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果实大小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CPPU、GA3PDJ和S-ABA等几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葡萄果实大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期前10天GA350×10^-6配合盛花后10天CPPU10×10^-6和GA310×10^-6混合处理,增大白香蕉葡萄果穗和果粒重量的效果明显,同时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度。在盛花后15天CPPU5×10^-6配合果实着色始期PDJ250×10^-6的处理,可明显增大藤稔葡  相似文献   

2.
在盛花后2周和3周,以不同浓度的CPPU[N-(2-chloro-4-pyridy)-N'-phenylurea,通用名称Forchlorofenuron]对辽伏苹果果实进行表面喷雾处理,结果表明:20、40mg·1 ̄(-1)CPPU能促进果实纵径和横径增长,并明显提高单果重、果形指数和可食率。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则因处理时期和使用浓度而异。盛花后2周使用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mg·1 ̄(-1)CPPU处理增大果点和提高果实畸形率。而盛花后3周果面喷布20mg·1—(-1)CPPU可以增大辽伏苹果果实20%左右,对果实品质和花芽分化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无核枇杷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250×10^-6,500×10^-6和1000×10^-6GA对“霸红”枇杷花穗进行喷雾均可诱导无核果实,花前处理效果好于其他时间处理。对GA诱导的无核枇杷幼果用CPPU+GA处理可促进其膨大并减少脱落,多次使用效果更好。花后每月一次用30×10^-6CPPU+500×10^-6GA喷雾4次获得了商品果大小的无核枇杷。  相似文献   

4.
赤霉素B9,乙烯利,硼砂对大樱桃果实着色及成熟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技术措施,促使大樱桃果实提前着色、成熟上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如在大紫樱桃果实速长期,对果柄涂3000μg·g-1GA4+7,可提前3天着色[1];在那翁果实生长第3期的始期喷布5×10-6、10×10-6的GA3,能使果实推迟一周左右成...  相似文献   

5.
GA3和CPPU对维纳斯葡萄果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维纳斯 (Venus) ,为欧美杂种无核葡萄品种。自引种我国以来 ,表现出成熟早、着色好、适应性强等优点 ,在我国南方地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果粒偏小 (一般 3g左右 ) ,使其商品性和规模发展受到限制。GA3和CPPU在多种无核葡萄品种果实的大粒化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拟通过试验找到用GA3和CPPU对维纳斯葡萄进行处理的最佳方案。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果园葡萄品种园进行。维纳斯葡萄树势中上 ,篱棚架 ,株行距2m× 3m。选择长势相近的植株和果穗作为试材。1 2 方法 设 7个处理 :A …  相似文献   

6.
GA和CPPU对枇杷无核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10 年生的几个枇杷品种为试材,进行GA+ CPPU 不同的浓度、使用时期和时期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用GA1 000 m g·l- 1处理花蕾,再用GA1 000 m g·l- 1+ CPPU20 m g·l- 1在花后1 月下旬、2 月下旬、3 月下旬分期喷果3 次,是增大无核果和防止无核果落果的重要措施;无核果率100 % ,无核果单果重与对照正常果单果重差异不显著,其果肉厚、可食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生理病果较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果形指数显著大于对照,成熟较迟。并探讨了上述处理所产生的无核果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GA_3和BA对玫瑰香葡萄品质和成熟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后10d(天)用100mg/kgGA3+100mg/kgBA溶液浸沾玫瑰香葡萄果穗,其穗重、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核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3.4%、13.8%、34.0%、117.2%,提前着色,提早采收,减少了白腐病感染率。花后20d再用100mg/kgGA3浸果穗一次,667m2可增值1527元  相似文献   

8.
龙眼授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龙眼花粉萌发的适温为20 ̄30℃,添加2,4-D10×10^-6 ̄20×10^-6、GA315×10^-6 ̄30×10^-6、NAA20×10^-6 ̄40×10^-6,三十烷醇2×10^-6 ̄3×10^-6以及硼砂50×10^-6 ̄200×10^-6、钼酸铵1×10^-4 ̄5×10^-6,均可显著提高其花粉育性。龙眼授粉的有效时间为开花后1 ̄4天,以开花后2天内授粉着果率最高;授粉后5小时已有少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了CPPU促进猕猴桃果实增大的效果。结果表明:5-40mg·1 ̄(-1)的各种浓度的处理都明显地增大了猕猴桃的果实,效果异常突出,增长幅度在20%-190%之间。10-30mg·1 ̄(-1)处理效果之间似乎没有显著差异,推荐最适使用浓度为10-20mg·1 ̄(-1)。浸果和果面喷两种方法都可采用,关键是处理要均匀。CPPU与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可以提高促进果实增大的效果,在生产上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苹果果实早期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及酶联免疫法(ELISA)从细胞学和激素生理学的角度研究了GA4/7、BA及CPPU调节苹果果实早期发育的可能机理。GA4/7(50mg/L)抑制了苹果果肉细胞分裂,未提高果实内源细胞分裂素(ZRs,iPA)含量推测它主要通过促进工而促进果实生长,BA(50mg/L)和CPPU(12.5mg/L)可以显著促进苹果幼果的细胞分裂,CPPU的细胞分裂素活性较BA高,BA和CPP  相似文献   

11.
葡萄品种浆果成熟期多样性及归类标准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郑州葡萄圃内260个鲜食和153个酿酒品种的浆果成熟期进行了鉴定评价。在郑州地区,最早熟的葡萄种质材料早莎巴珍珠6月29日生理成熟,果实发育期48d;最晚熟的种质材料大宝10月12日成熟,果实发育期144d,在其间的103d时间里不断有成熟的葡萄品种,表现了丰富的多样性。酿酒葡萄的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酿酒葡萄品种在8月中旬成熟,7月份和9月份成熟的葡萄品种所占的比例极少。果实发育期≤60d、61~80d、81~100d、101~120d、≥121d的品种次数呈正态分布,果实发育期81~100d的品种占收集品种的53.03%;果实发育期少于60d的极早熟品种和果实发育期多于120d的极晚熟品种所占比例较少。早、中、晚熟品种按照浆果发育期进行归类较为简便。  相似文献   

12.
葡萄果实发育后期脱落酸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品丽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Franc) 葡萄为试材, 对发育后期果实中脱落酸(ABA) 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叶片合成的ABA 可能是果实中ABA 的重要来源, 而根部ABA 的合成对果实中ABA 含量贡献不大。种子中ABA 的合成可能不是果肉中ABA 的重要来源。果实具有独立合成和降解ABA 的能力。对果实内ABA 含量变化的代谢调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葡萄品种花粉形态及其坐果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个三倍体葡萄姊妹系品种无核早红和红标无核及其亲本巨峰(四倍体)和郑州早红(二倍体)的单花平均雄蕊数、花粉大小和形态、花粉萌发率及三倍体品种不同授粉处理的坐果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大小、花粉整齐度因葡萄品种的倍性不同而呈显著相关性,从花粉形态也可以看出因倍性不同而有差异,不同授粉处理对三倍体品种的坐果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都显著高于自花坐果率。  相似文献   

14.
根域加温对促成栽培绯红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续2年以“Y”形整枝的2年生葡萄绯红(VitisviniferaL.cv.Cardinal)品种为试材,在超早促成栽培的早期进行根域土壤加温处理,探讨其对根域土壤温度、树体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域加温提高促成栽培早期土壤温度约10℃,各物候期均早于未加温处理2~5d,新梢生长好,叶面积大;花穗发育好,单株果穗数显著增加;果汁含糖量和果皮花青素含量增加,可滴定酸降低,果实品质提高;果粒重量、果穗重量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未加温处理。并就根域加温效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分代谢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蓝色膜、红色膜、银色膜等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代谢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反光膜处理均提高了叶幕下方光强,改变了光质,调节了果实的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在红膜和蓝膜处理下果实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最高。各覆膜处理的果实蔗糖合酶(SS)活性均高于对照,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均低于对照,其中银色膜、红膜处理的活性较低。各覆膜处理下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蓝膜处理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68.0 mg/g),银色膜处理果糖含量最高(54.8 mg/g)。此外,各覆膜处理均显著改善了果实品质,特别是蓝膜处理最为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单果质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花青苷含量以红膜最高,蓝膜次之。  相似文献   

16.
节水灌溉对葡萄及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文  李华  宋长冰 《园艺学报》2002,29(6):515-518
 研究了不同灌溉方法对葡萄生长发育、浆果品质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节水灌溉显著改善了土壤结构, 增加了深层土壤的根系密度; 提高了果汁糖含量, 降低了酸含量和全盐含量, 改善了pH 值; 提高了葡萄酒的感官质量, 酒体丰满, 香气浓郁, 滋味更好; 年灌溉用水量3825 ~ 4800m3# hm-2, 比常规灌溉节水36%。  相似文献   

17.
Tannins and anthocyanins impart important sensory attributes and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in wine. The effect of water deficits (WDs) on fruit growth, anthocyanins, and skin tannins was investigated in field grown Vitis vinifera L. ‘Merlot’ berries across four seasons (2004, 2005, 2007, and 2008) by imposing deficits from the onset of ripening until maturity. WD reduced berry weight and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hocyanins all four seasons, and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nins three of four seasons. Under WD,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at harvest (mg/g of berry fresh weight) was 53.0–61.6% greater than in Controls (C), and anthocyanin content (mg/berry) was 28.7–35.3% greater than in C. By contrast, WD increased tannin concentration (mg/g of berry fresh weight) at harvest by 12.6–36.9% compared to C in 2004, 2005, and 2008, and did not influence the concentration in 2007. Tannin content (mg/berry) at harvest was unaffected except in 2004 when it was 25.7% greater than in C. Thus, water deficits consistently increased anthocyanin concentration by increasing content per berry and reducing fruit growth, but increased tannin concentration less and only by reducing fruit growth, except in one year where the tannin content was increased.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anagement of vine water deficit during ripening is a much more effective tool to increase anthocyanins than tannins in Merlot grapes.  相似文献   

18.
浆果类水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均有种植。然而,由病原真菌引起的采后病害,是浆果类水果减产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浆果类水果包括草莓、蓝莓、葡萄、猕猴桃、石榴等在内的浆果类水果采后的主要致病菌,以及植物提取物、精油、壳聚糖和拮抗菌等天然产物对果实采后致病真菌的抑菌效果,为采后浆果类水果病害分析及采后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张大鹏  罗国光 《园艺学报》1992,19(4):296-300
  相似文献   

20.
葡萄果实中黄烷- 3 - 醇及其聚合体的HPLC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赤霞珠’葡萄果实(Vitis vinifera L.‘Cabernet Sauvignon’) 为试材, 采用LiChrospher 100 RP-18e色谱柱(250 mm ×410 mm I.D., 5 μm) , 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 成功地分离了( + ) - 儿茶素〔( + ) -catechin, CAT〕、( - ) - 表棓儿茶素〔( - ) -epigallocatechin, EGC〕、( - ) - 表棓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EC〕和( - ) -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 -epicatechin gallate, ECG〕等5种葡萄果实中最为重要的黄烷- 3 - 醇及其衍生物,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并可以同时测定葡萄果实中5种黄烷- 3 - 醇及其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此外, 经TSK HW-50 (F) 柱分离纯化,间苯三酚存在下酸解后进行HPLC分析,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葡萄果实中多聚黄烷- 3 - 醇平均聚合度、平均分子量及其组成的方法。果实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黄烷- 3 - 醇及其多聚体主要积累于果皮和种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