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属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假受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延迟授粉和胚胎学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黑麦和六倍体小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假受精特性。结果表明:①用六倍体小黑麦花粉授粉,精子进入胚囊的频率高于黑麦花粉;②受粉后2h,一个精核已进入卵细胞质中,极少数精核能够刺激卵细胞单性分裂形成胚;③极核正常受精后形成胚乳。  相似文献   

2.
黑麦和小黑麦花粉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延迟授粉和石蜡切片的方法,研究了黑麦花粉、小黑麦花粉以及黑麦和小黑麦花粉分段授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频率及特点。结果表明:(1)用黑麦花粉授粉时,小麦卵细胞单性分裂的频率以及形成胚乳的频率都比较低。(2)用小黑麦花粉授粉时,较易形成胚乳、卵细胞单性分裂的频率相对较低。(3)用黑麦和小轩麦花粉分段授粉时,不仅易形成胚乳,而且易同时具有胚和胚乳的胚囊。  相似文献   

3.
六倍体小黑麦花粉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可以提高普通小麦孤雌生殖诱导结实率的授粉者。对普通小麦品种间F1代去雄,然后延迟授以六倍体小黑麦花粉,以诱导其孤雌生殖。结果表明,3个六倍体小黑麦与对照黑麦相比,均能有效提高普通小麦孤雌生殖诱导结实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在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方面,六倍体小黑麦与黑麦相比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AR77黑麦花粉诱导[84G6×79(1b)8-8]F1植株的假受精行为,结果表明:①大量花粉管物质及精子停留在卵细胞外,不能诱发卵细胞单性分裂;(2)较大的精子进入卵核,靠近或接触核仁且不与核仁融合,对卵细胞单性分裂有明显的诱作用;(3)当卵核被诱发启动分裂,其极核中的精子可能与其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继续分裂,也可能以雄性核仁的状态继续停留在极核中。  相似文献   

5.
美味猕猴桃“海沃德”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美味猕猴桃“海沃德”受精、胚和胚乳的发育。结果表明,授粉后2~3h,大量花粉在柱头上萌发,授扮后2d花粉管进入胚囊,破坏一个助细胞,精核与次生核融合成初生胚乳核,另1精核与卵核结合成合子。授粉后3d,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授粉后5~7d,合子分裂形成2细胞原胚。花后20d、29d和40d分别观察到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的发育。花后40~50d,胚已基本发育完全。  相似文献   

6.
本方案选择畜用黑麦、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四个远缘杂交品种分为三组重复,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进行远缘杂交来研究种属间的远缘杂交结实性。从结果来看,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最高,并且耔粒饱满度高。而畜用黑麦和冬小麦的组合最低并且差异不明显。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还有畜用黑麦和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的的差异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选择畜用黑麦、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4个远缘杂交品种分为3组重复,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进行远缘杂交来研究种属间的远缘杂交结实性。从结果来看,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最高,并且耔粒饱满度高,而畜用黑麦和冬小麦的组合最低并且差异不明显。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以及畜用黑麦和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的差异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水稻双受精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后0.5 h可见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形成一定长度的花粉管,但仍未进入胚囊;开花后1~2 h花粉管进入胚囊,但尚未释放精细胞,此时,在卵器内有两条肌动蛋白冠的形成,肌动蛋白冠起始于助细胞的基部,1条终止于卵细胞核的位置,另一条终止于极核附近;开花后2~3 h花粉管释放精细胞,精细胞在肌动蛋白冠的作用下分别进入极核及卵细胞;开花后3~4 h,精核的染色质向卵核扩散,极核内的雄性核仁逐渐变大,最后增大至与极核的核仁差不多大小;开花后4~5 h,精核与极核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初生胚乳核,而此时在卵核内出现1个雄性核仁;开花后6 h左右,卵核核仁仍未完成与精核核仁的融合,此时初生胚乳核已分裂1~2次;开花后12 h,精核核仁与卵核核仁融合形成1个较大的核仁,至此合子形成;开花后24 h,合子有丝分裂1次,形成2个细胞的原胚,此时初生胚乳核已分裂形成8~16个游离核,绕胚囊周缘分布。水稻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海州常山杂交育种进程,以11个地理种源为试材,采用荧光显微镜及石蜡切片法观察授粉受精过程,亦对21个种内杂交组合进行人工杂交授粉,统计座果率探究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授粉0.5 h,母本柱头上花粉未萌发;授粉1 h有少量花粉萌发;授粉2 h花粉管生长至花柱基部;授粉4 h,花粉大量萌发,花粉管伸入胚珠;授粉8 h,大量花粉管达花柱基部,胼胝质增多;花粉管伸入胚囊发生在授粉后1 d,精细胞与卵细胞、极核融合发生授粉后2 d,授粉后3 d合子开始原胚生长。杂交组合座果率分布范围0.00%~73.33%,母本座果率分布为0.00%~52.94%,父本座果率在0.00%~46.08%,通过正反交可提高座果率0.00%~363.00%。  相似文献   

10.
热研2号柱花草传粉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和压片等方法观察热研2号柱花草传粉受精过程花朵形态变化及双受精作用过程。凌晨6时绝大多数花蕾已进行自花授粉,花粉粒在柱头上经过2~3h后萌发。授粉后2~3h,花粉管沿子房内壁生长进入胚珠,进行珠孔受精。开花后5~6h,精卵细胞融合,几乎同一时间精子与极核融合。  相似文献   

11.
桂花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桂花开花前后雌雄蕊的发育状态与受精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金桂中存在2种性别的植株,两性株(雌、雄均可育)和雄株(雄性可育、雌性不育)。两性株开花时,多数胚囊处于2核至4核期,花后约4d开始出现成熟胚囊。成熟胚囊由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和2个互靠近的极核组成,3个反足细胞已退化。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在桂花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二型花粉,FDA染色法显示,桂花花粉的生活力较低,开花后5-7d,胚囊开始受精。花粉管进入胚囊,穿过1个助细胞,释放出2个精子。精卵融合速度慢于精子与极核的融合。受精前两极核不一定融合成次生核。受精作用持续时间约为6-20d。双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  相似文献   

12.
观察AR77黑麦花粉诱导[84G6×79(lB)8-8]F1植株的假受精行为,结果表明:①大量花粉管物质及精子停留在卵细胞外,不能诱发卵细胞单性分裂;②较大的精子进入卵核,靠近或接触核仁且不与核仁融合,对卵细胞单性分裂有明显的诱发作用;③当卵核被诱发启动分裂,其极核中的精子可能与其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并继续分裂,也可能以雄性核仁的状态继续停留在极核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石蜡制片法,对糜子的受精过程与胚的发育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开花2h 后后,精核进入卵细胞;开花4h 后,精核的染色质逐渐分散,并出现核仁,受精卵内有一大而明显的雌性核仁和一较小的雄性核仁,此时合子形成,开花10h 后,合子进行1次分裂,糜子合子静止期长达4h 左右。2细胞原胚时,胚乳处于6个游离核时期。糜子的胚胎发育为紫菀型。合子无极性,第1次分裂为横分裂。胚发育经过原胚、椭圆形胚再经胚分化期和成熟期发育为成熟胚。受精前,两极核紧贴,不合并,位于卵细胞的合点端。受粉2h 后,精子进入一个极核,精核与极核融合过程同精核与卵核的融合过程相同;开花4h 后,形成初生胚乳核;开花5h 后初生胚乳核进行第1次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游离核分裂为有丝分裂,球形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10个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5个六倍体小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结实率平均为1.25%。亲本组合对3种间杂交结实率有很大的影响;F_1代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化于41~49之间,大部分为2n=44~47。由于大量非整倍体的存在,F_1代各组合植株很不一致,育性降低。F_2代表现出广泛分离,并普遍存在超亲现象。在各组合中,大部分为小黑麦型,还出现中间型、普通小麦型、硬粒小麦型、分枝小黑麦型等类型。在 F_2代中,具有2n=42的植株占47.22%,育性恢复达58.88%。选择到综合性状优良的六倍体小黑麦材料。试验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3种间杂交是改良六倍体小黑麦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石蜡切片法,对中国春ph1b和ph2a突变体(CSph1b和CSph2a)与秦岭黑麦远缘杂交的受精作用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秦岭黑麦花粉能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在CSph1b和CSph2a已授粉子房中,分别有92.51%和89.67%完成双受精而形成胚和胚乳,也有少部分仅有卵核受精或极核受精而只形成胚或胚乳,两者总受精率分别为95.18%和94.20%,成胚率分别为93.04%和91.30%。表明CSph1b和CSph2a与秦岭黑麦的可杂交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6.
用已育成的显著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17.
用已育成的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Tal)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和人工合成材料对盐胁迫的敏感性差异,以普通小麦以及小麦近缘种黑麦、硬粒小麦和人工合成材料六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黑麦为试验材料,调查了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供试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性状,研究了盐处理对不同种质生长量的抑制,同时测定了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的试验材料在耐盐性上略有差异,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基本一致,表现为黑麦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硬粒小麦。综合各性状来看,黑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耐盐性较好,在普通小麦的耐盐性改良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黑麦染色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种快速、准确、直接检测和定位外源染色质的新技术。本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用毛地黄毒苷-11-dUTP标记黑麦总DNA作探针,以检测小麦中黑麦染色质。结果如下:八倍体小黑麦(2n=8x=56)有丝分裂中期有14条染色体显示黄色,42条染色体显示红色,红色间期核显示有14个黄色亮点,表明这八倍体小黑麦含14条黑麦染色体。八倍体小黑麦中黄色黑麦染色体显C-带和H-带的末端有绿色的带。这是由于黑麦染色体末端结构异染色质含量高所致。黑麦附加系2R的间期细胞核中有1 ~ 2个黄色亮点。这表明2R含有1至2条黑麦染色体。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什么是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原先在自然界是没有的,它是一种人们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来的新物种。通过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的人工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的人工加倍,使两个物种合并成为一个八倍体的新物种——小黑麦。现已被公认为全世界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新作物。由于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