烘箱烘焙的岩茶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低;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烘干机次之,岩韵较显;电烘箱烘焙的岩茶得分较低,香气、滋味表现尚佳,岩韵尚显。  相似文献   

12.
茶韵与岩韵     
巩志 《中国茶叶》2011,(11):38-39
当代茶圣吴觉先生在《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中,对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是这样评说的:“方臻山川精英秀气之所钟,品具岩骨泉冽花香之胜。”说明福建武夷山这个地方茶叶的品质已达到“日臻完善,渐臻佳品。”其“岩骨花香”形成武夷岩茶的独特的韵味。这是对“岩韵”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栽培历史悠久,成品茶具有自然花香和浓醇滋味,特别美妙的“岩韵”得到古今中外饮用者的好评,在国内外负有极大的声誉。岩茶之所以著称,除因其精湛的采制技术措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适制岩茶的优良品种,为其它茶类所不及外,亦与其特殊“武夷耕作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福建乌龙茶传统生产工艺,是采自适制乌龙茶品种如铁观音,乌龙、黄旦、白芽奇兰、水仙、梅占、肉桂、武夷名(木丛)等茶树的对3-4叶,嫩采2-3叶(对夹叶,蝴蝶芽),俗称开面茶.对茶树品种要求严格,品质要求七红三绿,绿叶红镶边,汤色淡红色,香高味浓,滋味醇厚,有兰花香,武夷岩茶有岩韵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武夷岩茶品质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荣 《中国茶叶》2010,32(9):34-34
一、2009年武夷岩茶品质总的来说,2009年的武夷岩茶外形上大多不如往年的紧结壮实,香气方面大部分都有所提高,但顶级的香气有所减弱、持久性也有所下降。滋味方面大部分的鲜爽度皆有了提高,但顶级的显然滋味不够醇厚,岩韵有所下降。叶底方面,叶肉稍薄、柔软度不够。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17,(9)
<正>武夷山是我国江南著名的茶叶产区,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鼻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香、清、甘、活"而著称,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近些年来,武夷山市紧紧围绕"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扩大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思路,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旅促茶、以茶兴旅、茶旅融合"品牌联动的山区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18.
正"岩韵"这东西,让武夷山茶人很纠结。虽然它是上品武夷岩茶滋味的一种雅称,但是总是表达不清楚。每当好事者穷问不舍时,主人则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敷衍之,搞得人一头雾水。我也常为韵字所累,感到这个东西好像就在脑际,但总是讲不出来。太深遽了!不是吗?诗词文赋有文韵,音乐歌曲有音韵,连人也讲风韵,有的女性,上了年纪还"风韵犹存"。可见"韵"是高雅而又难于表达清楚的东西。至于岩茶之"岩韵"也是如此。它的出现不过  相似文献   

19.
走向产业化是武夷岩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所产乌龙茶(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具有独特的“岩韵”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外,还远销美国、英国等地,内销市场也在不断拓展。随着武夷山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场的开通和铁路的建成等外部条件日趋完善,加上武夷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日益扩大,武夷岩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现就如何让武夷岩茶走向产业化作如下浅析。1 武夷岩茶产业的现状全市茶园面积6400hm2,产量4130t,全市种植茶叶的乡(镇)有9个,占总数的90%,村有76个,占总数的66%。户有22万户,占总数的61%。茶叶加工厂51家。销售门市…  相似文献   

20.
林治 《福建茶叶》2001,(4):58-59
武夷山市和安溪县是我国最著名的两个乌龙茶主产区.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同属于乌龙茶类(也称为青茶类)并且都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不知始与何时,武夷山茶叶界在评论乌龙茶的品质特点时流行一种说法:"安溪铁观音的特点是香、清、甘、活,而武夷岩茶的特点是活、甘、清、香."一个"香清甘活",一个"活甘清香,这看起来只是四个字排列的顺序不同,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安溪把"香"放在铁观音品质特点的首位,而武夷山把"香"放在岩茶特点的末位,这就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安溪被誉为飘香的土地,近年来茶叶生产稳步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产品适销对路,广受消费者的欢迎,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目前安溪县的乌龙茶产量占全省的1/3,占全国总产量的1/4,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乌龙茶都.而生产乌龙茶历史悠久,曾以产茶名扬四海的武夷山却因为找不到提高茶叶质量的突破口,不懂得如何做出更"活"的茶,而始终在悲剧中盲目徘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