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源沸石对铅污染菜园土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天然沸石对铅污染菜园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施用沸石可有效降低铅的活性,抑制铅由土壤向油菜地上部的转运,降低铅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随着沸石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明显提高。与对照处理相比,油菜地上部和根系铅含量最高减少率可达47.4%和49.3%。研究表明天然沸石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修复铅污染菜园土的矿物材料,其主要是通过调节土壤pH值和CEC抑制铅的生物活性,土壤pH值为改变土壤中铅生物有效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模拟重度铅污染土壤,并向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 hydroxyapatite,nHAP),考察nHAP对土壤中铅的钝化修复作用。结果显示,nHAP能提高铅污染土壤中的pH值,并且随着投加nHAP的浓度的增高,土壤中的pH值也随着增高;nHAP能有效地将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高的铅化学形态转化为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的形态,从而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活性,达到有效钝化土壤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重金属分级提取和生物可给性体外模拟试验,研究了腐植酸钾对污染土壤中铅化学形态组成、生物可给性及基于生物可给性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腐植酸钾均可显著提高铅污染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添加腐植酸钾可显著降低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铅和可还原态铅含量,增加可氧化态铅和残渣态铅含量,其影响随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强;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随腐植酸钾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基于生物可给性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经口摄入铅污染土壤造成的危害水平随着腐植酸钾添加量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且儿童危害商(非致癌风险)高于成人,约为成人的1.8倍;土壤中铅的安全含量限值随腐植酸钾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非敏感用地高于敏感用地。研究表明,腐植酸钾可有效降低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可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铅污染土壤净化和景观化的花卉植物,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3种花卉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3种花卉中送春花(Godetia amoena)地上部吸收富集铅的量最大,积累铅能力最强,其次为勿忘我(Limonium sinuatum),马络葵(Malope trifida)吸收积累铅能力最弱。在Pb浓度为1 000 mg/kg时,3种花卉耐性均较强,可用作铅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5.
EM与有机肥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正交试验,研究了土壤中加入低量铅、汞条件下,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对油菜生物量和土壤、油幕中重金属铅、汞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土壤全汞、全铅、有效铅、油菜中铅的含量均会增加,在本试验范围内,有机肥施用量越大,铅、采的生物有效性越强.EM微生物菌剂可明显降低土壤全汞、全铅、有效铅、油菜中铅的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铅、汞的生物有效性,浇施比喷施要好,油菜生物量增加.施用EM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达到对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降低重金属含量、改善品质的目的.试验范围内,低浓度铅、汞复合效应表现为铅、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网室盆栽试验,将蚯蚓放入不同浓度(0、100、300、500、1000mg/kg)铅污染的土壤中,研究蚯蚓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当土壤铅浓度为0~300mg/kg时,加入蚯蚓提高了土壤的pH值。当铅浓度为500mg/kg时,加入蚯蚓降低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吸收富集铅。当铅浓度为0、100、300、500mg/kg时,加入蚯蚓能提高土壤CEC,其增幅在无污染土壤中最大。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加入蚯蚓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铅浓度为1000mg/kg时,加入蚯蚓对铅污染土壤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结论]在铅浓度为0~1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在铅浓度为500mg/kg的土壤中,加入蚯蚓可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土壤铅污染的敏感微生物及酶学指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该文研究了土壤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及土壤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添加浓度的提高,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脲酶则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则在低浓度下上升而随着添加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迅速降低,可见,这两种酶对土壤铅毒害反应灵敏,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指标,而土壤磷酸酶则对铅浓度的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性,不适宜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凤尾蕨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植物凤尾蕨作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分析凤尾蕨植物酶、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铅积累量的变化等探讨其可能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叶绿素、植物POD酶(过氧化物酶)、植物CAT酶(过氧化氢酶)一系列指标,在0~500 mg·L~(-1)时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植物SOD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铅胁迫下呈下降趋势,表明凤尾蕨具有一定的耐铅性能;凤尾蕨可以吸收高浓度Pb,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铅积累量均随土壤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地下部铅最大富集量82.578 mg·kg~(-1)、地上部铅最大富集量16.153 mg·kg~(-1),且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地下部最大富集系数达10.819,表明凤尾蕨具有将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在植物体内的能力;在低浓度Pb(0~500mg·L~(-1))处理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三种酶活性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增加,表明凤尾蕨根际微生物在低浓度铅污染情况下,可协同植株强化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镁肥对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污染土壤可通过蔬菜消费威胁人类健康。为降低铅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试验作物,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75、150、300 mg/(kg?土)3个硫酸镁施用量,125、1000 mg/(kg?土)2个铅污染浓度,研究施用硫酸镁肥对土壤中外源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铅浓度对菠菜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都有显著的影响。铅的浓度越大,对作物伤害越大。在铅污染土壤中适当施用镁肥,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叶片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明显提高,而铅浓度明显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菠菜镁吸收量与铅吸收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镁肥的施用可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这对轻度铅污染土壤改良和菠菜高产优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四川甘洛埃岱和赤普沟铅锌矿,分析了矿区土壤及自然生长的9种优势木本植物体内的铅含量,并对植物对铅的富集能力和转运特性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铅污染风险高,属于需要修复治理的重金属元素。矿区内西南粗糠、七叶树、杉木和青冈4种植物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从土壤和根系向地上吸收并富集铅元素的能力,可以作为原位修复甘洛矿区土壤铅污染的理想植物品种进行下一步修复效果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在土壤中大部分具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等特点,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产生危害.由于镉的毒性最强,铅的分布最广,所以成为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重点与热点.针对目前发现的修复植物多存在生物量过低、修复种类单一等缺陷,对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原理、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论述与比较,并提出...  相似文献   

12.
谢英辉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0):163-165
不同磷基环境(TSP、PR、TSP 和PR1颐1 混合及空白)下生长的小白菜和芥菜对土壤中铅污染的修复试验 结果表明、对比空白组、磷基条件下的蔬菜体内铅含量及土壤中残留态铅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经过TSP 处理的 小白菜和P+T 处理的芥菜地上部分降低最多、分别为43.8%和53.4%。植物生长过程中其他离子的协同作用及有机 态铅的大量积累导致概况铅的含量较空白组大。结果还表明、在磷含量充足的条件下、TSP 处理能有效降低生物和土 壤铅毒性、对铅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铅金属等通过浇灌等方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引起土壤铅污染。本文通过对地下水土壤铅污染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对铅污染进行修复技术探讨,以解决土壤与地下水铅污染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解磷真菌复合骨炭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属修复效果。[方法]首先将3种类型的铅污染土壤(中性黄棕壤、碱性砂壤、酸性红壤)与不同温度烧制后的骨炭进行混合培养45 d后,测定有效磷和有效铅含量,评估骨炭在不同土壤中的修复差异。然后通过种植不结球白菜来确定经骨炭材料修复的铅污染土壤的生物有效性。最后在修复效果最好的土壤中添加复合修复剂确认其应用价值。[结果]骨炭在黄棕壤中促进磷元素释放效果最佳,有效磷含量为对照的64倍,显示其具备良好的铅修复潜力。黄棕壤的pH值呈中性,土壤中的有效磷不会被钙、铁、铝等固定,从而增加了其和铅的反应效率。单独使用骨炭时,200~300℃温度处理的材料修复效果良好。在黄棕壤中种植不结球白菜验证经骨炭修复的铅污染土壤的生物有效性,发现在黄棕壤中添加骨炭与铅的初始质量比为0.5∶1以上的骨炭可以提高不结球白菜对磷的吸收,提高2.0~3.5倍,同时减少不结球白菜对铅的吸收,不结球白菜叶片中铅含量比对照减少70%~80%。在黄棕壤中混施骨炭和黑曲霉对铅固定效果比单独施用效果稍好,有效铅含量降低到14.36 mg·kg~(-1),且培养后黑曲霉保持活性,验证了复合材料的修复潜力。[结论]骨炭和黑曲霉复合材料是针对中性土壤的良好铅修复材料,同时制备骨炭的加热温度以200~300℃为宜。  相似文献   

15.
崔爽  孙秀菊  刘艺芸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30-10631
[目的]为寻找铅污染土壤净化和景观化的材料.[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3种苋科花卉在铅污染条件下对铅的富集特征.[结果]3种观赏花卉中火炬鸡冠地上部吸收富集铅的量最大,积累铅能力最强,其次为红穗苋,红苋菜吸收积累铅能力最弱.[结论]火炬鸡冠耐性较强,可用作铅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也一直影响着茶叶的安全饮用。当前我国茶叶存在铅超标现象,这是影响茶叶安全的因素之一。综述了当前我国茶园铅污染现状和污染产生的来源,总结了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等已有的多种降铅方法与措施,提出了茶园降低铅污染的努力方向,可为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和茶叶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土壤中添加螯合剂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目前一项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但由于Pb在土壤中的的存在形态不一,导致植物有效性较低,利用植物对土壤中铅的修复效率十分有限,所以向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螯合剂有助于植物对铅的吸收。如今螯合诱导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热点和发展的趋势。该文主要介绍了螯合剂种类的划分以及螯合诱导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应用现状,综述了Pb污染土壤螯合诱导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螯合剂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未来螯合诱导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铅污染的固定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其中农田土壤的铅污染面积广,威胁农作物安全生产,已不容忽视。通过综述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农艺修复等几种农田铅污染的固定修复技术,以期为修复铅污染农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EDTA辅助下油菜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力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用盆栽试验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 (EDTA)辅助下芥菜型油菜 (溧阳苦菜 ,BrassicajunceaL .cv .Liyangkucai)修复铅污染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 ,铅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铅含量很低 (不足总量的 0 1% ) ,EDTA能显著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 ,提高油菜地上部铅含量。不用或低浓度 (1 2 5mmol·kg-1)EDTA处理 ,植物提取铅的效率极低 ;高浓度 (17 5mmol·kg-1)EDTA处理 ,地上部铅含量高达 1 4 % ,但EDTA的生物毒性使植株很快死亡 ;相比之下 ,中等浓度 (7 5mmol·kg-1)EDTA处理 ,植株有最高的铅提取效率。分析指出 ,诱导的植物提取方法较适合于中、低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修复污染土壤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主要用于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微生物修复主要用于对土壤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基因工程菌的开发以及向土壤中添加营养物质等影响微生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