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对分离自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越冬幼虫僵虫上分离的4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生物测定,筛选到致病力较强的4株菌株,并对这4株菌株的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萌发率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测定。同时以二点委夜蛾2龄幼虫为供试虫源,测定了这4株白僵菌菌株对二点委夜蛾的致病力,从中筛选出具有生长速度快、萌发率高、产孢量大等培养性状优及毒力较强的球孢白僵菌Ed-41菌株。该菌株在浓度为1×107孢子.mL-1悬浮液喷雾接种处理后,在26℃条件下,第8 d供试幼虫的死亡率达85%,显示出对靶标害虫的具有较好的毒力,在二点委夜蛾害虫生物防治中将有潜在的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白僵菌及其伴生菌发酵液对线虫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发酵液浸没法,以4种线虫作为靶标,对6株白僵菌、7株伴生菌菌株进行了杀线虫活性筛选,以期获得新的、高效的杀线虫生防菌资源。其中:处理24 h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及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均达80%以上的菌株仅有白僵菌Snef2598及伴生菌Snef5;供试菌株对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毒力均较低,其中仅有1株白僵菌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处理48 h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的菌株有白僵菌4株和伴生菌5株;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超过90%的菌株有白僵菌3株和伴生菌1株;供试菌株对水稻干尖线虫毒力均较低,校正死亡率达60%以上的菌株有白僵菌3株和伴生菌2株;几乎所有供试菌株,对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sp.的毒力均很高,处理24 h及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7%以上,且被杀死的小杆线虫体壁以及虫体内部物质均被不同程度地消解。研究表明,球孢白僵菌菌株Snef2598及其伴生菌菌株Snef5对4种靶标线虫的毒力均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全国二类检疫性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阐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水稻种植区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为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湖北省是水稻种植大省,自2008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年发生面积逐步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zqphilus Kuschel)是水稻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繁殖扩散迅速,防控困难,已被10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水稻是上海市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上海水稻种植区尚未发现该虫的发生与危害。为探明稻水象甲在上海地区的风险性,本文以上海市的气候、水稻种植情况及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分析了稻水象甲入侵上海的风险性。结果显示,稻水象甲入侵上海的风险值为2.28,属于高度危险类型。同时,根据稻水象甲较高的入侵上海的潜在风险,提出了对稻水象甲入侵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高毒力的生防白僵菌菌株,本研究对分离获得的4株白僵菌F1、F5、F6、F8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在室内检测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最后通过大田试验验证了高毒力菌株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4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生长最快以及产孢量最高的是菌株F1,菌落呈粉状。菌株F6的分生孢子较其他菌株的分生孢子大。致病力检测结果表明,菌株F1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最强,LC50和LT50分别是2.9383×106 cfu/mL和5.79 d;其次是菌株F8,菌株F5和F6的毒力相对较弱。大田防效试验表明,菌株F1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并在花生叶片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vzophilusKuschel 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成虫、幼虫都为害水稻。成虫为害叶片,幼虫为害稻根,由于根系被破坏,植株生长延迟,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水稻减产可达50%以上,是水稻生产的一大害虫。稻水象甲原产于美国东部,在北美洲  相似文献   

7.
为发展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比较了5种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和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种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室内毒力及致死表型。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中剂量处理条件下,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处理后第2天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6.7%~86.7%)就显著高于对照组(0%),第5天稻纵卷叶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可达到85.7%~100%,均极显著高于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4.76%~23.81%),二化螟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为25.0%~55.0%。对褐飞虱若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的速效性和毒力均优于球孢白僵菌,经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处理后2 d的存活...  相似文献   

8.
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属危险性害虫,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东宁县一年发生1代,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描述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稻象甲和稻水象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邹钦 《植物保护》1989,15(1):50-51
稻象甲(Fchironmus squameusBillberg)和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eschel)是全世界为害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稻水象甲为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国内目前尚未见有分布报道。本文结合国外资料,对两虫的生物学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稻象甲主要分布我国、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世界性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在稻根隐蔽为害,是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该虫具有营孤雌生殖、潜水性强、越冬成虫死亡率低、成虫多食性等特性,有利于其扩散和传播。目前,稻水象甲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生物防治方面,国内外主要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稻水象甲的致病力及田间致病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水稻害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最具威胁性的外来人侵生物之一,是水稻生产的一大潜在威胁。通过开展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田间药效试验,探明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柑橘灰象甲一株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灰象甲Sympiezomias citri Chao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可危害多种经济作物,而当前对其防治主要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为寻找一种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从15株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到一株对柑橘灰象甲成虫高毒力的菌株Bb2-1。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利用1.0×108孢子/m L菌株Bb2-1孢悬液处理(26℃)柑橘灰象甲成虫的LT50值为3.77 d;处理7 d,柑橘灰象甲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僵虫率为97.78%;其LC50值为4.55×104孢子/m L。综合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r DNA ITS序列分析将菌株Bb2-1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和产孢量,研究了5种培养基类型(PDA、PPDA、1/4 SDAY、SDAY和Czapek)、5个温度梯度(15、20、25、30和35℃)、7个不同p H值(p H 4.0~10.0)和7种光照条件(0L:24D、24L:0D、18L:6D、12L:12D、6L:18D、先黑暗7 d后光照7 d和先光照7 d后黑暗7 d)对菌株Bb2-1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AY培养基、25℃的培养温度和培养基p H值7.0对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最有利。此外,虽然光照时间对菌株生长速率影响不大,但充分的光照时间是提高产孢量的保证。柑橘灰象甲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培养特性的研究,将为今后大规模生产该菌来防治柑橘灰象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XENT的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中国水稻上的重要植物检疫性害虫,根据稻水象甲的分布数据及其主要寄主水稻的分布,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其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进行了再分析和预测。稻水象甲在中国的扩散主要分为2个阶段:1988—1996年为零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分布集中在环渤海湾及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出现在港口城市;2001年至今为快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扩散,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位于铁路或公路沿线城市。稻水象甲在中国的适生区广泛,90%以上水稻种植区均适合其生存,高度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稻区,少量分布在环渤海湾一带。  相似文献   

14.
金龟子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致病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稻水象甲为靶虫,对37株不同来源的绿僵菌菌株进行了致菌性检测,结果有6株致病率大于90%对不同生育期的稻水象甲感病性测定表明,在寄主产卵期感病性最强,越冬期次之,新羽化代最 成虫产卵期施用绿僵菌,对控制稻不象甲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低能氮离子注入(N+)作为诱变手段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变,并对3种油茶主要害虫进行了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注入后白僵菌存活率呈"马鞍曲线",其峰值即150×1013ions.cm-2为诱变最佳剂量。氮离子注入对白僵菌的菌落形态、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生长特性均有影响,通过产孢量、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指标筛选我们得到3株优良菌株,其中BbⅢ22菌株的Pr1蛋白酶活和几丁质酶活分别达0.230、0.137(OD值),为出发菌株的近2倍水平。BbⅢ22菌株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有较强的致病力,在孢子浓度为107孢子.mL-1时,致死率达到了80%以上,而对油茶象甲的致死率相对较弱为60%左右。对油茶叶蜂、油茶毒蛾和油茶象甲的LD50对数浓度分别为5.2960、5.6347、6.3555。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虫法分别测定了191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初羽成虫的毒力,筛选出61株高毒力的菌株,其LT50均小于4.1 d;对该61株球孢白僵菌用48 ℃热胁迫的方法进行耐热性的测定,将分生孢子丧失50%活力所需的时间,定义为LT50,作为耐热性的指标。结果表明,所测61株球孢白僵菌经受热胁迫后LT50平均值为34.28 min(6.94~53.67 min),其中有10株菌LT50大于45 min,作为耐热性较强的菌株,将该10株菌继代培养5代,继续进行耐热性测定,发现其中6株菌在继代培养过程中耐热性出现了退化,有4株菌耐热性保持稳定,分别为菌株XJWLMQ-49、XJWLMQ-32、JLGZL-14和SCWJ-9,因此,该4株菌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18.
球孢白僵菌对不同目标昆虫的侵染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应用4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2龄小菜蛾和棉铃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分生孢子在试虫体表的萌发及侵染过程,同时测定了4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外酶水平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HFW-05的生长速率及酶活性均高于其余3菌株;菌株HFW-05对小菜蛾致病力较高,处理6d后校正死亡率为87.1%,其余3株为30%左右;4菌株对棉铃虫6d后校正死亡率均低于2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菌株HFW-05附着在小菜蛾表皮12h后,孢子萌发后直接或产生较短芽管穿透表皮,36h后,未穿透小菜蛾表皮的菌丝体断裂为芽生孢子;其余处理分生孢子在试虫表皮均能萌发,但芽管多呈蔓延生长直至断裂为芽生孢子,未能有效穿透寄主表皮,且孢子生长周期均长于菌株HFW-05。单纯依据孢子萌发率、产孢量或酶活评价筛选高毒力菌株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重要的地下害虫,在山东东营市部分稻区发生较重,可造成20%左右的稻谷损失,严重地块甚至绝产,对水稻生产为害极大。此虫扩散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为害损失重,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检疫性害虫。为了制定其适宜的防治指标,1999~2002年在发生区内,我们就稻水象甲的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1研究方法1999~2002年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内选有代表性的稻田(水稻品种中国91),每年均于5月10日插秧,同时罩笼(1m×1m×1m),每笼内植稻16墩。供试稻水象甲从周围越冬场所采集,放入成虫密度分别为每墩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本地自然越冬代罹病的水稻二化螟幼虫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病原真菌JL003和JL005,采用形态特征比较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树进行分析,并采用浸渍法研究了2个菌株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毒力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L003和JL005分别为渐狭蜡蚧菌和球孢白僵菌,其中,渐狭蜡蚧菌侵染水稻二化螟为国内新近报道。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渐狭蜡蚧菌JL003对二化螟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53.0%和46.0%,球孢白僵菌JL005对3龄和6龄幼虫的致死率为94.0%和93.0%。对低龄和高龄二化螟幼虫,菌株JL005对二化螟的致死率均明显好于菌株JL003,表现出更大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