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人工养殖大鲵发生的“赤皮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鉴定出该病的致病菌为Ⅰ-型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发病大鲵表现症状为全身肿胀,呈充血发炎的红斑块和化脓性溃疡。菌株对链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庆大霉素、“鱼病康-I”均高度敏感。伤口涂抹氯霉素软膏和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治疗发病大鲵,每天剂量为15mg·kg-1,7d后完全治愈,治愈率为93.4%.养殖中饵料加入“鱼病康-I”,可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大鲵养殖     
种苗繁育难题的攻克以及政策的限制性许可,带来人工养殖大鲵商机。[项目背景]大鲵,俗称“娃娃鱼”。近年,国内人工养殖的大鲵纷纷走上市场,在北京、广州、长沙、杭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育龄人工流水饲养大鲵和仿生态养殖大鲵皮肤分泌粘液中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仿生态养殖大鲵粘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提取蛋白质最佳育龄为3龄;仿生态养殖大鲵黏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工饲养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4.
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景宁县的自然条件概况、大鲵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及生活习性,分析了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的优势。并指出发展大鲵人工养殖的巨大效益,以期促进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在山东地区开展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大规模人工养殖为目标,开展了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的试验研究。试验对大鲵养殖场地建设、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治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设置1龄和3龄2个年龄组,根据生物学测量的结果进行中国大鲵生长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经过2年人工养殖,1龄大鲵和3龄大鲵的平均体重增长率分别达到6 874.5%和167.5%,平均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254.3%和50.5%;体重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呈现"慢-快-慢"特点,体长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特定生长率呈现先高后低,随着时间变化显著降低的特点;生长拐点为3.38,说明3~4龄是大鲵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中国大鲵具有体重、体长增长快速,生长拐点出现较早,养殖周期缩短的优点,该研究可为大规模开展大鲵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别提取4育龄汉中人工流水养殖和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测定其营养元素、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肌肉更具开发价值。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3.85%;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含有大量优质蛋白,EAA/TAA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高11.37%,且矿物质含量丰富。由此看出,4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更重要的市场价值,具有高蛋白及脂肪的特点,口味鲜美,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人工养殖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项目。随着人工养殖的增多,大鲵的疾病防治工作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其中赤皮病就是危害大鲵人工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其病态特征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1.引种原则一是要有明确的组织性、目的性。先要考察养殖地的环境是否适合大鲵生长,生态条件是否符合大鲵生存要求,如合适则要建设好养殖池等养殖设备。二是要坚持先小量引种养殖,观察其养殖效果后,再增加养殖数量。三是对引种地进行鱼病调查,选择无病无伤、摄食正常的个体。四是养殖引种时,大鲵幼苗要避免敏感期,如幼体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大鲵仿生态繁育是现行大鲵繁育较理想的一种繁殖模式,是人工规模化繁育大鲵苗种的成功模式,为大鲵规模化养殖提供了苗种保证,推动了大鲵产业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和试验,对传统的大鲵仿生态繁殖池建造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出更适合大鲵繁殖的新型仿生态繁殖池,可提高大鲵繁殖率20%~30%,并进一步介绍科学的使用方法,以期为工厂化人工养殖大鲵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鱼消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病的发生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直接影响着养殖的经济效益,所以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注重鱼病的预防。安全、合理地进行消毒,是有效预防鱼病发生和蔓延的关键技术,以下就池塘养鱼消毒技术作一介绍,以期为预防鱼病发生,提高鱼类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海  陈诚  刘峻嵘 《农技服务》2014,31(8):175-176
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养殖病害也日益严重。大鲵虹彩病毒病是大鲵身上首次发现的病毒性疾病。为了大鲵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科研人员对大鲵虹彩病毒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大鲵虹彩病毒的发现、病症、检测方法、理化性质、疾病的防控措施,并对未来大鲵病毒疾病的防控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鲵病害生态综合防控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人工养殖过程中,系统构建完善的病害生态综合防控体系是防止和减少大鲵病害发生的技术关键。从大鲵养殖设施的选址,苗种种质,规范的养殖设施建设,分级饲养技术,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检验检疫,"四定"、"四勤"、"一隔离"技术措施,信息档案管理,生产管理日志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属于CITES附录Ⅰ,中国Ⅱ级保护动物,受胁等级为极危(CR)的濒危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甘肃康县大鲵资源及生境状况.【方法】2016年6-8月,对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该保护区野生大鲵主要分布于燕子河、清河、太平河、铜钱河、秧田河、梅园河、柯家河和素河8条河流.较上世纪末,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目前约4 620尾;人工养殖大鲵主要分布于阳坝乡、铜钱乡、白杨乡、三河坝乡和两河乡,人工养殖大鲵规模较大,约23 300尾.【结论】康县野生大鲵主要栖息于石沙混合、河底不规则、人为干扰较轻的深水潭中,较20世纪未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人工养殖规模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是我国的特有珍稀物种,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鲵病害也逐渐严重。本文综述了中国在大鲵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疾病,共讨论了细菌性疾病、真菌病、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并对病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09-310
随着鱇白鱼人工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鱇白鱼在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对水泥池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鱼病的预防及防治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人工养殖大鲵后备亲鲵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形态测量方法对贵州人工养殖大鲵年龄与体重和体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大鲵Ⅰ~Ⅶ龄体重(m)与年龄(N)的关系式符合幂函数曲线:m=43.458 N2.639 4,R2=0.987;体长(L)与年龄(N)的回归模型符合曲线方程:L=-0.255 5 N3+3.082 1 N2+1.633 8 N+15.769,R2=0.998;体重(m)与体长(L)的关系式符合幂函数曲线:m=0.006 L3.057,R2=0.996。体重增长率Ⅰ~Ⅱ龄最大、达368.91%,Ⅵ~Ⅶ龄仅为11.08%;体长增长率Ⅰ~Ⅱ龄最快、达49.19%,Ⅵ~Ⅶ龄仅为9.04%;Ⅳ龄时体重为(1 790.83±57.15)g、体长为(53.76±5.64)cm,可作为人工养殖大鲵的繁殖年龄。  相似文献   

17.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贡献。本文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旨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属有两种,即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中国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不仅具有高于甲鱼27倍的营养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下面主要介绍大鲵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鱼病是水产养殖中的重点工作,它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只有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加强对各类鱼病的综合防治,才能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渔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常见的鱼病进行分析,对水产养殖中常见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鱼病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是现存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珍稀动物之一,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对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将为这一珍稀物种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