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辽阳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样点数共计4176个,在GIS支持下,将辽阳县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确定评价单元6933个,采喟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土壤管理、耕层养分形状、耕层理化性状、剖面性状这4方面12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5等,其中,一等地有7181.92hm2,二等地有28570.76hm2,三等地有41425.70hm2、四等地有14778.67hm2,五等地有4873.65hm2,分别占辽阳县耕地总面积的7.42%、29.51%、42.78%、15.26%和5.03%。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清原县的耕地地力现况,将清原县的土壤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确定24868个评价单元,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对土壤管理、耕层养分状况、耕层理化性状、剖面性状4方面13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以期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耕层养分性状、耕层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和土壤管理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3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壤、管理和地形等特征,收集整理各县区相关图件、资料,建立耕地资源数据库,拟选用的基础评价单元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耕地图斑,拟选用的评价因子有地形坡度、坡面构型、岩石露头率、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排水能力、灌溉保证率、有机质、p 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通过模糊评价法获取单因素指标评语,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单因子指标权重,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法将研究区域地力等级分为5级,并绘制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针对凌海市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介绍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利用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分析影响耕地地力的因素,包括养分状况、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立地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在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4个影响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县65 559.26 hm2耕地中,1~6级地分别占耕地的10.51%,17.15%,20.38%,16.90%,13.28%,21.79%,对应于国家6~10等地;明确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耕地地力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铁岭县的耕地资源现状,结合传统耕地地力评价法,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建立耕地资源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并按照统一标准对全县耕地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以期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宽甸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宽甸县耕地的总体地力状况,宽甸县土肥站利用3a时间,采用土样检测和施肥跟踪监测的方法,对全县耕地地力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耕地地力评价报告。利用评价成果指导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配方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凌海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2005年秋季开始到2008年8月结束。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摸清凌海市耕地肥力状况及对全市耕地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耕地进行分级,以充分掌握凌海市耕地的总体状况。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配方施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供依据。为实现土肥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主要应用在:  相似文献   

9.
以东港市土地资源情况为依据,收集东港市土壤,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对东港市的地力进行测算,摸清了东港市耕地综合评价情况,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耕地进行分级,以充分掌握东港市耕地的总体状况,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实施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东港市土地资源情况为依据,收集东港市土壤,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多目标决策模型对东港市的地力进行测算,摸清了东港市耕地综合评价情况,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耕地进行分级,以充分掌握东港市耕地的总体状况,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实施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从剖面组成、土壤管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安塞县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并研究了影响该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面积分别为4 136.49,18 247.91,21 129.16,22 045.7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6.31%,27.83%,32.23%和33.63%;通过层次分析组合权重看出,地貌类型、海拔、有机质、灌溉能力、全氮为影响该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综合效益,以东北黑土区坡度为3°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8年,设置不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C75)、100 t/hm2(C100)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炭量以及施炭年限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在施炭量为50 t/hm2时,连续施用2年,土壤蓄水保土效果最佳;连续施用3年,土壤结构最为理想;施炭量为100 t/hm2时,连续施用4年,土壤肥力最佳。在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作物节水增产性能及其经济产值,施用1年、施炭量为75 t/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25 t/hm2时,生物炭边际生产力最大,施炭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1...  相似文献   

13.
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综合肥力与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能、土壤养分以及大豆生长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观测。按照生物炭施加量,2015年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 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0~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对6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影响不显著;连续4年,饱和含水率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2015年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2016—2018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提高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株高和叶面积,同期相对较优处理分别为C75、C50、C50、C25;连续4年,大豆冠层覆盖度与施炭量呈抛物线变化(R~2均在0. 89以上,P 0. 01),连续施加2年的C50处理各生育期提高量最大,与C0相比提高了81. 4%、36. 7%、31. 5%和39. 6%;连续4年,土壤pH值和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对较优处理为C50、C50、C25、C2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模型计算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R~2=0. 861 5,P=0. 001 2,RMSE为0. 75),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最高的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2年施加50 t/hm~2的生物炭。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连片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的耕地连片性,在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和耕地连片网络基础上,提出了局部耕地连片度计算公式来评价耕地的连片性,并采用四象限法空间耦合耕地质量和连片度2个时空属性。结果表明:献县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24 803.45 hm~2,重点建设区域面积为19 688.77 hm~2,有条件建设区域面积为19 538.64 hm~2,与面积累加方法相比,优先建设区域连片度提高了15.55%,而有条件建设区域连片度减小了37.82%,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的耕地连片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GIS技术,在分析河南省许昌市植烟土壤各项养分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单元的确定和因子的选取,构建了植烟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权重,综合评价了河南省许昌市植烟土壤肥力适宜性,并绘制了土壤肥力状况图.结果表明,河南省许昌市的大部分田块适宜于烟草种植,适宜性较高的田块占30.02%,次适宜的田块占68.96%;制约其适宜性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氯离子含量和pH值过高,有机质含量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