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土壤放线性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藏8个主要土类11个土样的土壤放线菌数量、主要属与类群、生理生化特性及拮抗特征。结果表明:①西藏不同土类及同一土类不同剖面表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很大,随海拔升高,冻结期增长,土壤放线菌数量显著减少;②西藏土壤放线菌种类简单,供试菌株分为5属,链霉菌属占优势;③供试菌株大部分无明胶液化能力,约1/3无淀粉水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较强者仅占1/3左右;④供试菌株约有19%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极强抗性,约9%对棉枯萎菌有较强抗性,仅有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抗性。  相似文献   

2.
西藏亚高山草原土放线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了分布于西藏海拔4000-4680m之间6个亚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与组成,并从分离纯化所得355株放线菌中选出98株代表菌株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放线菌分为9个属和2个未定属,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分别占土壤放线菌总数的52.7%和27.3%,钦氏菌属,孢囊放线菌属及孢链囊菌属共占14.1%;链霉菌属共分为12个类群,白孢类群,粉红孢类群及黄色类群分别占土壤链霉菌总数的49.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喀什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区系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土壤中含有7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占供试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96.9 %;从各种土壤类型所分离的放线菌数量上看,耕作土>林地土>草甸土>沼泽土>盐渍土>风沙土;供试土样中的链霉菌可分为11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白孢类群,占链霉菌总数的23.2 %.对其分离得到放线菌406株,以1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进行平板拮抗试验,得到42株拮抗活性菌株,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10.3 %,发酵复筛试验结果表明有16株(RI>80 %)供试菌株对14种靶标菌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防效果,占供试菌株的1.2 %;其中对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生防菌(RI>80 %)最多.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部巴楚地区干旱生境土壤放线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新疆南部巴楚地区特殊生境土壤放线菌区系、放线菌的拮抗性及耐盐性。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pH和全盐量无显著相关性;供试土壤放线菌区系较单一,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总数的91.8%),小单孢菌属极少;链霉菌可分11个类群,以灰褐类群为优势类群;土壤含盐量愈高,链霉菌属组成愈简单。2148株供试放线菌中,有69株菌对供试靶标菌有拮抗性,其中广谱性拮抗菌很少;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拮抗性菌株数量多;GA培养基上的拮抗菌多于SDSA培养基上的拮抗菌。3供试放线菌耐盐性较强,这与土壤的全盐量呈显著相关,盐质量浓度在50g/L时,有50%以上的放线菌长势强,盐质量浓度在100g/L时,放线菌长势都较弱;不同培养基上分离的放线菌的耐盐性不同,盐质量浓度为50g/L时,长势强的放线菌大多分离自SDSA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5.
何建清  张格杰  岳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2-18165
[目的]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抑菌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拮抗性测定。[结果]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不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农田土放线菌数量最多,人工林与原始森林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在同一剖面内表层放线菌数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线菌数量亦相应降低。该区放线菌种类较复杂,共分离到1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绝对优势。链霉菌属分离到11个类群,以白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供试菌株抗病原真菌强于细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强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蕴含着种类和拮抗活性丰富的放线菌,可进一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从分离自西藏的1 000余株土壤放线菌中选出比较特殊的23株,采用光镜观察形态特征,微晶纤维素TCL法分析了其细胞壁氨基酸组成及全细胞糖类型,常规培养法测定其碳氮源利用、抗菌谱及多种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征,并运用经典形态特征分类和细胞化学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23株供试放线菌按传统分类方法可归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糖霉菌属(Gly-comyces)和小孢链菌属(Catellatospora)4个属;②纯细胞壁氨基酸组成有12种类型,全细胞糖型有8种类型,与现有的化学分类系统相比,出现8种新的胞壁氨基酸类型和5种新的全细胞糖型;③供试放线菌淀粉水解、牛奶凝固和胨化能力较强,卵磷脂水解能力较弱;④菌株抗革兰氏阳性菌能力强于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细菌能力强于抗真菌;⑤供试放线菌中有2株菌432和318形态和化学组成较特殊,具体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喜玛拉雅山中部林地土壤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与分类,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霉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1个类群,以球孢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中,参试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以及明胶液化能力较强;拮抗试验中,抗霉菌的菌株数较多,抗G+菌的菌株数比抗G-菌的菌株数多。  相似文献   

8.
喜玛拉雅山中部林地土壤中放线菌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喜玛拉牙山中部林地土壤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与分类,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莓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1个类群,以球孢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中,参试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以及明胶液化能力较强;拮抗试验中,抗霉菌的菌株数较多,抗G^+菌的菌株数比抗G^-菌的增株数多。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索马地区高山草原土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类,并对链霉菌属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霉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2个类群,金色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表明,参试菌株淀粉水解,明胶液化能力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拮抗试验中抗细菌多于抗真菌菌株,细菌中以抗G+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0.
西藏索马地区土壤放线菌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索马地区高山草原土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和分类,并对链霉菌属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霉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2个类群,金色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表明,参试菌株淀粉水解,明胶液化能力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拮抗试验中抗细菌多于抗真菌菌体,细菌中以抗G^+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从杨凌郊区采集的(土娄)土土样中共分离得到19株放线菌,定名为L-01-L-19。研究了这19株放线 菌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 bulbigenum、苹 果干腐病菌Bolyosphoma berengeriana和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5种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 果表明,菌株L-19和L-13对病原真菌抑制效果明显。L-19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都在10 mm以上,最大 可达15 mm;L-13对辣椒疫霉和南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 mm和15 mm。通过对供试放线菌生化特性 的研究发现,供试放线菌的淀粉水解和明胶液化能力较强,63.2%的菌株可使明胶全部或大部分液化,73.7%菌株 的淀粉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大于3;牛奶凝固、胨化和纤维索分解能力较弱,只有10.5%的菌株可使牛奶全部 凝固,26.3%的菌株可使牛奶全部胨化和纤维素全部分解。分类结果表明供试放线菌大多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相似文献   

12.
本采用常规方法研究西藏6个分布于海拔4,240-4,850m的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对从6个土样中分离纯化所得的454株放线菌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4株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西藏同一土类不同土样中放线菌数量差异很大;84株代表性菌可分为9个属,链霉菌属(76.2%)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采集四川省汉源县富泉乡万顺铅锌矿区5个不同重金属浓度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数量及放线菌多样性的研究.经分离、纯化得到43株不同的放线菌,然后对其进行BOXAIR-PCR和16S rDNA 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牛物的总数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含量与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供试菌株的16S rDNA用Hae Ⅲ、Hinf Ⅰ和Taq Ⅰ酶切后具有32种遗传图谱类型.BOXAIR-PCR的聚类结果表明在86%的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10个遗传类型,结果基本与16S rDNA PCR-RFLP聚类差异不大.来源于高重金属的含量样品的菌株基本聚在一起,可能是重金属含量影响了放线菌的分布.同时,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链霉菌属是汉源铅锌矿区主要的放线菌属并且具有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棉区不同含盐量棉田健株与黄萎病病株根区土壤放线菌生态差异,并从中分离筛选对棉花黄萎、枯萎病有较好防效的生防放线菌,为棉花黄、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新疆棉区3组不同含盐量土样进行放线菌分离测数,采用皿内琼脂块法筛选拮抗放线菌。【结果】①在不同含盐量土壤中,棉花病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均高于健株,在高盐、中盐及低盐土壤中,棉花病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分别较健株高出5.7%,7.8%,20.1%和20.2%,15.0%,195.0%。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愈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愈大,棉花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pH无明显差异。②棉花病株根区土壤中放线菌总数均大于健株,在高盐、中盐及低盐棉田中,病株根区土埌放线菌总数较健株分别提高15.5%,59.4%及90.3%;在中盐土壤病株根区土壤中,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及伴生细菌数量分别较健株高出38.5%,23.8%,295.7%,在低盐土壤中分别高出106%,35.7%及16.0%,高盐土壤中链霉菌属及伴生细菌数量与之相反。③从新疆棉田供试土壤中分离的81株放线菌中,有51株放线菌对靶标病原菌有拮抗性,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62.9%,其中对棉花黄萎、枯萎及立枯病菌有拮抗性的菌株分别占供试放线菌总数的41.9%,51.9%及18.5%。④在高盐和中盐土壤中,从健株根区土壤分离筛选到的拮抗菌中,对棉花黄萎病有抗性的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略高于病株根区土,但低盐土壤表现为病株根区(63.6%)>健株根区(36.4%)。⑤从棉花根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中,对棉花黄萎病菌、枯萎病菌及立枯病菌有较强抗性的菌株分别占菌株总数的7.4%,9.8%及3.7%,无抗性的分别占55.5%,41.9%及82.7%。【结论】棉花黄萎病病害发生与棉花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总盐含量、土壤放线菌组成及拮抗性放线菌比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aCl2对碳酸钙含量较低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及种类的影响,探索建立新的放线菌分离方法。【方法】以海拔高度及碳酸钙含量不同的秦岭太白山北坡山地土壤为材料,通过稀释平皿涂抹法分离放线菌,研究了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CaCl2后低钙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及种类的变化,并用菌落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新出现的放线菌。【结果】向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CaCl2后,供试低钙土壤样品中可培养放线菌总数及链霉菌数量减少,同时所有供试土壤样品中均有部分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生长的放线菌种类消失;供试土壤中有90种新出现的放线菌种类,从中获得了29株代表性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16SrDNA序列鉴定可知,新出现的29株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和小单孢菌属,其中65.5%具有生物活性及其他应用价值。【结论】向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CaCl2,可从低钙土壤中分离到一些新的放线菌,其中有较多的活性物质产生菌。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5种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和组成,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借以研究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结果表明:①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土壤质地的不同而变化,其顺序为壤土>砂土>粘土。因作物或植被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在供试的5种植被中,土壤放线菌数量按菜地>小麦地>花生地>裸土>林地的顺序排列。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②土壤放线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5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其次为小单孢菌属和马杜拉放线菌属。土壤放线菌组成的复杂程度随作物变化而变化;③链霉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13个类群,以白孢类群为主,其次为浅紫灰类群和黄色类群;④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pH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越丰富,pH越高,放线菌数量越多;⑤鲁西南地区土壤放线菌的数量较大,是放线菌的良好栖息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认识藏区青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藏区青稞根际土壤,对根际样品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测定分离菌株的溶磷能力、抗病促生(IAA产量)能力,并运用反转录重复因子扩增(BOXA1RPCR)技术、16S r 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系统分析可培养放线菌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通过7种培养基共分离得129株放线菌菌株,其中有51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9.5%)产IAA,8株产量较高(>57 mg/L),7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0.0%)表现出溶磷活性。基于BOXA1R-PCR图谱,采用平均连锁聚类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129株菌被分成19种不同的遗传图谱类型。基于分离菌株的菌落特征和遗传聚类图谱选取3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通过Mothur软件对分离菌株进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OTU分类单元,其中以OTU1为主。系统发育显示代表菌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放线菌属(Actinomyces)等5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种属。【结论】西藏青稞根际土中放线菌多样性明显,这些放线菌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开发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根据西藏18个供试土类164个剖面有效锌分析资料,探讨了土壤有效锌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西藏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约为3.0、1.0mg/kg。不同类型土壤表层有效锌含依次为:山地湿润森林土(4.88mg/kg)〉高山草甸土(3.72mg/kg)〉河谷半水成土(2.25mg/kg)〉山地旱生林灌土(2.20mg/kg)〉寒冻土(1.61mg/kg)〉高山草原土(0.82mg/kg)。影响西藏土壤锌有效性的第1主因子为有机质含量,第2主因子为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9.
从吐鲁番盆地土样中分离到的稀有放线菌,经鉴定分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双孢放线菌属(Actinobi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及未鉴定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Nocardioformactinomystes),其中小单孢菌为优势菌。稀有放线菌细胞壁组成Ⅱ型和Ⅳ型的菌株分别占47.4%和39.5%,Ⅲ型较少。在分离到的菌株中,能水解淀粉的占60.5%,能分解纤维素的占63.2%,抗G+菌的占23.7%,而对G-菌和真菌均无抗性。  相似文献   

20.
高黎贡山土壤放线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适合高黎贡山特点的放线菌分离方法,为新种的发现和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高黎贡山海拔1 500 m下7个土样,以K2Cr2O7为抑制剂,对高黎贡山土壤放线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200 mg/L K2Cr2O7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放线菌种类丰富,但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菌的分布较耕地、旱地少。供试菌明胶液化培养5d后,中度液化能力的占42%。淀粉水解试验表明,绝大多数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水解能力,淀粉水解直径≤1 cm的占13%,1~2 cm的占40%,>2 cm的占47%。[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对高黎贡山放线菌及微生物资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高海拔微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做了方法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